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战洪
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化河北水资源格局
□冯战洪
京津冀同处严重缺水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不足全国平均值的1/8,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巨大需求,长期以来依靠地表水过度开发、地下水严重超采、流域内从缺水地区向缺水地区调水等不可持续的方式维持发展,引发了地面沉降、湿地萎缩、河道干涸污染、入海水量剧减、土壤沙化和海水入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付出了巨大的水资源、水环境代价,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极不适应。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着力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完善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等领域合作机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破解区域面临的严峻的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十分必要尤其迫切,河北水利发展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和比较优势,也承担着服务、受益的双重角色。今后,应打破过去行政辖区惯性思维和思想僵化束缚,高起点高标准,立足互补合作共赢,树立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治水理念,重点在优化水资源格局和区域水生态修复方面加强顶层设计,从调整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破解水利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水资源生态保护和调度长效机制、增加外调水资源量、完善工程体系等方面入手,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使河北在区域良性互动、协同发展中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按照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即使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和东线二期工程全部按规划实施,京津冀地区尤其是河北依然难以供需平衡。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在即,近期存在城市难以消化的富余水量,另外长江水丰枯年供水不同,在丰水期多个年份可以加大北调水量。在工程体系和水量上南水北调工程具备兼顾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的条件,可充分利用总干渠沿线交叉河流和灌溉渠道,将其配置于平原农业和区域生态。一是直接或间接向农业供水,减少农业超采地下水,为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二是直接补充地下水,将山前地下水漏斗作为地下水库,缓解因大面积超采地下水带来的地面沉降,以及危及交通设施安全的局面。三是向白洋淀、衡水湖、南大港等现有湿地,以及平原河网实施生态补水。所以,建议国家无论是在南水北调工程生效前,还是在汉江丰水年,利用南水北调加大流量,多为京津冀尤其是河北供给农业和生态用水,使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惠及河北广大城乡。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自流,引水越多成本越低,不会因多引水而过多增加费用。为了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建议国家制定优惠水价政策和调度管理机制,避免因水价机制等管理问题造成水资源调配的“肠梗阻”。如果没有合理的水价机制,生态、农业和农村人饮这些用户根本无法承受。在制定南水北调工程管理政策上,应切实站在科学发展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以追求宏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使南水北调工程切实成为惠及广大城乡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京津冀地区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国家建立能够发挥南水北调工程公益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配合国家协调中央与地方、上游与下游、主体与配套、当地水与外来水、新建工程与现有工程等诸多利益关系,确保江水调得来、用得上、用得好。
目前山区上游水库的调度,多考虑城市和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忽视下游河道生态用水需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水资源调度管理应改变过去重经济发展、轻生态改善的方式,实现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用水统筹、当地水外来水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统筹、水域水质水量统筹,充分发挥水网体系的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建立水资源生态调度长效机制,保证河湖生态最低用水要求,改变平原地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状况。
加大区域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修复力度,坚决控制地下水超采。加大区域内重点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快实施重污染河流和重点水功能区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加强引江、引黄等重大输配水工程沿线、大中型水库防污治污工作,严格饮用水安全。落实河湖管护主体,因地制宜地推行“河长制”。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减少河道工程硬化,推行生态治河理念,提高河流自净能力。
