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继(甘肃省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甘肃 陇南 746000)
黑热病的临床症状以高热、肝脾肿大及血细胞减少等为主,以儿童较为常见,该病广泛分布于我国甘肃、新疆、四川及内蒙古等省,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巨大影响[1]。选择2010年2月~2013年3月34例黑热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此期间进行健康体验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血常规及生化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探讨黑热病对儿童造血系统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34例黑热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此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验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经黑热病血清学检查为阳性[2]。观察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2.14±0.49)岁;病程9 d~7个月,平均(1.43±0.42)个月。临床以发热、乏力、肝、脾肿大等为主。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个月~12岁,平均(2.42±0.5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行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免疫血清检查及骨髓检查进行诊断,比较两组在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IgA、IgG水平等方面的差异[3]。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6.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检查结果:观察组中,出现贫血23例,血小板减少11例,粒细胞减少7例,异常淋巴细胞增多7例,肝、脾肿大3例;观察组患者全血细胞的减少情况与肝、脾肿大程度呈正相关,见表1。
表1 全血细胞与肝、脾肿大程度关系(±s)
表1 全血细胞与肝、脾肿大程度关系(±s)
肝、脾肿大程度 白细胞(×109/L) 血红蛋白(g/L) 血小板(×109/L)正常 9.14±1.63 93.54±7.51 186.37±82.18轻度 5.42±1.81 78.42±9.75 113.52±33.55中度 3.56±0.51 71.24±6.31 81.17±31.56重度 2.31±0.53 54.44±11.37 46.43±22.52
2.2 造血系统情况对比:本组34例患儿均行骨髓穿刺涂片染色镜检,均发现利杜体。其中27例检查结果中显示骨髄增生活跃,患者红系多显现出病态造血,畸形核9例,双核7例,核碎裂6例,核出芽5例,巨噬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同时可见巨噬细胞内外利杜体。另外,观察组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指由于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所引起的,通过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当杜氏利什曼原虫侵入人体后,主要寄生在患者的血液、肝、脾、骨髓以及淋巴结中,经常引起患者体内巨噬细胞与浆细胞数量剧增,血清球蛋白尤其是IgG抗体会明显升高,机体由于其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因此患者很难自愈。
由于人类对杜氏利什曼原虫没有先天免疫力,因此在感染后经常出现脾肿大、变硬,肝脏也会出现肿大,中幼粒细胞数量异常增加,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这主要与人体内巨细胞的增多有直接关系[4]。有报道称巨细胞病毒会抑制造血祖细胞功能,通过破坏基质细胞造成患儿造血因子网络紊乱,从而破坏患儿的造血系统[5]。
总之,黑热病会严重影响患儿的造血系统功能,减少患儿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等重要成分的数量,降低患儿凝血功能,因此在黑热病的临床诊断中要结合骨髓检查及免疫血清检测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 艾合买提江,米吉提,阿孜古丽,等.16例黑热病(Kala-azar)血液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44.
[2] 茹 凉,罗 琼,郭艳芳.儿童黑热病26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3):353.
[3] 魏 雄,杨国嵘,刘永峰,等.甘肃省陇南市305例黑热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地方病通报,2008,23(3):22.
[4] 苏桂华,吴 静.新疆喀什儿童黑热病110例临床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28(3):181.
[5] Varm a N,Naseem S.Hem atologic changes in v isceral leishm an iasis/K a la A zar[J].Indm n J Hem ato l B lood Transfus,2010,2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