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PICC置管堵塞的原因与临床护理措施

2014-04-02 05:46:49罗孝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冲管置管生理盐水

罗孝贞

河南禹州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 禹州 461600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肿瘤内科常用的药物输注技术,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可有效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机械性静脉炎,减少化疗药物及其他刺激性药物对周围血管的刺激或渗漏导致的局部组织坏死,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便捷的静脉输液通路,得到了医师和患者的认可[1]。但导管堵塞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 21.3%[2]。2012-04—2013-09,我科对156例恶性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化疗,13例发生导管堵塞,现将导管堵塞的原因与临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6例患者中,男80例,女76例。年龄45~71岁,平均(56.4±3.8)岁。肺癌62例,肝癌19例,胃癌44例,直肠癌3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单腔PICC导管(4Fr)行静脉穿刺置管。其中贵要静脉穿刺80例,肘正中静脉穿刺54例,头静脉穿刺22例,经X线确认导管位置后给予输液或营养支持。每周维护1次。置管后13例(8.33%)发生导管堵塞。

2 结果

堵塞时平均置管时间为(68.5±7.8)d,且其发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不完全堵塞9例(69.23%),完全堵塞4例(30.77%)。所有堵管患者经发现后及时处理,管道复通,未出现因堵管而非正常拔管病例。

3 堵塞原因分析

3.1 技术因素 (1)导管选择不合理。PICC导管的选择是否合适、导管端的位置是否准确、导管在体外部分的固定是否牢固与导管的堵塞密切相关。因此,为减少对血管的刺激,降低附壁血栓的形成及堵塞的发生,穿刺前应选择与血管腔相匹配的导管。(2)冲管、封管技术不正确。输液前不充分的冲洗,或多种药物输注时冲管程序欠合理,或未定期冲管等,易导致纤维鞘阻塞。输液后封管液用量少或者推注速度欠佳,可引发血液回流而产生凝血块[3]。

3.2 输入药品因素 药物配伍不当会产生微粒,化疗药物、高浓度的大分子药物以及结晶类药物,在输注时也容易产生药物沉淀。如未能及时冲管或冲管方法不正确,则发生阻塞几率较高。

3.3 患者个人因素 肿瘤患者病情复杂多变,营养差,抵抗力低下,活动少。肿瘤细胞可降低纤溶系统活性,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黏滞度增加,血液血液淤滞,呈高凝状态,易使导管附壁血栓形成。置入导管后刺激血管产生纤维蛋白对导管尖端形成包裹,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堵塞针头造成堵塞[4]。出院患者在家换药时操作不正规,忽略了用盐水冲管这一重要程序,导致堵管发生。

4 护理措施

4.1 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 正确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合理选择穿刺静脉,并选择与血管腔相匹配的导管。加强护士规范性操作的培训,要求操作程序规范,动作柔和,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避免因穿刺失败导致的血管内膜损伤,预防发生炎性因子介导下产生微血栓而导致导管堵塞。正确的封管技术是防止导管堵塞的关键。患者每日输液结束后应用注射器以脉冲式注入20 mL生理盐水,速度不可过慢,边推注边退针,使封管液充满整个导管腔,使针头退出过程中导管内始终保持正压状态,从而有效降低导管堵管率[5]。

4.2 输注药品合理并及时冲管 在输液时注意两药之间的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的顺序,先输高渗液,刺激性强、黏稠度大的药物及乳剂,后输刺激性小的等渗液、晶体液。输注脂肪乳时,用生理盐水冲管,1次/8 h。静滴营养液期间追加一次冲管。冲管时转动导管的外露部分,将沉积在导管下面脂肪乳剂冲走。输注血液制品时加强巡视,输完及时使用生理盐水快速脉冲式冲管,减少有形成分的附着,防止导管阻塞。需从PICC导管中采血时,采血后要及时用肝素生理盐水冲管后再进行脉冲式封管。脉冲式推注生理盐水能使冲管液在管腔内产生湍流,清洁和漂净管壁,从而减少药液或血液在导管内的残留,防止其黏附管壁发生堵管。冲管时若遇有阻力,切勿加压冲洗,避免将血栓推入血管[6]。

