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工艺课程中的应用

2014-04-02 02:05彭上越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建构主义

作者简介:彭上越(1965-),男,中山市东凤镇理工学校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电工电子专业课教学。

摘 要:本文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在电子工艺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做中学,做中教”,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达到增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建构主义;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082-02

一、导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很适合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广、技术更新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践证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及提高该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是行之有效的。

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任务设计的完整性、难易程度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上探究的效果。下面就以《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中的“电容器”这一节课为例谈谈笔者的具体做法。

二、基于任务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1.教材及学情分析

“电容器”这一节课内容安排在《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中的常用元器件识别单元。作为电子专业的入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它始终贯穿于后续的电子专业课程中。如果学生在此没能打好基础,失去了学习兴趣,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专业兴趣的建立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这样一节专业入门课,从教材编写来看,偏重于常识性介绍,内容较多,还有一些内容要求学生记忆、推理,而对于笔者所授课的高一年级电子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他们大都有厌学情绪,课堂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更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这些学生也有他们自身的特点如思维比较活跃,易激发,偏好上技能性课程。

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一节课的内容呢?笔者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做中教”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思考、讨论,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

2.教学过程

通过以上分析,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图1 教学过程

首先通过情境创设,引入新课,接着通过任务激励、自主探究、总结规律来得到课程的知识与概念,最后利用实战应用和延伸拓展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具体任务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课堂教学任务驱动设置表

·教学教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工艺课程中的应用

(1) 情境创设

课前准备好相应的器材并分发上课所需的器件,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操作,师生一起完成电容器的火花放电实验。由实验引出电容器的概念、基本功能及电路符号。再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三种常用的电容器,即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和瓷介电容器。

(2)任务激励

当学生了解了电容器的概念并对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顺势给出任务一,进而引发学生的疑问:为什么三个电容器放电的效果不一样呢?通过思考、讨论,他们就会猜想到可能是三个电容器内部充的电不一样多。这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进行结果分析,进而引出电容器容量的概念与单位,并用生活中的水容器与之类比,这样学生对容量概念的理解会很直观、深刻。

在学生掌握了电容器容量的概念以后,马上引入本节课的一个关键知识点:我们如何知道某一个电容器容量的大小呢?然后安排任务二和任务三来探究答案。在这里采用的是逆向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测一测、读一读、比一比、议一议的自主探究过程,得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常用电容器容量标注的一般规律。

(3)实战应用

知识概念点得出以后,教师就应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概念点的理解与应用。接下来安排任务四和任务五进入到实战应用环节。

在任务四学生识别电容器的过程中,课堂氛围轻松,他们在说笑中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内容。学生能较好完成任务四的内容,那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已基本实现,然后给出任务五,在巩固知识目标的同时完成本节课的技能目标。任务五中学生测量已损坏的电容器后马上会发现测量的电容量与标注值相差太远?为什么会这样呢?稍加思考后学生马上就意识到老师后面所发的电容器肯定是坏的,从而引出电容器质量的检测方法,这时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就很容易能理解和掌握电容器质量的检测方法。

(4)延伸拓展

对以上5个任务的设置,笔者力求“浅显易懂”,但对学生来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因此在学生取得实战应用的胜利后又安排了任务六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再动手试一试。在这里,对于学生的测量结果,是巧合还是规律,教师不做解释,而留给学生去实验、思考。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练习、巩固,也为思维活跃的学生开启一扇探究新知识的窗户,同时也为下一节课讲解电容器的结构和电容的串并联做好铺垫。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任务式教学所形成的课堂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联的。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学生接受现成知识的被动性,让学生在尝试中主动探索,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与独立思考的空间,更加适合培养创新性技能人才的需要。

实践证明,实行这种课堂结构教学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

1.能提高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用任务搭桥、问题引路,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使其在地位上变被动为主动,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从而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教育学的规律,“做中学”使理论知识得到及时的检查,及时的运用,反过来,实践又能使理论知识得到加深和强化。

3.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由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学生懂得怎样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明显加强。

四、结语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变教学为导学,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吴才鹏主编.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教育技术通讯,1997(4).

