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焱,姜丽萍
(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浙江金华 321017;2.温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压疮是骨隆突部位的软组织因长时间受压而出现的局部损害[1],是由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所引起的皮肤和基底组织的局限性损害[2]。老年人压疮易感性显著增加,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3]。压疮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增加感染机会,显著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4]。长期照护又称长期护理、长期养护等,是指对那些因慢性病、精神疾患或其他严重残疾而不能自行料理日常生活的人所实施的一项照顾措施[5]。老年人需要依靠外界提供多元化的长期照护服务,以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现对长期照护老年人压疮发生现状、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作综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日益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压疮发生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呈上升趋势[6]。美国压疮顾问小组调查显示[7],压疮发生率在家庭护理人群和长期照护机构中分别为0~29%、2.3%~28%。另有学者研究表明,美国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压疮发生率为3%~17%[8],在英国为9.1% ,且有较高的死亡率[9,10]。从压疮分级程度来看,全皮层受损的压疮占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疮的27.0%~48.8%[9,11],这一比例在住院患者压疮中仅为10%左右[12,13]。国内学者对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压疮报道较少,张佩雯等[14]调查显示,24例出院后脑卒中长期照护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62.5%,其中Ⅲ~Ⅳ期压疮占16.6%;金松洋[15]对开封市某社区30例慢性病长期照护患者的调查结果表明,Ⅲ期压疮的发生率为26.7%;郑碧霞等[16]在分析141例院外带入压疮患者压疮相关因素时发现,患者压疮由家中带入者高达85.11%;赵建华等[17]调查发现,出院后39%长期照护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的压疮。由此可见,我国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压疮发生率明显高于国外。
2.1 长期照护老年人自身存在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多数学者[18]认为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是压疮的形成因素,而高龄、营养不良、皮肤潮湿、丧失知觉、运动受限、精神状况欠佳等是压疮发生的促成因素。对长期照护老年人而言,不同程度的失能导致其常常暴露在压疮危险因素之中,除了因活动障碍、自理能力不足及长期承受压力、剪切力、摩擦力之外,还处于其他高危风险中。大量研究证实,年龄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压疮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耿利琼[19]和邓少娟[20]分析提出,随着年龄增长压疮发生系数增加,年龄预警值为>54.44岁;吴容和唐瑞强[21]研究也证实,高龄是居家老年人发生压疮的主要危险因素;郑碧霞等[16]调查发现,压疮发生率≤60岁为26.24%,>61岁达73.76%,显示压疮与年龄呈递增关系。这可能与老年人皮肤干燥、抵抗力下降以及大脑反应逐渐迟钝、感觉减退、神经营养障碍、痛阈降低有关[22]。此外,汪爱民[23]的调查结果显示,活动度、运动能力及感知觉是居家失能老年人压疮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丁艳玲[24]报道老年人因体弱等导致活动和移动受限而成为压疮的高发群体。还有学者[25,26]研究证明,过度潮湿或过度干燥均可促成压疮的发生,但潮湿皮肤的压疮发生率比干燥皮肤高出5倍。长期照护老年人在家庭照护中,因不正确的翻身方法或使用便器不当而引起摩擦损伤皮肤是导致其压疮发生的常见原因[25]。研究结果显示[27],营养状况与压疮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良好的营养状况对压疮的预防和愈合有重要作用,营养不良或营养摄入不足是导致压疮发生、发展和难以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压疮预防用具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如减压床垫的使用),营养不良对居家获得性压疮的影响将日益凸显[28]。由此可见,长期照护老年人因年老、瘫痪、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等因素而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
2.2 照护者缺乏有效的压疮防护知识 研究表明[29,30],压疮的发生、发展与患者及照护者掌握的医疗知识和护理知识多少存在着密切关系。我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普遍缺乏对压疮基本知识的了解,对老年人的照护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31],导致因照护不当发生压疮。梁海英等[32]对居家卧床患者照护者压疮认知程度的调查结论表明,42.9%照护者缺乏预防压疮的知识,其中45.4%照护者不了解正确的翻身方法,48.6%照护者不懂得如何为患者增加营养,一旦压疮发生,40.6%照护者缺乏相应的护理知识,且36.5%照护者缺乏对压疮后果严重性的认识,显示照护者对压疮认知程度较低,尤其缺乏对压疮防护知识的认知,对压疮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朱连凤[25]对院外带入压疮患者的家庭护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5%照护者无专业护理知识,95%以上的患者及照护者需要了解压疮护理方面的知识。
