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因素与脾胃病相关性辨治探析

2014-04-01 19:20:05刘伟锋蒋玉萍黄波贞
河北中医 2014年12期
关键词:浅表性胃脘疏肝

刘伟锋 蒋玉萍 黄波贞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广西 防城港 538021)

情志因素与脾胃病相关性辨治探析

刘伟锋 蒋玉萍 黄波贞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广西 防城港 538021)

脾胃病;中医疗法

脾胃病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脾胃病的发生与外感寒邪、饮食不节、情志因素、脾胃虚弱等有关。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情志因素作为脾胃病的致病因素已显得尤为突出。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情志的产生、活动是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一,对脏腑的活动起着调节控制作用,相应地情志的异常活动也会影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深入探析情志因素与脾胃的相关性,以及情志因素所致脾胃病的治疗,有益于指导临床实践的辨证论治。

1 情志因素与脾胃的相关性

情志活动的产生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情志活动是各脏腑功能活动的一种表现。五脏藏精化气生神,神接受客观事物的刺激而产生各种功能活动,神动于内,情现于外,这是五脏主五神产生情志活动的全过程,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正常变化情况下,这七种情志对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起着协调作用。如随着当今工作压力的加大,刺激过于强烈或过久,超过人体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脏腑的气血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曰 “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论》曰“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路志正认为情志所伤虽先伤所藏之脏,但终必及于脾胃,影响脾之运化、胃之受纳,最终导致气血化生障碍,运行输布失常,精血耗伤,诸病由生[1]。

基于情志因素与脾胃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联系,故情志因素与脾胃疾病常相互影响。五脏气机失调是情志病发病的关键,五脏之中以心、肝、脾为主。心主神明,乃精神所舍,人体的各种情志活动都是心神活动的组成部分,即情志发于心而应于五脏,胃的活动受心神的制约和调控。心属火,胃属土,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故而有子病犯母,母病及子的病理表现[2]。肝属木,肝木主升,主动,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使周身气血调和,经脉通利,脏腑功能和调,从而使心情愉悦,情志活动维持正常状态。反之,情志异常亦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怒则伤肝”。另外,在长期反复的忧、思、悲、恐、 惊等情志因素作用下,亦会使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肝失疏泄。肝失疏泄则影响内脏气机的变化,使气机紊乱,升降出入失常从而使脏腑功能失常而可表现为烦躁不安、默默无语、两胁胀满疼痛、善叹息等症状。脾胃乃气机之枢,可以调衡情志活动,脾主升清,升肝肾之阴精以济心肺,助气机的上升,制其下降太过,胃降浊阴、降心肺之阳气以和肝肾,助气机的下降,制其上升太过,此脾升与胃降相互协调,保持平衡,若脾胃调节气机功能失常,则常出现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少纳呆、腹胀便溏等症状。

2 情志因素致脾胃病的辨证论治

2.1 健脾养心补血法 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的失调可对气血的生化造成直接影响[3],心血不足,无以化气,脾气亦虚,可见心悸失眠、面色萎黄、神疲食少、腹胀便溏等症状[4]。此属心脾两虚证,治以健脾养心补血为法。陈昫等[5]运用补益心脾兼清湿热治疗胃脘痛(心脾两虚兼湿热),药用五爪龙、熟地黄、海螵蛸、百合各30g,法半夏10g,茯苓20g,丹参、白及、白术、枳壳、枸杞子、救必应各15g。服药7剂后,胃痛症状明显好转,复诊时以原方加减,治疗月余,患者诸症消失。

2.2 疏肝理气止痛法 脾胃升降有序,皆赖肝气的疏畅条达,若肝失疏泄,气机壅滞,易导致肝脾(胃)不和,还可影响胆汁分泌,最终造成精神抑郁、胸闷太息、纳呆腹胀、肠鸣泄泻等肝脾不调及胆汁淤滞不畅[6]。此属肝气犯胃证,治以疏肝理气止痛为法。庞家善等[7]将9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多潘立酮片10mg,每日3次饭前15min服;奥美拉唑200mg,每日2次,早、晚饭前服。治疗组46例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药物组成:柴胡12g,枳壳12g,白芍药10g,制香附10g,川芎6g,木香12g,姜半夏12g,佛手12g,海螵蛸12g,九香虫9 g,陈皮9 g,甘草3g。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胡浩[8]将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养胃舒冲剂10g,日2次口服;治疗组50例予柴胡疏肝散加味,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3 疏肝解郁健脾法 郁怒忧思会致肝气郁滞,木不疏土,脾失健运,可出现纳呆食少、腹胀、便溏等。肝气乘脾,可见腹痛、腹泻等[4]。此属肝郁脾虚证,治以疏肝解郁健脾为法。曾令西等[9]运用加味逍遥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3例,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94.34%。

