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计价的中国GDP增长分解

2014-04-01 06:46董奋义肖美丹郭三党刘同生翟振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劳务市场化汇率

董奋义,肖美丹,郭三党,刘同生,翟振杰

(1.河南农业大学 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2.河南农业大学 创新管理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2)

一、引 言

2010年中国名义GDP5.9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GDP5.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同期美国的名义GDP是14.7万亿美元。之后国内外各种组织和学者对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时间进行分析和预测。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发布的《金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1)》中预测,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林跃勤、周文,2011)。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预测,中国最早可于2016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OECD,2012)。其实,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时间并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中国经济能够长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但是,国民收入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而GDP作为国民收入核算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变量,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有必要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对中国GDP增长的构成进行剖析,以便对GDP有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本文的第二部分是GDP概念解析,第三部分是对中国GDP增长的分解,第四部分是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对实际GDP增长的分析,最后是结论和展望。

二、GDP概念解析

GDP常被公认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还可以反映一国和地区的经济活跃程度。

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对GDP的定义是: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高鸿业,2011)。最终产品是“中间产品”的对称,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在GDP的定义中,之所以规定的是最终产品和劳务,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类似的定义还有宋承先(1997)。上述定义给出了GDP的基本含义,但该定义较模糊,尤其是对于刚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同学来说不易理解。我们认为,在GDP的定义中,有两点是需要明确表达的,一是地理属性,二是商品属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GDP的概念,这里给出本文的定义。本文认为,GDP是指在某地理范围内在一定时期不以自我消费为目的而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其反映某一地域的经济活跃程度。这里加上“不以自我消费为目的”,是为了对GDP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商品属性的强调,这一强调更有利于理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增长的本质,该本质是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会导致GDP的增长。

三、中国GDP增长的分解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增长。GDP由1978年的3 645亿元到2012年的518 942亿元,增长了140多倍,年均增长15.7%。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年均增长近10%。即使按当年美元汇率计算,我国GDP也由1978年的2 418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8.22万亿美元。

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废除了盯住单一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到2012年的7年间,以美元计价的名义GDP由2005年的2.26万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8.22万亿美元(见表1),增长了2.6倍以上,年均增长率达20.3%。

表1 2005~2012中国名义GDP数据

按美元计价的中国GDP的高增长,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二是人民币通货膨胀,三是较高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三个因素共同促成了按美元计价的中国名义GDP的高增长。用公式表示为:

美元计价的中国GDP增长率=[(1+实际经济增长率)×(1+人民币通货膨胀率)×(1+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率)-1]×100%。

(一)汇率升值因素

2005年的汇率改革,废除原先盯住单一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由汇率改革前的8.27人民币元/美元升值到2013年末的6.10人民币元/美元,累计升值了三分之一以上。

汇率改革以来,按年均价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最高的年份是2008年,升值达9.49%,升值幅度最低的年份是2010年,仅升值0.91%(见表2)。2005~2012年,按年均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由2005年的8.19人民币元/美元升值到2012年的6.31人民币元/美元,累计升值29.79%,年均升值3.79%。

在世界范围内,一个经济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汇率长期持续升值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对于迅速崛起的经济体而言更是如此。升值是经济发展的红利输出。日本、联邦德国等国家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都出现过持续的汇率升值现象。在币值低估的情况下,持续渐进的汇率升值属于合理的价值回归,可以通过外汇市场的供求均衡调节逐步实现。

但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不能在高附加值产业领域进行成功突破和跃迁,持续的汇率升值会严重挫伤该国的出口竞争力,进而加剧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这样的汇率升值会损害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我国应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使人民币汇率升值在合理可控的范围内运行。

表2 2005~201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情况

(二)通货膨胀因素

通货膨胀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表示。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价格指数可以分为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等。对于GDP核算的研究,通常用GDP平减指数来表示通货膨胀水平。GDP平减指数的计算基础比PPI和CPI更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外,还包括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因此,GDP平减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是对价格水平最宏观的测量。

GDP指数指标是以上一年为基期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指数。2005~2012年相应年份的GDP指数见表3,根据历年名义GDP数据,利用GDP指数可以计算出相应年份的实际GDP,进而可以算出各年的GDP平减指数(见表3)。2005~2012年的7年间,我国按GDP平减指数指标衡量的通货膨胀率累计为40.19%,年均通货膨胀率为4.94%。

