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君妃,王亚莲,马立海
(新昌县中医院,浙江新昌 312500)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最为多见[1]。小儿脾胃虚弱,加之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凡外感六淫、内伤饮食均可损伤脾胃。脾运困顿,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不分,而成泄泻[2]。温中止泻散是本院名中医的经验方,适用于各证型泄泻患儿。温中止泻散穴位贴敷佐治小儿泄泻,使中药性味功能与神阙穴的经络作用有机结合,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本院儿科采用温中止泻散贴敷神阙穴治疗小儿泄泻,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纳入标准:患儿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小儿泄泻诊断标准[3];家长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其他严重疾病,包括肝肾功能异常、心脏疾病、恶性肿瘤等;对所用抗生素及中药过敏者;家长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儿。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112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男38例、女18例,年龄1~9岁;观察组男41例、女15例,年龄1~10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以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为治疗原则。采用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纠正脱水,根据大便常规或大便培养选用抗生素(头孢呋辛钠5 mg/kg 静脉滴注2次/d;头孢曲松钠20~80 mg/kg 静脉滴注1次/d),适时选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连活菌片口服3次/d,连用3 d为1疗程。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中止泻散贴敷神阙穴。温中止泻散方药组成:肉桂3 g、公丁香3 g、石榴皮3 g、五倍子3 g各等份,混合研成细末,过100目筛备用。每次取方药3 g,用温醋调成糊状,用薄棉纸包裹;用温水清洁患儿脐部,待干,将药物敷于神阙穴,并以一次性透明敷贴固定,注明敷贴的日期、时间。敷贴24 h更换1次,连用3 d。
1.3 评价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泄泻的疗效标准[3],治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病原学检查阴性;好转:大便次数及水分减少,全身症状改善,大便镜检脂肪球或红白细胞偶见;未愈:大便次数及水分未改善或症状加重。观察组贴敷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发红、发痒及烧灼感等。
1.4 统计学方法 所获数据输入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
2.1 两组小儿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两组有效率比较,x2=11.72,P<0.01。
表1 两组小儿治疗效果比较
2.2 观察组贴敷局部不良反应情况 8例<1岁的患儿贴敷局部出现皮肤潮红,但无糜烂,停止贴敷后1~2 d 恢复正常。
3.1 温中止泻散贴敷神阙穴治疗小儿泄泻的机理及效果 温中止泻散方中肉桂温补脾肾,消散阴寒,温经通脉;公丁香入肺、脾、胃、肾四经,缓解腹部气胀,增强消化能力;石榴皮入大肠、肾二经,治久泻、久痢;五倍子归肺、大肠、肾经,能抗菌、解毒。神阙穴即脐中的穴位,是任脉的要穴,为先天之结缔、后天之气舍[4],神阙穴为先天赋予生命之根蒂,根据经络理论,脐为任、督、冲三脉相会之乡,又与脾、胃、肾、心等经脉相关,因而联系全身经脉,通过经脉之气交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及皮肉筋膜,具有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等作用[5]。表1显示,观察组采用温中止泻散穴位贴敷辅助西医治疗3 d 后,泄泻治愈率为 75.0%,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温中止泻散穴位贴敷佐治小儿泄泻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3.2 温中止泻散贴敷神阙穴的护理要点 注意饮食调理,进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多饮开水,不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之品;注意起居及气候变化,防止感受外邪、腹部受凉;贴敷期间患儿如有哭闹,注意是否与中药贴敷处皮肤刺激有关,如与中药贴敷有关要查找原因,并报告医生;更换中药敷贴时,用温水拭净贴敷部位,观察皮肤有无破损、皮疹、水疱,如出现点状或片状红疹、患儿痒痛明显则停止贴敷,停药后症状可自行消除;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必要时局部涂氧化锌软膏,防止发生红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泄泻险证、变证,一旦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参考文献:
[1] 智日进.中药敷脐治疗小儿泄泻[J].中国保健,2008,16(26):1396-1397.
[2] 魏丽华.健脾利湿法治疗小儿泄泻8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2):897.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9.
[4] 陈建飞,王嘉轩,陈炳.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10):991-992.
[5] 任献青,黄甡.暖脐散贴敷神阙穴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小儿泄泻53例[J].山西中医,2008,24(6):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