张凤艺
摘 要: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做了独特的解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最大特点是其语言风格通俗化;而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里的精髓思想。
关键词:毛泽东;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031-0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必然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是密不可分的。
一、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做了独特解释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呢?目前学界对此还没有一致的口径。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并能将其应用于实践”。有的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与大众文化结合起来,同时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适应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具有时代特点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概念的理解,在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都是向工农兵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后来力荐艾思奇的《大众哲学》。1942年2月,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他指出:“现在许多人在提倡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了,这很好。但是‘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如果是不但口头上提倡而且自己真想实行大众化的人,那就要实地跟老百姓去学,否则仍然‘化不了的。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来,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实在他的意思仍是小众化”。没过多久,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再次提出:“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
可见,毛泽东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彻底”,反对“小众化”,大众化要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去学”、和工农兵等群众“打成一片”。
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继续前进,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如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样,形成了“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时代结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理论。
毛泽东同志最先举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大旗,是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早年毛泽东就创办了《湘江评论》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毛泽东思想是与马列主义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结晶,是在对陈独秀等右倾错误的拨乱反正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成立的,因此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以陈独秀为首的共产党走的是一条偏重工农运动的革命道路,根本就不重视自身的军队建设,最终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实行了反革命统治,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这惨痛的教训才使我党意识到建立军队进行武装斗争以及暴力夺取政权的重要性。毛泽东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强调革命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敌人统治相对薄弱的农村,这样便于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因此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提出应当发动武力占据农村,建立政权,然后开展土地革命,并不断向外扩展。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党开辟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随后几年全国又陆续建立起大大小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随着农村革命形式的发展和红军队伍的扩大,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最终,“由于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正确指引,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中国面临着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任务。对于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终极前途不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没有疑问的”。关于如何把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成社会主义社会,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并没有照搬马列经典和苏联模式,而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化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由此开启了我过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1953年,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提出。这条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全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努力下,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三、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最大特点是其语言风格通俗化
毛泽东在倡导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十分反对形式主义、本本主义和玄奥化,非常重视把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具体化。他本人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杰出代表,他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善于利用人民群众的通俗语言来表述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原理和观点。这在他的经典文本里俯首皆是。
列宁说:“不把我们的学说变成干巴巴的教条,不是光靠书本来教这种学说,而是还靠无产阶级的这些最不开化和最不开展的阶层参加日常生活中的斗争。”如何做到不把马克思主义说成是“干巴巴的教条”,就必须注重语言的艺术性。为了能让中国的普通百姓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特别注意将马克思主义加以提炼、概括,甚至压缩成一两句话,成为警句。
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论断,这个表达就非常形象。1927年9月20日,当谈到国民党的力量对比时,毛泽东说:“今天的蒋介石好比一个大水缸,我们就像一颗小石头,敌大我小,但是只要我们团结紧,打仗勇,总有一天我们这颗小石头一定会打烂蒋介石的那口大水缸。”
1928年初秋,毛泽东集中红四军官兵讲革命根据地的问题,他说:井冈山是“革命的山”,“革命要有根据地,好像人要有屁股。人假若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走着,老站着,定然不会持久,腿走酸了,站软了,就会倒下去。革命有了根据地,才能够有地方休整,恢复气力,补充力量,再继续战斗,扩大发展,走向最后胜利。”为了说明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毛泽东用“屁股”做比喻,真是风趣而幽默。
1930年针对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毛泽东提出了鼓舞人心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写了《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其中在批评主观主义时说:“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里称冗长空洞的文章为“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再如毛泽东提出的“糖衣炮弹”等等,通俗易懂,且说理清楚等,很符合大众的话语方式。运用民族的、大众的、通俗的语言将这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非常浅显直白的表达出来,无形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毛泽东凭借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厚造诣,对中国语言的娴熟运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道路上,充分发挥他的语言优势,高度概括、巧用比喻、运用群众语言、活用成語、典故、警句,这些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都起了非常重大地作用。毛泽东的大众化、通俗化的朴实文风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四、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内核
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基本态度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同样适用。随着中国国情的不断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党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寻求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理论方法;同样,对那些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理论方法,我党也要“实事求是”去探索有效的途径去宣传教育从而实现大众化。因此我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中都始终遵循“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不仅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更是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毛泽东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后来他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两种思想在他的脑海激烈的碰撞,他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学说揉和到一起,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是这样解释“实事求是”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进而让它演变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命题并将其确立为我党的思想路线。
正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使我党立足中国国情,不断探寻民族解放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在此进程中,也有过挫折,但我党一直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失败中总结教训,重新探索,找寻规律,指导我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最终实现了民族解放,建立了新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
2.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我们进行革命斗争,夺取革命胜利的指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夺取中国革命事业胜利,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力量。而要夺取革命胜利,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群众头脑。毛泽东经常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中,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了解群众,从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的思想体系”,所以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走的就是“群众路线”。毛泽东说过:“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对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它是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得来的,只有重新回到人民群众的“怀抱”,在实践中检验并发展,才能在革命和建设中起到指导作用。实践证明,我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这一根本方法是正确的,通过这一根本方法我党很好的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总之,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博大精深,成果和经验非常丰富,本文只是做一些初步探讨。研究这些,对于我们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十分有益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汪青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6.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1.
[3]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16.
[4]列宁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36.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6]王联斌。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