积极推进区域综合管理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实行地下水总量与水位双控制。建立有利于用好外来水、控采地下水的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有序实现耕地休养生息制度,加快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建立水权转让制度。健全水功能区限制排污的法律与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水资源统一管理,鼓励多部门全社会兴水为民,但要在统一规划的框架之下开展工作。国家正在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相关规划,对区域国土空间进行统一规划非常必要。建议省政府设立国土空间统一管理机构,或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对水土资源开发进行统一管控,统筹国土、水利、环保、农业、林业等部门水土资源开发行为。目前,国家正在河北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通过开源、节流、调整种植结构等综合措施,控制地下水超采,封停机井。而土地整治、农业开发、扶贫、以工代赈等多个项目,仍在超采区安排新打机井或更新机井项目。大量土地流转后,从种植低耗水的大田作物,转为高耗水的蔬菜等作物,不仅现有超采难以控制,局部区域还在增加超采。在保障农民增收的基础上,各部门要同心协力统一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轨道上来。要大量增加生态用地和生态空间,退耕还林,减耕增湿,土地轮休,鼓励建设水库型综合功能湿地。
在京津冀地区,河北的地下水超采和水生态问题尤为突出,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和量水发展是长久性任务。应以水利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地下水超采区,加强各类节水工程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节水减排。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的前提下,采取逐步调整种植结构、改种低耗水作物、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湿增湿、推广农艺节水措施、大力发展农田节水集成技术等措施,有序实现土地休养生息,扶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实现节水稳粮压采。建议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编制适水种植的区域农业种植发展规划,更新以牺牲水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减少虚拟水调出。
长期以来,河北在国家水资源配置中发挥了保障京津供水安全的重要作用。京津冀地区同为水资源严重短缺区域,京津地区应逐步扭转对河北水资源特殊依赖的局面,尽最大努力增加外调水源,实现水源供应的多元化,提高供水安全保障程度。用足用好长江水、黄河水等外调水是实现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生态环境改善的重中之重。
用足用好长江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多年平均分配京津冀地区近50亿m3水,计划年内通水,将大大改善区域水资源供应状况。今后,应树立足量引水、用足用好长江水的理念,在优先保证城市供水的前提下,尽量兼顾农业和生态。利用民有渠临时分水口门打造邯沧干渠,是用好长江水兼顾农业生态的重点工程。建设南水北调供水覆盖农村工程,彻底解决黑龙港地区饮水不安全问题。由于长江水不同水平年供水能力不同,为了提高供水安全性,在进入河北境内后,谋划建设在线调节水库。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段已经通水,简易改造即具备向河北应急供水的条件。建议国家先期建设纳入南水北调东线总体规划的大浪淀、衡水湖二期扩建工程,以及东线总干渠局部卡口段工程,提高水网体系的供水能力,利用南水北调东线水作为黑龙港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替代水源。积极推动南水北调东线二、三期工程尽快同步实施,支持北京引调东线水和京津两市谋划的各类区域外调水工程的实施。
用足用好黄河水。长期以来,河北和天津没有充分利用国家分配的18.44亿m3黄河水指标,与严重资源性缺水状况不相适应。为用足用好黄河水,需进一步完善现有位山引黄工程体系,充分利用位山、潘庄线路等现有工程线路,增加黄河水利用量。在此基础上,增加引黄工程线路,包括新辟引黄入冀补淀线路、小开河引黄线路等,实现向河北中南部平原农业和白洋淀、衡水湖、大浪淀、杨埕水库等重要湿地补水。
优化配置当地水。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应从全局高度重新配置水资源,统筹京津冀三地用水。北京市密云水库调度应充分考虑下游潮白河流域廊坊市北三县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缺水问题,天津市引用的滦河水指标适当调整,充分考虑滦河流域下游唐山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缺水问题。加强滦河流域和漳卫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国家在进行边界河流水量分配时,要充分考虑京津冀区域的水资源水环境状况。
大力发展河渠库湖水系连通工程,以及以蓄水工程为主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建设,构建“多源互补、丰枯调剂、蓄泄兼筹、引排得当、循环通畅、生态良好”的生态水网体系,着力提升水资源调蓄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和水生态修复能力,为实施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统一调度奠定工程基础。
目前,京津冀区域依托南水北调中线、引黄入冀东线骨干工程,连通漳卫河、子牙河、黑龙港、大清河、永定河、北三河、滦河等7个具有较强水资源配置能力的天然河系,初步构建了“两纵七横、功能融合”的现代水网格局。蓄水工程是供水水网体系的枢纽工程,是河北供水水网体系的薄弱环节。在平原区要大力建设水库型湿地,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和利用效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平原调蓄工程,可以有效解决黄河水、长江水、卫河水以及雨洪水资源来水时间与用水时间不匹配问题,较之在河渠槽蓄,具有供水保证率高、水质好、水资源利用效率高、调控自如等优点。平原各县尤其是黑龙港地区,每县至少应建设一座平原水库;各地因地制宜,还可以大量建设中小型蓄水坑塘和河渠蓄水工程,改善农业用水条件和局部生态环境。在水资源条件好的滦河流域等山区河流修建必要的蓄水工程,向缺水地区补水并实施生态调度,改善下游河道生态。
加强库河连通、河河连通、河渠连通、库库连通等连通工程建设,构建生态水网体系。重点建设南水北调中线与当地水的连通工程,通过引江水和当地水的联合调度,最终实现长江水丰能用、歉能补的供水体系。通过水网体系,实现跨区域、跨流域的水资源互调互济。同时,为华北平原降尘除霾、改善空气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京津冀尤其河北的水资源水环境问题为时已久,已经影响到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应以超常的思维、勇气和智慧,制定优惠和倾斜政策,统筹解决京津冀水资源水环境问题,河北应借此良机,优化水资源格局,为区域社会和谐发展、生态环境稳步改善做出新的贡献。□
2014-03-20
冯战洪,女,汉族,河北省人大代表,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