2.4 疏肝泄热和胃法 肝气郁结,久而化热,邪热犯胃,则为胃脘灼痛,痛势急迫。主要表现胃脘灼痛或胀痛,连及两胁,口干口苦,身体困重乏力,不思饮食,泛酸嗳气[10]。此属肝胃郁热证,治以疏肝泄热和胃法。白涛等[11]将80例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予果胶铋150mg,多潘立酮10mg,均日3次饭前口服。治疗组47例予加味化肝煎。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典型病例

例1 廖某,女,48岁。2013-06-14初诊。患者诉胃脘部胀痛2个月余,病后未作处理,2d前因于同事争吵后出现胃脘部胀痛,连及两胁,胸脘痞闷,烧心,泛酸,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大便烂,夜寐不安,苔薄白,脉弦滑。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窦炎。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肝胃气滞证)。治宜疏肝理气止痛。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组成:柴胡15g,枳壳12g,白芍药10g,制半夏10g,陈皮10g,香附10g,川芎10g,郁金10g,甘草8g。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服。嘱其移情易性,调畅情志。服用6剂后,诸症皆除。

例2 莫某,男,54岁。2013-01-05初诊。患者诉反复胃脘部灼痛3余年,加重4d。泛酸,口干口苦,渴喜凉饮,烦躁易怒,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滑。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窦炎伴平坦糜烂。胃窦病理提示:黏膜轻度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Hp)(-)。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窦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肝胃郁热证)。方选化肝煎加减。药物组成:浙贝母15g,白芍药12g,青皮12g,木香12g,陈皮10g,牡丹皮10g,栀子10g,草决明8g。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服用。服用14剂后,诸症明显减轻。嘱其继续服用该方1个月,以巩固疗效。6个月后随访,症状未反复,病情稳定。

4 小 结

情志因素与脾胃关系密切,互相影响。情志和调,气机畅通以使脾升胃降,从而保证水谷出入有序,纳食运化传导正常。现代医学提出生物医学模式应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与此相适应,作为研究发病原因和心理因素所致情志变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疾病的身心疾病受到了广泛重视,随着对其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丰富和完善从情志因素论治脾胃病,进而提高临床疗效,避免脾胃病的复发。

[1] 苏凤哲,冯玲,路洁.路志正教授从脾胃论治情志疾病临床探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5):382-385.

[2] 孟思贤,陆为民.从心胃相关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J].四川中医,2013,31(3):37-38.

[3] 李明,丁艳亭,王新佩.仲景心胃相关思想探讨[J].河南中医,2013,33(8):1197-1198.

[4] 巩艳春.情志因素与脾胃病关系探析[J].吉林中医药,2013,33(6):544-545.

[5] 陈昫,胡玲.调和心脾治疗脾胃疾病[J].新中医,2011,43(11):132-133.

[6] 高亮,王巍.从肝失疏泄论治脾胃病[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1):63-64.

[7] 庞家善,李树标,黄波贞,等.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6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2,44(2):24-25.

[8] 胡浩.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80例[J].河南中医,2012,32(11):1544.

[9] 曾令西,罗金龙.加味逍遥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3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0):844-845.

[10] 许波,叶柏.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448-449.

[11] 白涛,杨晋芳.化肝煎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2,25(2):80-81.

(本文编辑:董军杰)

刘伟锋(1981—),男,主治医师,硕士。从事中医药临床及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消化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R256.3;R256.305

A

1002-2619(2014)12-1810-03

2014-01-03)

猜你喜欢
浅表性胃脘疏肝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柴胡疏肝散合天王补心丹治疗不寐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