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4-04-01 05:47马旭霞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创设情境小组合作

马旭霞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讨论问题的空间,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营造交流平等,随意探讨的课堂氛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则是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的强力保障。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创设情境;小组合作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的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平等和谐,营造自主探究氛围

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老师鼓励学生听话,鼓励学生无理由地接受。而探究式教学认为,教育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投入与否、潜力是否得到了开发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的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即使学生发表了错误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鼓励并及时引导其纠正错误,不可以批评嘲讽。我在上《全等三角形的条件》一课时,有一学生得出了可以根据ASS的条件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当时同学们争论很激烈,有人肯定,也有人否定,我就引导学生利用尺规作图的方法继续探索,结果学生发现在已知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的条件下,利用尺规作图可以作出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从而大家一致认为在ASS条件下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这堂课由于我有意识地营造出了一种平等和谐、相互交流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节课的影响。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是为探究教学服务的,有了问题才能引发学生对所要学习知识的思考,自觉地去研究问题。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把老师的想法与学生的思维搭建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质疑的情境,例如,在探究全等三角形的“SSS”定理时,我提出下面两个问题:(1)画出三个角分别为40°,60°,80°的三角形,把它剪下来,并与同伴比较所画图形是否全等?(2)画出三条边分别为5 cm,6 cm,7 cm三角形,把它剪下来,与同伴比较所画图形是否全等?这两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整个课堂瞬间出现了自由、和谐和令人兴奋的气氛,每个同学都处于积极的、活泼的状态,大家都动手画、剪,然后与同伴作比较,最后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以上这个例子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发现问题,从而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

每个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上存在着差别,因此,探究式教学倡导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且有效,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合作前,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合作时,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

2.及时调控讨论的秩序。探究过程中,教师既要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又要“察言观色”,及时调控合作学习中的不平衡、不平等现象,让每个学生遵守合作规则,维护合作的秩序。

3.适时到位地进行评价。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进行鼓励。对小组之间存在的差异,教师要认真分析组间的差距,进行公平合理的评价及鼓励。

总之,探究式教学是注重发现过程的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无比的财富,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由单一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课课有收获,天天有进步”。

参考文献:

王振中.中学数学“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科学研究,2004(04).

(作者单位 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驿初级中学)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创设情境小组合作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