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提升能力狠抓落实全面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河北省地处海滦河流域,面积18.8万km2,境内漳卫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三河、滦河等七大水系呈扇形分布,占海河流域总面积的54%。多年平均降雨量532mm,70%~80%集中在汛期,局部暴雨洪水和区域性春旱秋旱年年发生。据国家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海河流域汛期发生大洪水的几率大,台风生成和登陆个数可能多于常年,并可能深入内地,我省的防汛抗旱形势不容乐观。按照国家防总第一次会议和全国防汛抗旱视频会议总体部署,我省扎实推进当前春季抗旱和各项防汛准备工作,为做好全年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多次作出指示和批示。省防指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各级各有关部门精心备汛,主动抗旱,有力有序地推进了全省防汛抗旱工作扎实开展。
1.1 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实到位
进一步完善了防汛组织及责任体系,新增了省工信厅、省教育厅、省旅游局、省地震局4个防指成员单位,明确了部门职责,深化细化了企业、学校、旅游景点等薄弱环节的防汛责任。同时,根据人员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了省防指组成人员,落实了省、市、县3级行政首长分包重点防洪工程和抗旱工作责任制名单,并经省政府同意,报国家防总备案。按照省防指统一部署,4月份以来,各市县对各类防洪排涝工程、监测预警设施、转移避险措施、重点防范部位等开展了汛前检查。据初步统计,共查出各类安全隐患1800多处,已解决800多处,其余隐患具备整改条件的,正在抓紧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均已制定了应急度汛措施。省防指各成员单位也加大督导力度,认真开展了防汛专项检查。
1.2 防洪工程建设步伐加快
省政府成立了由沈小平副省长任组长,发改、财政、水利等部门参加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会议协调落实配套资金。省水利厅也建立了月调度制度,每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大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目前,除东武仕、西大洋2座大型水库和石河1座中型水库正在施工外,全省小(1)型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全部完成,90座一般小(2)型病险水库中,77座已完成招标,66座已经开工,57座可于汛前完成主体工程。列入国家大江大河治理规划的13条河道,有9条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列入2013~2015年实施方案的167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已开工46个,其中有16个已经完工。去年下达的应急度汛工程已完成75%,其余将于汛前全部完工。同时,加大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协调力度,去年9月底中央资金下达后,仅用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实施方案的编制,协调落实了两年省级配套资金1.13亿元,并于10月底把所有建设项目下达到市、县,确保了项目的正常开展。目前,5条山洪沟防洪治理和11处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8月底前可完成县级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项目2013年度建设任务。
1.3 防汛应急能力得到加强
我省建有4支国家级防汛机动抢险队、12支省级防汛机动抢险队,共有队员900多人,配备大型机械设备200多台套;建有群众性防汛抢险常备队6000个、80万人,各地正在根据各自实际,开展培训演练。强化物防准备,经过3年努力,省、市、县3级防汛物资储备总量已达2亿元,其中省级物资1亿元。各地对现有抢险设备、救生器材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状态良好;对社会防汛抢险物料进行了资源调查,与供应商建立联系,签订协议,确保及时调运。全省大中型水库调度运用计划、主要行洪河道洪水调度方案、南水北调河北段受洪水威胁村庄群众紧急避险转移及抢险预案正在进行修订完善,将于汛前完成。
1.4 通信信息建设稳步推进
防汛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地方建设项目已落实配套资金,汛前将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启动了城市防洪、防汛抗旱物资、防汛抗旱抢险队、防汛信息应用平台及移动办公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成了岗、黄、桃3座省直属水库预报调度系统的试运行和验收工作。组织各市县、水文部门和工程管理单位对短波、超短波、卫星电话等防汛通信系统及水文测报设施进行了系统的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汛期通信畅通、水情测报及时准确。同时,为全面提高防汛抗旱现代化水平和指挥调度决策信息化程度,我省计划新建1600m2防汛指挥调度中心,建设方案已通过省发改委的初步审查,将于年内开工建设。
1.5 河道清障工作成效显著
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河道现代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我省组织开展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河道清障行动。省防指制定了《河北省河道清障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清障范围、责任分工、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采取定期通报、实地督导、开会调度等方式,督促各地有序推进河道清障工作。对清障重点、难点问题,省领导高度重视,张庆伟省长、沈小平副省长多次作出批示,责成省政府督察室现场督导,省水利厅也适时出台了重大事项督办办法,并启动了水利项目限批,有力促进了清障工作的顺利开展。据统计,此次清障行动共动用人力21万次,机械15万台班,清除树障6.8万亩,清除采矿弃渣、垃圾、沙堆等约900万方,拆除阻水建筑物250余处,特别是滦河口5000亩养殖池的清除,为保障滦河行洪安全创造了条件。
