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胸腺囊肿临床分析

2014-04-02 05:46李金锐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纵膈胸腺胸腔镜

李金锐

河南淮滨县人民医院外三科 淮滨 464400

胸腺囊肿在纵膈肿瘤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发病率约占纵隔肿瘤的1% ~3%[1]。虽然是良性疾病,但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术前确诊很困难,主要依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确诊。2003-01—2013-01,我院共收治32例胸腺囊肿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现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进行总结,并评价胸腔镜下胸腺囊肿切除术的可靠性及优点。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中男22例,女1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排除纵膈炎性肉芽肿性病变、淋巴结结核、胸膜间皮瘤、食管平滑肌瘤、主动脉瘤等疾病。

1.2 临床表现 32例患者中,20例患者无任何症状。12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发热、咳嗽、心悸、气短。部分患者表现为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全身乏力、咯血、颈部包块、心包积液、霍钠综合征等。胸部X线正侧位片中均发现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纵隔阴影[2]。13例行纵隔肿物超声检查,表现为低回声结节,部分不均匀。所有病例均未行肿物穿刺活检。术前经各项检查综合分析,明确诊断胸腺囊肿者2例,约占6%。

2 结果

32例患者均在全麻下手术,11例行开胸手术,21例为胸腔镜下胸腺囊肿切除术。术中见囊性肿物,包膜完整,色灰白,壁光滑,部分有结节。其中单房囊肿18例,多房囊肿14例。囊内液体200~250 mL,清晰或浑浊。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囊内有多发纤维结缔组织,含萎缩的正常胸腺组织,部分可见胆同醇结晶以及胸腺小体,证实为胸腺囊肿。术后32例患者均痊愈,随访6个月~5年未见复发。

3 讨论

胸腺囊肿临床少见,多数无临床症状,多于查体时偶然发现。症状与囊肿大小和部位有关,各种囊肿中以支气管源性囊肿出现症状较多大多由囊肿压迫气管、支气管、食管等纵隔脏器引起,如胸闷、胸痛、咳嗽、吞咽困难等。囊肿破裂穿孔感染可引起发热、咯痰等。术前临床症状明显者,囊肿可能因与周围组织粘连,完整切除率较无症状者低[3]。

术前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纵隔囊肿最主要的依据。胸部正侧位X线片对纵隔囊肿检出率较高,但确诊率较低,常不能鉴别实性肿瘤与囊肿,但是对于典型形态的囊肿可以做出诊断。CT同样是纵隔占位性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CT中胸腺囊肿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密度均匀,无强化或边缘轻度强化的占位病变[4]。MRI是CT的重要补充检查。诊断正确率高于CT,还能够从各种断面中发现囊肿与周围结构的界限,为术者提供信息。CT的密度、MRI的信号因囊液成分和囊壁的厚度的不同而不同。

纵隔囊肿的发病率中,排位靠前的主要为支气管源性囊肿、胸腺囊肿、心包囊肿。支气管源性囊肿是纵隔囊肿中最常见类型。术前诊断非常困难,主要依靠术后病理证实。支气管源性囊肿主要位于中、后纵隔气管隆突及肺门附近,多见于右侧。若支气管囊肿与气管膜部、食管壁或大血管粘连紧密,完整切除难度较大,此类囊肿若强行分离有可能造成气管破裂或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胸腺囊肿多位于前上纵隔,常伴有重症肌无力,容易被误诊为胸腺瘤或畸胎瘤。囊腔中多为清亮稀薄的囊液,手术完整切除率较高。间皮囊肿主要包括心包囊肿及单纯胸膜囊肿。心包囊肿临床症状少见,典型部位为右侧心膈角,CT中显示为囊性水样密度。部分心包囊肿位于前上纵膈大血管心包返折处,与支气管囊肿难以鉴别。

有临床症状的胸腺囊肿,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而对于没有症状的胸腺囊肿,是否手术治疗存在一些争议。有学者[5]认为可以保守观察,也有囊肿自行吸收的报道,但是目前尚缺少大量无症状病例的随访记录。胸腺囊肿虽为良性病变,但存在逐步增大趋势以及一定的恶变几率,且术前检查大多难以确诊和彻底排除合并潜在恶性病变的可能。一般来说,无论是否有症状均应行手术治疗,手术既是胸腺囊肿的治疗手段也是其确诊方式。

随着胸腔镜技术在胸外科领域的不断应用,电视胸腔镜下纵膈囊肿切除,得到迅速推广。胸腔镜下纵隔囊肿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6]。本文中32例患者,21例在胸腔镜下行胸腺囊肿切除术,其中无1例中转开胸,术中出血量平均200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 d,未见严重并发症。长期随访过程中未见复发病例,证实了胸腔镜下胸腺囊肿切除的安全、有效[7]。

胸腺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一般只需行囊肿切除即可达治愈目的。胸腺囊肿如能完整切除,一般无复发,预后较好[8]。因术前影像学检查很难鉴别胸腺囊肿与有囊性改变的潜在恶性病变,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外科切除是确诊及治疗的最佳选择。而且近些年随着电视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应用,胸腔镜下胸腺囊肿切除术,越来越安全。并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组有21例患者行胸腺囊肿切除,另有11例患者则行胸腺囊肿合并胸腺切除术,主要是依据:(1)术前影像检查、术中明视探查均无法与胸腺瘤等疾病相鉴别的,主要是一些体积小且包绕于胸腺之中的囊肿。(2)术中探查怀疑有恶变倾向的,多是囊肿壁较厚,粘连较重者,或者是胸腺疑有其它病变者。

[1]于振涛,冯庆来,尚晓滨,等.胸腺囊肿(附16例报道)[J].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0):544 -546.

[2]王云华.胸腺囊肿的影像学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85 -86.

[3]张毅,魏翔,潘铁成.纵隔胸腺囊肿的外科治疗[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5):18-21.

[4]王云华.原发性纵隔肿瘤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l,17(2):92 -94.

[5] Sirivella S,Gielehinsky I,Parsonnet V.Mediastinal thymic cysts:report of three case[J].J Thorac Cardiovase Surg,1995,l 10:1 771-1 772.

[6]赖繁彩,李剑锋,杨帆,等.胸腺囊肿的诊断及胸腔镜手术治疗[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0,26(2):221-223.

[7]黄文海,伍硕允,林志潮,等.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1):11 -13.

[8]李凡.原发性纵膈肿瘤的临床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3):89 -90.

猜你喜欢
纵膈胸腺胸腔镜
儿童巨大胸腺增生误诊畸胎瘤1例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你了解纵隔肿瘤吗
内科胸腔镜术后留置细引流管的利弊分析
胸腺鳞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纵隔型肺癌的X线及CT表现分析
子宫纵膈会影响怀孕吗
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转移规律与放疗临床靶区勾画设计的相关性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