4.3 必要的健康教育与指导 加强置管后相关知识的宣教,置管后应向患者及家属反复交代相关注意事项及维护方法,重点如下:(1)避免管道受压而发生打折、屈曲。输液及睡眠时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致血液流动缓慢。(2)输液时适当抬高手臂,可给予经常性的湿热敷。(3)输液间隙鼓励患者适度活动置管测肢体,但不应激烈活动,以防加重导管对血管内膜的刺激。(4)告知患者因置管不当或发生堵管的前兆,若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感时应及时报告处理。对带管回家者,出院前教会患者及家属换药和正确封管的方法,并每周以电话方式与患者联系,了解情况,及时指导,嘱其增强防范意识,并及时回医院进行管道维护。对血液黏稠度高的患者,通过日服中药丹参滴丸,静点香丹针剂等活血化瘀处理。还可以口服肠溶阿斯匹林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从而降低堵管的发生率[7]。

4.4 置管后的密切观察与堵管处置 经常观察PICC输液流速,保持滴速80滴/min以上。若发现流速明显减慢或回抽血液有阻力,应及时检查外部因素和患者体位,排除机械性导管闭塞。必要时监测血液流变学和凝血指标,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有效地防止堵塞。对于血凝块导致的不完全堵塞,可先用注射器回抽血液,若效果欠佳,则可注入5 mL 125 U/mL肝素钠稀释液或尿激酶,维持20~30 min溶栓,再行抽吸。对药物不配伍产生的沉积型堵塞,如脂肪乳引发的堵塞,可采用75%的医用乙醇溶解。导管复通后,一定要用20 mL生理盐水行脉冲式冲管。对完全堵塞的患者,应先尽可能抽出导管内液体,然后在负压状态下采用1∶5 000U尿激酶生理盐水稀释液溶栓30 min,然后抽吸。若不回血,则重复以上操作,确保抽回所有的药物和凝块,立即彻底冲洗导管确认通畅。反复溶栓多次效果不佳者再考虑拔管[8]。

4.5 心理护理 堵管患者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心理,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态度温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堵管的原因与发展,讲解PICC置管的目的、方法及堵管后的对症治疗及预后,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

总之,护理人员须及时获取和掌握相关信息,更新知识结构,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技术为患者提供一条安全、简便、有效的输液途径,最大可能发挥PICC独特的优点。

[1]卢琼芳,谭惠连.PICC置管堵塞预防及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1):95 -96.

[2]郑群英,连碧霞,吴莹芳.肿瘤患者PICC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与预防[J]. 福建医药杂志,2008,30(4):158.

[3]官海琴,高凤娟.肿瘤患者PICC置管堵塞的原因与临床护理措施[J]. 求医问药,2012,10(9):122.

[4]王克珍,张静.50例恶性肿瘤患者PICC导管维护的体会[J]. 肿瘤基础与临床,2011,24(6):531.

[5]何淑玲,刘洪珊,孙国娟.肿瘤患者PICC导管堵塞影响因素的研究[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3):90.

[6]周萍.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7):106 -107.

[7]刘芳.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4):1 912-1 913.

[8]任梅香,朱爱莲.PICC在肿瘤科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预防[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6,19(5):430 -431.

猜你喜欢
冲管置管生理盐水
血液滤过患儿置管后短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持续空气阻隔法所需输液冲管液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护理研究(2021年14期)2021-08-05 07:03:52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自制生理盐水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西南军医(2016年6期)2016-01-23 02:21:28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高龄及重症心肺疾病患者静脉输入高浓度液体时冲管方法的改良
硬膜外麻醉置管前注药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