[3]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

责任编辑 朱守锂

作者简介:彭上越(1965-),男,中山市东凤镇理工学校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电工电子专业课教学。

摘 要:本文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在电子工艺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做中学,做中教”,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达到增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建构主义;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082-02

一、导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很适合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广、技术更新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践证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及提高该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是行之有效的。

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任务设计的完整性、难易程度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上探究的效果。下面就以《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中的“电容器”这一节课为例谈谈笔者的具体做法。

二、基于任务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1.教材及学情分析

“电容器”这一节课内容安排在《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中的常用元器件识别单元。作为电子专业的入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它始终贯穿于后续的电子专业课程中。如果学生在此没能打好基础,失去了学习兴趣,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专业兴趣的建立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这样一节专业入门课,从教材编写来看,偏重于常识性介绍,内容较多,还有一些内容要求学生记忆、推理,而对于笔者所授课的高一年级电子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他们大都有厌学情绪,课堂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更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这些学生也有他们自身的特点如思维比较活跃,易激发,偏好上技能性课程。

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一节课的内容呢?笔者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做中教”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思考、讨论,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

2.教学过程

通过以上分析,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图1 教学过程

首先通过情境创设,引入新课,接着通过任务激励、自主探究、总结规律来得到课程的知识与概念,最后利用实战应用和延伸拓展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具体任务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课堂教学任务驱动设置表

·教学教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工艺课程中的应用

(1) 情境创设

课前准备好相应的器材并分发上课所需的器件,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操作,师生一起完成电容器的火花放电实验。由实验引出电容器的概念、基本功能及电路符号。再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三种常用的电容器,即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和瓷介电容器。

(2)任务激励

当学生了解了电容器的概念并对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顺势给出任务一,进而引发学生的疑问:为什么三个电容器放电的效果不一样呢?通过思考、讨论,他们就会猜想到可能是三个电容器内部充的电不一样多。这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进行结果分析,进而引出电容器容量的概念与单位,并用生活中的水容器与之类比,这样学生对容量概念的理解会很直观、深刻。

在学生掌握了电容器容量的概念以后,马上引入本节课的一个关键知识点:我们如何知道某一个电容器容量的大小呢?然后安排任务二和任务三来探究答案。在这里采用的是逆向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测一测、读一读、比一比、议一议的自主探究过程,得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常用电容器容量标注的一般规律。

(3)实战应用

知识概念点得出以后,教师就应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概念点的理解与应用。接下来安排任务四和任务五进入到实战应用环节。

在任务四学生识别电容器的过程中,课堂氛围轻松,他们在说笑中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内容。学生能较好完成任务四的内容,那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已基本实现,然后给出任务五,在巩固知识目标的同时完成本节课的技能目标。任务五中学生测量已损坏的电容器后马上会发现测量的电容量与标注值相差太远?为什么会这样呢?稍加思考后学生马上就意识到老师后面所发的电容器肯定是坏的,从而引出电容器质量的检测方法,这时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就很容易能理解和掌握电容器质量的检测方法。

(4)延伸拓展

对以上5个任务的设置,笔者力求“浅显易懂”,但对学生来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因此在学生取得实战应用的胜利后又安排了任务六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再动手试一试。在这里,对于学生的测量结果,是巧合还是规律,教师不做解释,而留给学生去实验、思考。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练习、巩固,也为思维活跃的学生开启一扇探究新知识的窗户,同时也为下一节课讲解电容器的结构和电容的串并联做好铺垫。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任务式教学所形成的课堂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联的。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学生接受现成知识的被动性,让学生在尝试中主动探索,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与独立思考的空间,更加适合培养创新性技能人才的需要。

实践证明,实行这种课堂结构教学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

1.能提高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用任务搭桥、问题引路,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使其在地位上变被动为主动,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从而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教育学的规律,“做中学”使理论知识得到及时的检查,及时的运用,反过来,实践又能使理论知识得到加深和强化。

3.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由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学生懂得怎样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明显加强。

四、结语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变教学为导学,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吴才鹏主编.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教育技术通讯,1997(4).

