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萍,杜锦霞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皮肤科,上海 200003)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称之为隐球菌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脑炎),是指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严重感染[1],又称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2]。该病具有较高的误诊率及病死率,及早的诊断、合理的抗真菌药物治疗是提高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3]。伏立康唑属第2代三唑类广谱抗菌药物,具有强效和广谱的体内、外抗真菌活性,对大部分的致病性酵母、丝状真菌和双相真菌等具有活性,且对某些耐药性真菌也有效[4]。伏立康唑能穿透血脑屏障,到达人的中枢神经系统[5],故适用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2012年6月—2013年6月入住我科1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在伏立康唑静脉滴注联合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期间,经精心护理,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使用伏立康唑静脉滴注联合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5~66岁,中位年龄42岁。均符合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CSF)墨汁染色检查发现隐球菌或CSF培养出新型隐球菌[6],根据患者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墨汁染色涂片和(或)真菌培养发现新型隐球菌。本组患者既往无其他真菌用药史,其中1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
1.2 治疗方法 15例患者均给予伏立康唑静脉滴注及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1)伏立康唑静脉滴注:伏立康唑首日均应给予负荷剂量,2次/d,每次6 mg/kg;维持剂量(开始用药24 h以后),2次/d,每次4 mg/kg。静脉用药疗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用药至4~8周,当脑脊液转为阴性时改为口服伊曲康唑胶囊,首日给予负荷剂量,400 mg/次,2次/d;维持剂量,200 mg/次,2 次/d。 (2)两性霉素 B 鞘内注射:剂量从0.1 mg/次逐渐加量至0.5~1.0 mg/次,每次将两性霉素B药物与地塞米松2 mg、自体脑脊液4~5 mL混匀,缓慢鞘内注射,每周2~3次。同时积极采取降颅压、抗感染、营养脑细胞等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直至脑脊液墨汁涂片和隐球菌连续培养3次阴性后停药。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评价标准:治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脑脊液涂片每隔7 d查1次,连续3次阴性;好转为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脑脊液涂片仍查到隐球菌;无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脑脊液找到隐球菌[7-8]。
1.3 治疗转归 1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1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经伏立康唑静脉滴注联合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10 d后患者意识逐渐转清醒,15 d后因突发脑疝死亡。1例出现视觉障碍,表现为视物模糊,告知伏立康唑引起的视物模糊停药后会恢复;1例出现肝脏轻度的转氨酶升高,给予保肝治疗;1例出现低血钾反应,给予补钾;1例出现白细胞下降,给予升白细胞药物后,4例患者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继续维持伏立康唑静脉滴注联合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最终治愈出院。
2.1 鞘内注射的护理 鞘内注射是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主要措施之一,可在脑脊液中迅速达到药物有效浓度,用药量少,可以避免大剂量静脉用两性霉素B带来的全身性不良反应[5]。进行此项治疗时需行腰椎穿刺术。腰椎穿刺术是明确颅内压最直接的方法,抽取脑脊液行病原学检查,可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并制定出治疗方案[7]。术前应准备好腰椎穿刺手术包,向患者做好宣教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告知患者在穿刺时避免剧烈咳嗽或是突然改变体位,可能会导致穿刺误伤及失败;穿刺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面色、意识、瞳孔的变化;穿刺结束后嘱患者去枕平卧4~6 h,避免术后出现低颅压性头痛,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剧烈头痛及体温升高,警惕有无脑疝的发生。本组患者在腰椎穿刺并鞘内注射治疗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尿潴留,针对此种情况护理人员及时安慰患者,稳定情绪,避免因焦虑、紧张情绪而加重尿道括约肌痉挛,使排尿更加困难。并在患者耻骨上区交替施以冷、热敷,刺激膀胱收缩以促其排尿;让患者听流水声,诱导排尿,经给予上述措施,2例患者均能自行排出尿液。1例患者因过早活动,未遵医嘱平卧6 h,出现低颅压性头痛。嘱平卧,多饮水增加血容量,给予口服烟酰胺100 mg,3次/d,烟酰胺作用扩张脉络丛,增加脑脊液的产生。经处理患者头痛减轻。