1.6 春季抗旱活动扎实开展
今年以来,我省平均降雨为17mm,仅为常年同期的50%,加之去年汛后降雨一直偏少,春季气温偏高,我省出现冬春连旱。旱情严重时,冬小麦受旱面积达660多万亩,春播白地缺墒面积达到1894万亩,全省有10.6万人、2万头大牲畜因旱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工作,连续召开会议进行部署,省水利厅派出4个工作组到旱情严重地区检查指导抗旱工作,各级水利部门组织万名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墒情、查水情、查工情,帮助群众解决抗旱中遇到的实际困难。3月份以来,我省抗旱浇地从南向北陆续展开,截至4月底,全省共开动机电井45万眼、泵站815处、机动抗旱设备17万台套、机动运水车3500辆次,抗旱浇地3418万亩,解决了6.9万人、1.2万头大牲畜的临时饮水困难。
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社会公众水患意识淡薄,一些干部、群众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比较严重,造成一些地方责任制落实不够到位、小型水库汛期管理难、河道乱挖滥采时有发生;二是防洪工程设施年久失修,大部分河道行洪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许多堤防仍有大量险工险段,近180座小(2)型病险水库未进行除险加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滞后,仍有200万人缺乏安全避险设施;三是南水北调河北段左岸排水防洪任务艰巨;四是山洪灾害突发性强,防御难度大,仍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五是各级防汛机动抢险队伍投入不足,致使抢险设备严重老化,抢险队伍不稳,抢险能力急剧下降;六是基层防汛物资储备不足,不能完全满足抗洪抢险需要。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下一阶段,我省将进一步落实国家防总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坚持防汛抗旱并举,确保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不垮坝,一般中型和小型水库标准内洪水不垮坝,主要河道堤防不决口,蓄滞洪区分洪滞洪不死人,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2.1 进一步落实各种责任制
及时通报各级行政首长分包重点防洪工程责任制和抗旱工作责任制名单,接受社会监督。加强重点防汛乡镇、村街、社区防汛抗旱责任人的业务培训,明确防汛职责,提高组织能力,充分发挥基层负责人的先锋和前哨作用。指导防汛重点部门和行业建立相应的责任制体系,发挥各部门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在前一段防汛检查的基础上,5月下旬,省防指派出11个检查组进行重点抽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限期整改,落实应急度汛措施。
2.2 加快防洪工程建设进度
督促加快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海堤、山洪沟治理及应急度汛工程和水毁修复工程等各类防洪工程的建设进度,如期完成建设任务。跨汛期施工的在建工程,督促建设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度汛方案,明确防汛责任人,落实度汛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2.3 切实加强人防物防
汛前,省防办拟开展防洪工程应急抢险、大型水库洪水预报调度、洪涝灾情统计、防汛物资管理等业务培训,组织军地联合抢险演习,督促指导各地开展山洪灾害易发区及蓄滞洪区群众应急避险和撤退转移等实战演练,提高各级指挥员的调度指挥能力、抢险队伍的抗洪抢险能力、广大群众的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调整各地物资储备定额,争取3~5年内市县两级防汛物资翻一番。同时加强现有物资管理,保持物资良好状态。
2.4 高度关注薄弱环节
加强大中型水库上游自测报站点的运行维护和保养,确保汛期正常报汛,科学调度。强化小型水库汛期管理,进一步落实各项措施。疏通城市排水河渠管网,在低洼易涝地带和重点部位树立警示标志,保证排涝畅通,减少意外伤亡。健全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转移群众,坚决避免群死群伤。细化蓄滞洪区群众转移预案,把明白纸发放到村、到户、到人,一旦启用蓄滞洪区,确保群众能够及时撤出,妥善安置。加强风暴潮监测预警,落实海上船只回港、近海养殖人员上岸、沿海低洼易涝区群众转移等措施,全力避免人员伤亡。
2.5 着力抓好当前抗旱工作
加强土壤墒情监测,科学调度抗旱水源,适时组织农民抗旱浇地,充分利用抗旱服务组织技术、设备等优势,深入田间地头,搞好抗旱服务,推动“一抗双保”工作扎实开展,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同时,以节水为核心,“控、蓄、养”相结合,强力推进节水压采工作,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充分调蓄雨洪资源,重点实施结构节水、工程节水、技术节水、机制节水等综合措施,开源节流,限采压采,逐步实现采补平衡。
2.6 认真抓好防汛抗旱宣传
制订汛期宣传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发布、重点活动报道、媒体集中采访等工作机制,完善宣传报道审核制度,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宣传,为防汛抗旱减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201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