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来自别里科夫的教历报告

2014-04-01 05:47许红燕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里科夫套子学案

许红燕

一、课前计划与课堂生成表现

目标:

材料及教具:辅学案一份 多媒体教学平台

内容与方法: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必修五第一单元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

主教行为:

1.编写《装在套子里的人》辅学案。

2.明确小组讨论的分组与考核方式。

3.观察各小组讨论进程并点拨关键问题。

4.汇总讨论结果并将之归纳总结为板书。

过程描述:(其中部分根据学生记录整理)

过程实录简要记录:

【第1教时】

(一)导入新课

有一篇课文今天我已经是第6遍讲习了,老师有点不会讲了呢。(学生笑)所以,今天我想让同学们读一读、议一议,然后……给我讲讲看,好不好?(学生七嘴八舌说“好”“没问题”)

(二)发放辅学案并明确讨论要求

附件一:《装在套子里的人》辅学案。

辅学链接一:时代背景。

19世纪末,当时的俄国革命风暴正风起云涌,行将灭亡的恐惧使沙俄政府及其代表的封建农奴主阶级更加残暴专制,实行高压统治,警察林立,密探出没,冤狱遍布国中,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的钳制日益加紧,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契诃夫的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

辅学链接二:写作手法。

讽刺手法:

契诃夫是讽刺大师,《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讽刺文学的典范。

语言特色:

(1)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夸张:写他对任何细小的刺激都惊恐不安,用了夸张手法。漫画手法:写别里科夫的穿着打扮、生活习惯用了漫画手法。(2)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把教师骑自行车和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3)含蓄的对比:别里科夫荒谬的言论和一本正经的口吻的对比构成讽刺效果。

思考研讨题:

1.本文题目有两种翻译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好,为什么?请分条列举你的理由。

2.本文为别里科夫安排了一次恋爱,你认为这一情节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

3.自从本文诞生以来,有许多人发现其实自己与别里科夫有颇多相似之处,你能试着举出今天生活中新的“套中人”形象吗?

问题批注:

附件二:号码负责学习效果反馈表

二、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步骤一:熟悉文本。

合作探究步骤二:熟悉辅学案内容。

合作探究步骤三:探究问题,寻找答案。

(教师点评:此环节最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小组迅速排出了一个五分钟的场景表演,快下课时给大家表演了一下,结果各小组由此表演迅速给出了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

【第2教时】

(一)教师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先由组内汇总,并整理出完整的可展示答案

(二)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教师记录,整理并归纳为板书

【学生合作学习成果展示】

1.本文题目有两种翻译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好,为什么?请分条列举你的理由。

(明确)“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题目更好。

理由:①从题目本身的表意效果来看,“装”这个动词表现力很强,“套中人”仅仅是一个事实,一个结果;而“装在套子里的人”就变成了一种行为,一个过程。

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这个题目既写出了别里科夫生活上装在有形的套子里的这种呆板、胆小的性格,又写出了把思想装在无形套子里的别里科夫迂腐、古板、固守旧事物害怕变革甚至扼杀变革的“钳制力”。

③从环境的角度看,这个“装”字就不仅仅是装自己,还可以装别人,使别人就范。例如,学生、同事、恋人及恋人的家人,镇子上的人,就可以看出实际上别里科夫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特征。

④从文章的主题上看,文章先从别里科夫“装”自己写起,然后他把身边的人一个个装进了自己认为最安全的“旧即安全”的这个思维模式里,“套子”从无形到有形,“装”由己及人,那么“别里科夫”也就由个人变成了整个社会。

2.本文为别里科夫安排了一次恋爱,你认为这一情节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

(明确)①从情节来看,这次“恋爱事件”是在太太们的怂恿下发生的,一件令人幸福的事却导致了后来别里科夫的死亡,这个情节安排在常理之外,却又在别里科夫性格的情理之中。

②从写作手法上看,这是最能体现契诃夫漫画式写法的一个典型情节,有效地讽刺了“别里科夫”现象。

③从人物塑造上看,这一情节其实是“新”与“旧”的思想交锋,华连卡兄妹的开朗、快乐、自由、大胆的生活方式与别里科夫的胆小、保守、紧张、腐朽的生活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④从主题上看,这一情节就将读者的思考引向了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恋爱、结婚这件人生中本该十分幸福的事情在别里科夫的生活却是一个事件,而且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这个被时代教化出来的别里科夫难道不是一个悲剧人物吗?这样怪异的一个人物该是一个多么怪异的时代造就的呢?

3.自从本文诞生以来,有许多人发现其实自己与别里科夫有颇多相似之处,你能试着举出今天生活中新的“套中人”形象吗?

(明确)①学习《小狗包弟》的时候,我们都发现文中反复出现“小孩子”砸东西、喊杀小狗,这就是被“文革”时期所谓的“革命”装进套子里的人。

②前一段时间老师推荐阅读的《〈宽容〉序言》中那些不肯寻找新的居住地,死守旧地的那些人们也是装在“套子”里的人。

③我们常常被家长要求不干这个也别干那个,主要是“没用”,这个“没用”也是套子,容易被迫变成一个冷漠、自私的人。

三、教师小结,点评展示结果,收取辅学案、反馈表并布置作业

时间分配记录:

【第1教时】

导入新课:1分钟。

发放辅学案、反馈表并做出明确要求:6分钟。

小组讨论:30分钟。

一小组片段表演:4分钟。

【第2教时】

教师要求小组汇总讨论结果,填写反馈单:10分钟。

合作学习成果展示:23分钟。

教师点评:6分钟。

布置作业并收取辅学案、反馈单:1分钟。

调整记录:

1.教学目标在学生的能力生成过程中自动调整。

2.临时加入了一个小组的即兴片段表演。

3.第2教时的合作学习成果的优秀程度超出了预想,其中一个学生的表演剧本编写和3次补充发言非常精彩,老师举行了一个小小的颁奖仪式。

课堂管理与辅助教学行为记录:

1.良好的三次学习动机的激发:(1)导入语的真诚、平等;(2)让学生自选最有趣也最有效的熟悉文本的方式,学生都选择了分角色朗读;(3)参与学生讨论,及时肯定他们的已成结果,点拨有度,发现一个学生就“开除学生”这一细节设计了两个人寥寥12句对白,立刻增加了课堂表演的环节。

2.师生交流:以往的合作学习费时低效,控制力差,而这次大胆地把大量时间交给学生,教师也就有充分的时间检查学生的讨论实效,参与讨论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点拨有效。全班10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做到了老师全知道,全评价。

3.课堂强化。

4.教师期望。

教后反思:

这是一堂“痛快淋漓”的合作探究课!

一节合作探究课上得“痛快淋漓”真不容易!

本学期我将“少教多学”的理念运用到“单元教材整合”的教学研究领域中去,我给必修五第一单元(小说单元)定位为“人物与时代”,单元第一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中我以“疯狂的石头”为主题完成教学,学生学习小说的兴趣一下子大大提升,为本课的教学尝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就会生发出非凡的学习智慧,感谢“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让我的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里科夫套子学案
谈谈《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套子”的象征意义
套子
乡愁导学案
别里科夫为什么是动人的
我所欣赏的套子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相约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