2.3 社区护士专业素质较低 国内虽然早已迈入老龄化社会行列,但国内老年护理人力资源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国内社区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普遍较低[33]。吴欣娟等[34]对北京社区护理工作的调查发现,社区护士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知识老化等问题,难以适应当前社区护理的需要,也很难对所雇佣的护工及服务对象给予一些护理上的专业指导。曾颖[35]调查显示,由于社区护士与临床护士相比福利待遇较差,使得只有14.8%本科护生与17.6%专科护生毕业后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社区护理工作很难吸引较高层次的人才,也很难使护工或助老员长期工作下去,因而无法满足长期照护老年人的需求。倪荣等[36]调查显示,长期照护老年人希望提供的社区服务需求主要有家庭护理(60.00%)、家庭康复(65.16%)、定期探访(61.05%)、帮助配药(52.68%)及健康咨询(50.53%),但对社区提供服务的满意度仅为23.16%。
2.4 长期照护服务管理存在问题 国内长期照护在发展和实施中面临诸多问题,主要包括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专业照护力量薄弱、服务能力不足、长期照护模式尚未形成、缺乏长期照护的社会保障机制等[37,38]。国外长期照护发展的经验证明,长期照护服务模式的构建需要政府承担主导作用,充分整合医疗、民政、福利等方面的社会资源,给长期照护服务者提供法律、税收等方面政策的支持,积极培养长期照护服务人员,培育长期照护服务市场,以满足长期照护服务的需要。
3.1 加强长期照护老年人照护者的健康教育 长期照护老年人发生压疮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其照护者对压疮知识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到压疮的防治效果。伍虹云等[39]调查发现,压疮的发生与患者的营养状态、卧床时间等有关,与陪护人员是否掌握压疮的相关知识及能否采取正确预防措施有显著关系。因此,必须对长期照护老年人的照护者进行健康教育,介绍压疮预防的重要性,普及压疮防护的相关知识,指导和协助照护者完成预防压疮的日常工作,使照护者学会对压疮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尤其需重点防范活动受限、年龄>70岁、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等高危老年人,及时识别高危因素,加强翻身,正确使用减压辅具,增加营养,提高家庭看护能力,有效预防压疮[40]。梁海英等[32]调查显示,参加过培训的照护者对压疮知识的认知水平明显高于没有参加过培训的人员,因此,应对照护者有计划组织培训。
3.2 培养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16],优良的社区卫生服务是提供低成本、经济有效的慢性病干预措施以及老年人医疗卫生保健的最佳途径。目前国内社区护理力量薄弱,急需培养全面掌握医疗、护理、康复知识的复合型长期照护人才,以满足社区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长期照护需求,尤其需要加紧培养社区老年护理的专业护理师,以丰富社区护理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如开展家庭病床、护理专家门诊、家庭访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等。陶腊枝[41]探讨了压疮专业小组对社区压疮护理的干预,认为加强社区护理是降低院外压疮的重要措施,说明培养高素质社区护士、加快社区护理发展对降低长期照护老年人压疮发生率的重要性。
3.3 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建立长期照护的保障机制,探索适合国情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多渠道开办长期照护服务机构并提高服务能力,建立融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以适应社区护理模式转变是学者们的一致认识[37,42]。张秀伟[38]和王海彦等[43]认为需改善老年人的经济状况,降低长期照护费用,完善养老机制、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明确护理人员在专业团队中的中心作用,培养与国际接轨的老年专业护理师,加快居家照护专业模式的研究进程,以此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好、收费低、普及性高的长期照护服务。
长期照护老年人因并发压疮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了巨大经济负担。目前国内长期照护服务尚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这一领域也将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方向。建议将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纳入整个卫生体制改革,通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强化对长期照护老年人照顾者的健康教育,以预防长期照护老年人发生压疮,改善和提高长期照护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cost and riskassessment[J].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Statement Decubitis,1989,2(2):24-28.
[2] Pressure sores-part II: management of pressure related tissue damage.BestPractice-evidence based practice information sheets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J].TheJoanna Briggs Institute for Evidence Based Nursing,1997,1(2):1329-1874.
[3] 邵美红.老年病人压疮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全科护理,2008,6(10):2559-2560.
[4] Vohra RK,McCollum CN.Fortnightly review:pressure sores[J].BMJ,1994,309(6958):853-857.
[5] 荆涛.长期护理保险:中国未来极富竞争力的险种[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121-123.
[6] 刘艳春.压疮的预防及护理现状[J].天津护理,201l,19(6):365-366.
