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35例临床分析

2014-04-02 04:00凯,张
淮海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冰袋补液降温

刘 凯,张 勤

中暑35例临床分析

刘 凯1,张 勤2

目的总结分析中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0-2012年我院收治的 35例中暑患者,所有患者符合中暑分型标准。患者于入院后完善临床相关资料、病史及检查。结果本组35例中暑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随访1~2年,随访期间,患者各项指标均恢复良好,无反跳现象,无后遗症发生。结论对中暑患者需及时正确的采取有效的降温、大量补液等综合治疗措施,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中暑; 高温; 治疗

中暑是指人体持续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以致体液大量丢失,内环境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严重的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依据中暑症状的轻重主要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最为严重,病死率高达60%[1]。在烈日下暴晒或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一定时间后,会出现大汗、口渴、乏力、头晕、胸闷等中暑症状,经阴凉处短暂休息,补充水和盐后,在短时间内症状即可消失。但如不及时治疗,也会产生严重后果,目前已知的中暑的病死率在5%~30%[2]。在气温骤升及温度亦高时,中暑极易发生,其中以产妇、老年人、体弱或慢性病患者多见。2010-2012年我院收治的35例中暑患者,经过积极的急诊治疗和处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5例中暑患者,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为(42.3±1.8)岁。部分患者伴有其他疾病,其中伴有高血压有10例,心脏病1例,其他慢性疾病有2例,患者病发后到住院接受治疗时间为30 min~24 h。

1.2临床表现 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检查,排除脑血管意外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并按《内科学》第7版中暑分型标准[3],其中有24例轻症中暑患者,皆为劳力性中暑;11例重症中暑患者,其中有2例是非劳力性热射病,其余皆为劳力性中暑。患者发病初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昏、口渴、多汗、乏力等临床表现,继而出现呼吸频率及节律改变、恶心、呕吐等症状,且出汗减少;其中有2例较为严重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口渴、烦躁等症状;1例患者进入昏迷状态。所有患者入院后2 h体温均比入院前增高。

1.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总数升高20例,低钾、低钠、低氯10例,血肌酐轻度升高8例,伴血尿素氮轻度升高者5例。

1.4治疗方法

1.4.1急救方法 在确定中暑后我们迅速解开患者外衣,使用含有 5% ~10% 酒精的冰水擦拭患者全身的皮肤,同时可在患者的头部、颈部等位置放置冰袋,但要注意放置冰袋时,冰袋的表面需要包上毛巾,禁止冰袋直接触患者的皮肤,防止冻伤的发生。一直到患者肛温下降到 38 度左右便可停止降温,防止周围血管出现收缩现象而导致患者皮肤血管瘀滞[4]。使用 4℃ ~ 10℃ 生理盐水为患者灌肠或者洗胃,同时开放静脉通道,给予药物降温,将地塞米松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入,另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氯丙嗪20~50 mg加入500 ml液体中静脉滴注,但需注意氯丙嗪有降压作用,在用药的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患者的血压变化。

1.4.2先兆及轻度中暑 进行留院观察,适当补液,鼓励患者经口服补液,发热患者我们使用物理或药物方法降温,同时监测患者血压、心率、体温、尿量。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出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防治并发症。

1.4.3重度中暑 重度中暑患者为生命体征不平稳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对于此类患者我们将其送至急诊 ICU 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给予持续心电监护,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防止MODS,维持生命体征平稳。(1)对重度中暑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在直接喉镜下建立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接呼吸机辅助呼吸。(2)对重度中暑出现休克的患者,先快速静滴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大量补液,若血压仍未回升,加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升压,必须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

1.5治疗结果 本组35例中暑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24例轻症中暑患者均在1~2 d内症状得以控制,愈后良好。11例重症患者在5~20 d出院,平均治疗7.5 d,其中1例伴有感染的患者经抗感染和其他综合治疗后,痊愈出院。并对患者随访1~2年,随访期间,患者各项指标均恢复良好,无反跳现象,无后遗症发生。

2 讨论

中暑多发生在高温或热辐射的环境,因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会导致体内蓄积热量过多、散热不及时、丢失大量水分和盐分引起周围循环衰竭。高温除了直接损伤组织器官,更严重的是继发于高热之后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而且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低血浆渗透压等,这些也是重症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5]。更有些重症患者甚至会发生MODS,为此我们需采用多途径的治疗方式。

早期快速降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降温的速度及有效性决定重度中暑患者的预后。我们采用冰帽、冰袋、环境、药物等多种方法联合降温,患者无不适反应,效果良好。快速、有效的降温可保护脏器的功能、降低MODS的发生率,为后续的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降温后需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补液,对轻度中暑患者我们鼓励其经口服补液,或先予葡萄糖液快速滴入,后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可以纠正脑细胞缺水而导致脑功能障碍的严重后果。对于重症患者我们加用氯丙嗪,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降低,同时又有镇定作用。当患者出现抽搐、寒战、烦躁等症状时应用氯丙嗪效果最佳。

对于重症中暑我们一定要做到诊断明确、抢救及时、合理用药、对症治疗。在救治过程中应准确掌握病史,及时考虑到各种并发症。同时对患者的心、肺、脑、肝、肾等重要器官进行了有效的监护,如急诊时的心电监护,通过监测血压、心率变化,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防止MODS。采取有效的措施尽早使受损脏器功能恢复,防治可能出现的DIC,及时控制感染,是提高疗效的根本措施[6]。

中暑易发生在炎热天气,因此预防也很重要,在炎热季节,要加强防暑的宣传教育,尽量缩短在烈日下的活动时间,注意劳逸结合。注意室内通风,工作服宜宽松,浅颜色为宜。高温作业车间应有良好的降温、通风、湿度调节和隔除热源等设备。室外活动时应及时补充含钠、钾等的防暑饮料,也可向室外活动人员配发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丸、清凉油、风油精等防暑药物[7]。老年人及身体虚弱者,有发热及精神系统疾病史者都容易发生中暑,在气温30℃以上时这些高危人群应加以预防。

综上分析,对中暑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快速的降温,维持内环境稳定和器官功能支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只要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1] 汪连珍,黄义久.热射病32例临床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5,11(3):143-144.

[2] 孙艳敏.中暑患者的急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8):384-385.

[3]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58-961.

[4] 蒋 颖.降温毯治疗中暑昏迷患者疗效观察及护理干预[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3): 封3.

[5] 陈寿权,李章平.中暑及其救治[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7, 9(4): 5.

[6] 戴国强.老年中暑的防治[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4):1136-1138.

[7] 王建辉,武海英.5km越野训练致重症中暑38例救治体会[J].人民军医, 2005,48(3):139-140.

1.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急诊内科,233000;2.蚌埠医学院 预防医学系,安徽 蚌埠,233030

刘 凯(1983-),男,湖北麻城市人,医师,大学。

R594.12

A

1008-7044(2014)03-0267-02

2013-11-14)

猜你喜欢
冰袋补液降温
早期液体复苏不同补液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家里多余的冰袋怎么处理
动物降温有妙招
保鲜冰袋安全吗? 用完之后怎么扔?
小小冰袋作用大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口服补液盐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改良后盐水冰袋在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高热护理中的疗效观察
页岩气开发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