[3]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

责任编辑 朱守锂

作者简介:彭上越(1965-),男,中山市东凤镇理工学校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电工电子专业课教学。

摘 要:本文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在电子工艺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做中学,做中教”,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达到增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驱动;建构主义;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082-02

一、导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很适合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广、技术更新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践证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及提高该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是行之有效的。

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任务设计的完整性、难易程度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上探究的效果。下面就以《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中的“电容器”这一节课为例谈谈笔者的具体做法。

二、基于任务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1.教材及学情分析

“电容器”这一节课内容安排在《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中的常用元器件识别单元。作为电子专业的入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它始终贯穿于后续的电子专业课程中。如果学生在此没能打好基础,失去了学习兴趣,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专业兴趣的建立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这样一节专业入门课,从教材编写来看,偏重于常识性介绍,内容较多,还有一些内容要求学生记忆、推理,而对于笔者所授课的高一年级电子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他们大都有厌学情绪,课堂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更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当然,这些学生也有他们自身的特点如思维比较活跃,易激发,偏好上技能性课程。

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一节课的内容呢?笔者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做中教”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思考、讨论,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

2.教学过程

通过以上分析,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图1 教学过程

首先通过情境创设,引入新课,接着通过任务激励、自主探究、总结规律来得到课程的知识与概念,最后利用实战应用和延伸拓展加深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具体任务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课堂教学任务驱动设置表

·教学教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工艺课程中的应用

(1) 情境创设

课前准备好相应的器材并分发上课所需的器件,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操作,师生一起完成电容器的火花放电实验。由实验引出电容器的概念、基本功能及电路符号。再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三种常用的电容器,即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和瓷介电容器。

(2)任务激励

当学生了解了电容器的概念并对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顺势给出任务一,进而引发学生的疑问:为什么三个电容器放电的效果不一样呢?通过思考、讨论,他们就会猜想到可能是三个电容器内部充的电不一样多。这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进行结果分析,进而引出电容器容量的概念与单位,并用生活中的水容器与之类比,这样学生对容量概念的理解会很直观、深刻。

在学生掌握了电容器容量的概念以后,马上引入本节课的一个关键知识点:我们如何知道某一个电容器容量的大小呢?然后安排任务二和任务三来探究答案。在这里采用的是逆向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测一测、读一读、比一比、议一议的自主探究过程,得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常用电容器容量标注的一般规律。

(3)实战应用

知识概念点得出以后,教师就应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概念点的理解与应用。接下来安排任务四和任务五进入到实战应用环节。

在任务四学生识别电容器的过程中,课堂氛围轻松,他们在说笑中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内容。学生能较好完成任务四的内容,那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已基本实现,然后给出任务五,在巩固知识目标的同时完成本节课的技能目标。任务五中学生测量已损坏的电容器后马上会发现测量的电容量与标注值相差太远?为什么会这样呢?稍加思考后学生马上就意识到老师后面所发的电容器肯定是坏的,从而引出电容器质量的检测方法,这时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就很容易能理解和掌握电容器质量的检测方法。

(4)延伸拓展

对以上5个任务的设置,笔者力求“浅显易懂”,但对学生来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因此在学生取得实战应用的胜利后又安排了任务六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再动手试一试。在这里,对于学生的测量结果,是巧合还是规律,教师不做解释,而留给学生去实验、思考。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练习、巩固,也为思维活跃的学生开启一扇探究新知识的窗户,同时也为下一节课讲解电容器的结构和电容的串并联做好铺垫。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任务式教学所形成的课堂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联的。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学生接受现成知识的被动性,让学生在尝试中主动探索,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与独立思考的空间,更加适合培养创新性技能人才的需要。

实践证明,实行这种课堂结构教学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

1.能提高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用任务搭桥、问题引路,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使其在地位上变被动为主动,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从而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教育学的规律,“做中学”使理论知识得到及时的检查,及时的运用,反过来,实践又能使理论知识得到加深和强化。

3.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由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学生懂得怎样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明显加强。

四、结语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变教学为导学,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吴才鹏主编.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教育技术通讯,1997(4).

[3]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建构主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报告及其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与高中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