表3 2005~2012中国通货膨胀情况

信用货币制度下,一个经济体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货膨胀是难以避免的。在货币发行稳定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有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三种类型。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经济体中,社会有效需求的急剧释放会导致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发生,一般出现在短缺经济时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导致的通货膨胀。供给成本上升主要受国际市场供给价格上升、农业的歉收以及劳动力供给相对稀缺造成的。结构性通货膨胀是由鲍莫尔在1967 年提出的(秦娜,2011)。他把经济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先进部门比如工业部门,二是劳动生产率保持不变的保守部门比如传统服务部门。当前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货币工资时,由于攀比,后者的货币工资也以同样的比例提高。因此,在经济结构的变化中,某一部门的工资上升,将引起其他部门向它看齐,从而以同一比例上升。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人工成本上升导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促成的。

(三)实际经济增长因素

由于表3中第四行的实际GDP数据是基于上一年的价格计算的,因此用当年的实际GDP除以前一年的名义GDP可以求得当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在2005~2012年,我国实际GDP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2007年,为12.7%,而最低的年份是2012年,为7.7%,年均10.42%。

表4 2005~2012中国GDP实际增长情况

由于GDP是指不以自我消费为目的而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因此就实际GDP增长而言,有两层含义:一是经济体内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数量上的增长,二是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第一层含义比较好理解。就是如钢铁、牛羊、交通运输等在数量上的增加。绝大多数人对实际GDP增长的理解也可能仅限于此。

四、市场化程度加深对实际GDP增长的影响

实际GDP的增长中包含的市场化程度的加深部分也是GDP增长的应有之义。杨小凯、张永生在其经典著作《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中,为了说明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不同带来的生产效率的巨大差异,用较大篇幅对比了中国农民和美国农民盖房的区别(杨小凯、张永生,2000)。中国农民盖房是什么工序都是自己干,“找一群亲朋好友一齐动手”。而美国农民建房子就很轻松,通常,美国农民会将盖房的活承包给一家专业建筑商,各种费用统一与建筑商结付。建筑商揽到这笔盖房业务后,先找专业公司设计好图纸,然后去找分包商,每一类业务都有众多相应的专业公司提供服务。但算起盖房的成本来,同样质量的房子,美国农民房子的造价比中国农民的还便宜。原因是美国农民盖房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很高,生产效率也很高。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程度加深,本质上也是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根据GDP的定义,以自用为目的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及其“自我雇佣”是不计入GDP核算的。显然,同样造价的房子,中国农民盖房没有美国农民盖房创造的GDP大。

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加深,进而促进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又必然导致“以自我消费为目的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向“不以自我消费为目的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转化,导致产品和劳务商品化率的提高。发达经济体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60%以上,正是经济高度发展、社会化分工高度细化、市场化程度高度深化的结果。

关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导致GDP增长在实际GDP增长中的份额,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徐滇庆,2006)。可以肯定的是,由于统计部门对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的认识局限性以及统计口径调整的滞后性,我国实际GDP增长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被统计部门“熟视无睹”式的低估。应该进入GDP统计而没有被纳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是服务业。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大大低于与我国人均GDP相近的国家便是最好的证明。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钱挣得越来越多了,但也越来越不经花了,干什么都需要花钱”。其中“钱是挣得越来越多了”,说明个人和家庭的GDP越来越大了;“越来越不经花了”,更多地可以理解为通货膨胀,但又不完全是通货膨胀,因为钱不经花还有“干什么都需要花钱”的原因,而“干什么都需要花钱”正是市场化程度加深导致的产品和劳务商品化率的提高。

五、结论与展望

2005~2012年我国美元计价的名义GDP年均增长率达20.3%。这种高增长率是人民币汇率升值、通货膨胀和较高的实际GDP增长率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分解计算,我们发现,年均20.3%的增长率是三种因素贡献率的几何加总。其中,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占3.79%,通货膨胀率占4.94%,实际GDP增长率占10.42%。就实际GDP增长而言,包含最终产品(劳务)数量上的增长和市场化程度加深导致的商品化率的提高两层含义。由于统计部门对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的认识局限性以及统计口径调整的滞后性,我国实际GDP增长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被统计部门“熟视无睹”式的低估。

可以预见,在目前的增长趋势不变的情况下,十年内我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在经济总量上超越美国虽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并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因为我国人口是美国的4.5倍,届时我国人均GDP也就约相当于美国的四点五分之一,经济发展依然是任重而道远。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可能理解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高瞻远瞩性。同时才可能理解我国政府制定的“建设创新性国家”战略的至关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林跃勤,周 文.金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OECD. Looking to 2060: Long-term growth prospects [C]. www.oecd.org/. 2012.11.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承 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5]秦 娜.关于我国通货膨胀原因的几点思考[J].科学与管理,2011,(3):26-27.

[6]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徐滇庆.中国GDP的统计和国际比较[J].当代中国研究,2006,(4):28-31.

猜你喜欢
劳务市场化汇率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浅谈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过错责任归责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