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谭素梅(1976-),女,江门台山市联合职业技术学校一级教师,学士。研究方向:会计教学。
摘 要:基于会计实际工作要求,现行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与就业、企业要求的矛盾日益加深,不能适应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以上矛盾,就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探讨了相关的看法与认识。
关键词:现状;课程设置;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098-02
会计专业的发展与建设同市场经济紧密相关。所以在课程设置、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要围绕当地经济发展和企业用人的需要,致力于培养实用型人才,通过课程的合理优化设置,使学生成为一个进修有基础、求职有技能、创业有潜力的实用型人才。
一、会计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弊端
1.专业设置定位不准,目标不明
传统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大中型企业的中高级财务人员,会计课程偏重于大型企业的要求,很少有面向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的会计课程。例如:传统会计教育中开设的《审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一般为会计高端岗位如财务总监类应用,中职学校的会计毕业生从事此类工作的可能性极小。经调查,当前75%的中职会计专业学生都作为普通劳动者工作在流水线上,会计专业对口就业不容乐观。只有少部分学生毕业后在中小企业从事相关职业,如会计、出纳、收银员、仓管等,工作也是记账、算账、报税等基础性工作。因此,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重新设置,设置为小企业的会计、出纳、收银员、仓管、财务文员、办公室文员等,相应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应该围绕这一培养目标进行改革。
2.会计专业课程缺乏衔接性,难以培养综合性的人才
会计专业课程只侧重于学科的某一个方面,缺乏衔接性,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如《税收基础》中没有涉及有关税金分录的编制,财务管理也只是进行有关经济模型的计算,没有跟企业内部的管理结合起来。同时,现有专业主干课程在内容上还存在着相互割据却又过多重复等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掌握了某一学科,但是知识缺乏连贯性和综合性,综合素质不高,应变能力差。
企业对会计人员要求除了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外,更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如思维敏捷,实际操作能力强,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等。这对中职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构思
1.公共基础课以“够用”为度,坚持为专业课服务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文化基础较差,认知水平较低。对数学、语文、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以学生“够用”为度,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也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网络教学、学生自学等模式,使学生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另外,中职的文化课还应充分为专业课服务,因此在二年级的时候,可以考虑开设《商业应用文写作》替代《语文》,开设《会计专业英语》替代《英语》,另外再增设《商务礼仪》、《硬笔书法》等课程,让文化课更具专业特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2.专业课以“实用、实际、实效”为原则,适当增设专业选修课
(1)删除、整合课程内容。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删除一些不符现代产业结构的课程或内容,整合各门课程都涉及的重复内容,并加以组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了重复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置换前后顺序。如在教学《基础会计》的“会计凭证”与“主要经济业务核算”这二章时,可以按学生认知规律:从“实践理论”,先讲后者再回过头来讲前者。这样学生在思维上就更能接受会计凭证这一章的内容。
(2)增加专业实践课,加强专业衔接性。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起仿真程度高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进入实践环节就有一种步入工作岗位的感觉。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考虑到该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就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除了传统的《财务会计综合模拟实习》等实践课外,还可以考虑增设《仓库管理工实训》《出纳员岗位实训》《收银员实训》等实践课,让学生在校内可以学到更多的职业技能。
而专业实践课之间的衔接性则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中职会计专业一年级的核心课是《基础会计》,二年级的核心课是《财务会计》,那么就可以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基础会计模拟实习》,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一年级所学的会计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二年级所学的会计知识,然后在二年级的下学期开设《财务会计综合模拟实习》,让学生从简单的模拟实习过度到综合性强的企业业务仿真实习,进一步巩固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后在二年级下学期再开设《沙盘实训》,让学生了解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这样学生在三年级顶岗实习之前既掌握了会计专业知识,又对企业更方面都有所了解,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增设专业选修课,强化计算机技能。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企业对会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近年来,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不断升高,在发达城市达到了70%以上,大中型企业更是高达90%以上。因此,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要加大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安排,不光要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还要争取提高学生计算机普通的维护能力。另外,再增设专业选修课《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强化学生表格制作的能力和EXCEL函数的运用能力。
3.专业课程与考证相结合
以前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免考而直接领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2005年开始实行了“领证必考”。所以在课程设置时应将会计职业相关证书考试课程嵌入到该专业相关课程体系中;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既进行学历教育又进行认证教育,在学生毕业时既可以获得学历证书,又可以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等。从而保证了学生在毕业时、甚至最后年参加社会实践时就有了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
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只有符合市场的需求,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进行教学改革,我们可以相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真正社会所需之人。
参考文献:
[1]李岚清.大力推进业教育职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术人才[A].
[2]孙道远.国外的职业学校怎样培养“双师型”教师[J].中国教育报,2007(4).
[3]蒋亚琴.高职会计教育改革之我见[J].职教论坛,2008(2).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