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内控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2014-04-01 08:16何丽红刘晓光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评估制度经济

何丽红,刘晓光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 45119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领域得到了普遍认可,并取得了长足发展。高校的内部控制却未随着高校的扩张而取得同步发展。尤其近年来,高校由于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导致经济案件频频发生,不仅扰乱了正常教学的秩序,造成了国家财产上的损失,而且还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声誉,制约了高校的发展。因此,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实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影响学校的办学效益,甚至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1 目前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足 内部控制,是指高校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目前,各高校领导层普遍存在对内部控制的真正含义理解不到位,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将内部控制宽泛的理解为建章立制[1]。具体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各高校基本上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但由于防范经济犯罪风险意识不强,忽视了具体的实施措施、执行程序,甚至没有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这就造成了许多院校在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使已制定的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对已有的内控制度有规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普遍存在[2]。

1.2 风险评估机制不够科学完善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的经费来源逐渐脱离了原有的、单一的财政拨款形式,筹资渠道拓宽,资金来源多样化,高校自主权得到了释放,经济活动在围绕教学科研开展的同时,涉及筹融资、基本建设、物品采购、资产管理、后勤保障等业务。然而,高校作为全供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受原有体制的影响,普遍存在风险意识不高,对经济活动的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建设不重视,未能建立科学、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这就造成上述经济业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对存在的风险不能及时地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从而导致运行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腐败案件频发。

1.3 缺乏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 目前,各高校大多数未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是内部控制牵头部门,即使是部分单独设置了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高校,也因未能明确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没有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以至于不能充分发挥财务、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因此,若没有建立健全有效地评价监督机制,高校的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势必受到制约[3]。

2 完善高校内控制度的对策

2.1 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为高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4]。这就要求高校应该转变观念,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从而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应从单位管理、经济活动业务自身两个层面出发,通过梳理高校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应对策略,从而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保证高校各项经济活动业务合法合规地开展。

2.2 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内控制度作为一种以预防为主,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制度,需要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一条主线,两个抓手,三权分离,四项原则”,实事求是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从而切实提高高校风险防控的能力。

“一条主线”是指高校应以风险防控为主线,对经济活动中涉及的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地评估,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如:对大概率事件且风险程度较高事项,采取规避风险策略,对小概率事件且风险程度较高事项,采取降低风险策略,对小概率事件且风险程度较低事项,采取承受风险策略。

“两个抓手”是指高校应以建章立制和完善组织领导为抓手,一方面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另一方面成立以学校领导为组长的风险评估工作小组。由于经济活动是动态过程,因此,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1次,甚至当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发生重大变化时,还应及时进行风险重估,并将风险评估结果形成书面报告递交学校领导班子审阅,并以此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三权分离”是指高校应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建立有效地沟通协调渠道,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从而做到经济活动中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高校可以通过设置机构和有效配置职权,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从而做到决策相对集中、执行专业高效、监督有力到位。

2.3 完善评价监督体系 高校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制度执行和防控措施落实的可行性,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另一方面应完善内控制度的评价监督体系,建立奖惩制度,强化责任追究,鼓励师生参与内控制度的落实,对内控环节做到程序公开、要求公开、信息公开。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公正的给予考核评价、奖励或惩罚,从而激励和促进相关责任部门或人员严格执行内控制度,落实各项内控措施。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而高校所承担的责任、压力、风险也相应增大,其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高校为了能够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就必须在内部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努力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使内部管理在体制上更趋成熟,在机制上更加有效,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1]曹新梅.浅谈高校内部控制建设[J].中国经贸,2013,(14):247-248.

[2]晏 燕.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下):94.

[3]车 鹏,杨文潮,崔长海.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研究的探讨[J].中国商界,2013,(5):79-80.

[4]杨 蓉.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3,(9上):31-33.

猜你喜欢
评估制度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