2.2 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 本组4例患者在伏立康唑静脉滴注及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1例出现视觉障碍 (视物模糊),1例出现转氨酶升高,1例出现低血钾,1例出现白细胞下降。
2.2.1 视觉障碍患者的护理 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双眼视物模糊,视力较治疗前下降,表现为紧张、恐惧、食欲不振、对疾病的过度担心、睡眠质量差等。护士通过细心的护理,做好患者的各项宣教,告知轻度的视觉障碍是伏立康唑注射液的常被报导的并发症之一,一般停药后都能恢复,密切监护,如用药过程中视力无进一步下降,遵医嘱坚持完成抗真菌疗程。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先向患者解释清楚,加强巡视,及时了解患者的需要[9]。经过上述护理干预,患者重建治疗信心,配合医护人员继续治疗,用药过程中视物模糊现象无加重,停用伏立康唑注射液改口服伊曲康唑后视物模糊很快好转。
2.2.2 肝功能异常患者护理 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复查肝功能示血清丙氨酸转氨酶75 U/L(正常值5~40 U/L),余无异常,提示肝功能轻度异常,予静脉注射阿拓莫兰保肝。考虑患者病情稳定,伏立康唑治疗已满4周,故停用,但仍行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注意饮食平衡,嘱患者多食用养肝、护肝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多饮水,促进新陈代谢,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忌烟酒。阿拓莫兰保肝治疗2周后复查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已恢复正常。
2.2.3 低血钾的护理 1例患者表现为全身疲乏无力,下肢软瘫,遵医嘱急查电解质,出现血钾偏低,给予静脉滴注、饮食摄入及口服药物补钾。饮食上鼓励患者多食含钾高的食物、水果及蔬菜如橙子、葡萄干、香蕉、甜瓜等;口服补钾时告之患者可将10%氯化钾溶液稀释于果汁或牛奶中饭后服,减少对胃肠道刺激,或选用氯化钾控释片,既保证足够量,又减少胃肠道反应,静脉补钾时严格遵循补钾原则。此患者经过积极补钾治疗后,全身疲乏无力、下肢软瘫症状消失。因抗真菌药物治疗时容易引起低血钾,故该类患者应注意饮食补钾,每周检测电解质,根据低钾的严重程度选择口服补钾和或静脉补钾。
2.2.4 白细胞下降的护理 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下降,此时采取严密消毒隔离措施;室内用具、食品等做到灭菌;每日皮肤、口腔、会阴护理2次,防止交叉感染;限制或禁止探视人数;卧床休息,预防感染;嘱患者戴口罩,病房每日紫外线消毒1~2次。白细胞下降,不利于机体抵抗真菌感染,嘱患者注意饮食和作息规律,以增加机体抵抗力,通过补充升白细胞药物及落实以上护理措施,此例患者白细胞恢复正常,未发生其他继发感染,每周遵医嘱复查血常规。
2.3 出院指导 本组14例患者头痛、发热、呕吐等脑膜炎症状消失,连续3次检测脑脊液涂片及真菌培养阴性者予以出院。出院后随访6~12个月。按期到医院进行复诊,定期行脑脊液检查、病原学检查。注意加强营养、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保持平稳的心态。定时定量服药,不得随意自行加减用药量,慎用皮质激素。因鸽粪为隐球菌主要的传染源,生活中应远离鸽群。如出现头痛、发热、呕吐、抽搐、视力减退、听力下降等不适,及时就医。
[1]廖万清,温 海.临床隐球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9.
[2]贾建平.神经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42-243.
[3]邹国平,许国荣,陈万金,等.伏立康唑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3):217.
[4]马培奇.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新药伏立康唑[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2,23(2):90-92.
[5]张 震,尹泽黎,刘育进,等.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1649-1650.
[6]Desalermos A,Kourkoumpetis T K,Mylonakis E.Update on the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Cryptoeoccal Meningitis[J].Expert Opini Pharmacother,2012,13(6):783-789.
[7]熊万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3):105-106.
[8]陈 滢,林仕芳,郑 安.老年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4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1):2804-2805.
[9]苏 丽,王美艳,王咏梅,等.双眼视觉障碍伴聋哑患者1例的护理[J].吉桂医学,2010,31(26):4628-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