[7] Bolton L.Which pressure ulcer risk assessment scales are valid for use in the clinical setting[J].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07,34(4):368-381.
[8] Sandra Bergquist.The quality pressure ulcer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in home health care[J].Applied Nursing Research,2005,18:148.
[9] Ferrell BA,Josephson K,Norvid P,et a1.Pressure ulcers among patients admitted to home care[J].Am Geriatr Soc,2000,48:1042-1047.
[10] Landi F,Onder G,Russo A,et al.Pressure ulcer and mortality in frail elderly people living in community[J].Arch Gerontol Geriatr,2007,44:217-223.
[11] Paquay L,Wouters R,Defloor T,et a1.Adherence to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guidelines in home care:a survey of current practice[J].Clin Nurs,2008,17:627-636.
[12] Keelaghan E,Margolis D,Zhan M,et a1.Prevalence of pressure ulcers on hospital admission among nursing home residents transferred to the hospita1[J].Wound Reair Regen,2008,16:331-336.
[13] Hom SD,Bender SA,Bergstrom N,et a1.Description of the national pressure ulcer long-term care study[J].Am Gefiatr Soc,2002,50:1816-1825.
[14] 张佩雯,张琼仙,文桂珍.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出院后长期卧床病人预防压疮的作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3):104.
[15] 金松洋.老年慢性病患者压疮发生及家庭护理探讨[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3):19.
[16] 郑碧霞,彭雅君,任宇俊.压疮相关因素分析及家庭预防干预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1):4167-4169.
[17] 赵建华,曾洁,杨雅.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家庭获得性压疮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10,8(4):57-59.
[18] 曹珊,杨荣,卢丽华.老年住院患者压疮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2B):35-36.
[19] 耿利琼.预测压疮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8c):1658-1660.
[20] 邓少娟.70岁以上老年病人预防压疮的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04,3(1):37-39.
[21] 吴容,唐瑞强.院内难免压疮与院外带入压疮的危险因素比较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19):17-19.
[22] 赖春丰.老年重症患者压疮的易发因素分析与预见性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3):1056.
[23] 汪爱民.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压疮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9):57-58.
[24] 丁艳玲.老年患者压疮的预防性和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447-448.
[25] 朱连凤.老年重症患者压疮易发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48-49.
[26] 王彩凤,巫向前.压疮形成的机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1):74-77.
[27] Ferguson M,Cook A,Rimmasch H,et a1.Pressure ulcer management:the importance of nutrition[J].Medsurg Nursing,2000,9(4):163-175.
[28] Shinji Iizaka,Mayumi Okuwa,Junko Sugama,et al.The impact of ma1nutrition and nutrition-related factor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severity of pressure ulcers in older patients receiving home care[J].Clinical Nutrition,2010,29,47-53.
[29] 徐蕾,姚丽文,侯黎莉,等.老年患者家属压疮认知程度的调查与护理干预[J].上海护理,2006,6(4):38-40.
[30] 刘雪梅,史晓红,牟利风.褥疮患者的社区干预措施[J].中国全科医学,2005,8(8):673-674.
[31] 郝素文.对院外压疮留院观察患者健康指导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4A):70.
[32] 梁海英,黄萍,白凤枝.居家卧床患者照顾者压疮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4):96-97.
[33] 袁天喜.国内老年人社区护理现状[J].护理与康复,2011,10(1):16-18.
[34] 吴欣娟,李晓霞,王玲,等.北京市社区护理工作现状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1):31-33.
[35] 曾颖.医疗体制改革中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J].全科护理,2011,9(1):269-270.
[36] 倪荣,刘新功,朱晨曦.社区卫生服务在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料体系中的作用研究[J].全科护理,2010,8(5):1134-1136.
[37] 谢红,王志稳,侯淑肖,等.我国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其长期照护服务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4-16.
[38] 张秀伟.我国长期照护的专业问题与发展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770-1772.
[39] 伍虹云,文艳梅,褚小丽.老年重症病人褥疮易发相关因素的探讨及预防措施(附194例报告)[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4):605-606.
[40] 王晓红,肖岷,孙亚萍.压疮护理研究新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7下):11-13.
[41] 陶腊枝.压疮专业小组对社区压疮护理干预的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8):722-723.
[42] 蔡仁美,金钰梅.国内外老年长期护理的发展及现状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2,11(7):623-626.
[43] 王海彦,刘苹,韩广营,等.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与长期照护需求调查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33(2):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