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辉
摘 要: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我们要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想学”“我要学”,真正实现少教多学。
关键词:课堂模式;“少教多学 ”; 有效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90-02
“少教多学”不是一个刻板的、凝固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不是一个简单的造作方法,而是一种行为规范,甚至是一个行为警示。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都进入这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这种“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的达成是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的结果,其实质则是学生的多学,自主地、主动地学。而在这种教学要求下的教师,自然不能“多教”,不能霸占课堂,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无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要充分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五步来完成:
一、预习引导,明确目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学案中的目标,进行预习
在一节新课之前,老师总是让学生先对新知识进行预习,然而大多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这样的预习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所以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预习。为了达到较好的预习效果,在预习学案中应包含这样几点内容:
1、课题。教师要告诉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明白将要学习的是什么样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课前先研究课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学习目标。正如教师的教案都有教学目标一样,学生的学案也要有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应该要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这样学习才会有针对性,不至于盲目地看书。学生心中对学什么也就有明确目标了。
学生明白了以上两点后,我们可以在学案中设计填空题、问答题、填表题等引领学生去预习,这样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只需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重点上,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自主预习,交流汇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完成基础性知识,初步落实目标,为下一步自主学习做好预设与铺垫
在这一环节中,应注重交流汇报,要给足学生独立自学、独立思考的时间,才能使学生产生交流的需求,不断地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并对交流的问题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针对学生不会交流的现状,我除了教育小组里的学生要学会认真倾听,深入思考别人的发言外,还引导学生运用对话的技巧及时调控交流的情形,把交流引向深处。如在小组交流时,学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或其他的同学提一些这样的问题:“你能把你的想法讲的再清楚些吗?”“你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来解释一遍?”“既然大家都赞同他的观点,谁来说说理由?”通过这样的训练,促使每个小组在合作学习时不再出现吵吵闹闹或冷冷清清的局面,及时调整交流情况,以确保交流之路畅通无阻。
三、质疑探究,合作学习:将上一环节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以优帮差,合作探究,达成共识,完成自学
质疑是学生在学习中不懈的追寻与探究,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是否真正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学贵有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坚持“质疑优先”的教学原则,学生在学习中一有疑问提出,我会根据学生的疑问去进行教学,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满足学生追寻探究的求知欲望。学生有了质疑的自由,学习的热情就会调动起来。其次,我们还要教学生学会质疑,引导学生难点处求疑,矛盾处求疑,模糊处求疑,困惑处求疑,关键处求疑,易错处求疑等,学生有了质疑的能力,探求的热情就会得到维持,学习的兴趣也自然提高了。最后,更要注重小组学习,小组学习作为课前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中介,其重要性和优越性是明显的。就学生而言,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和遗留的问题能够得到伙伴的充分关注和帮助,不仅有助于促进学习的进步和发展,而且有助于培养合作的能力。就教师而言,因为有小组合作学习做基础,所以比较容易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还能把小组学习作为深化课堂教学的契机,使全班学生共同获益,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参与教学活动,还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这也就自然达到了“少教多学”的效果。
四、展示成果,拓展提升:各小组根据合作探究情况,用多种形式对本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在班上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点评、质疑,教师起好牵引鼓励作用
成果展示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展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审视问题的能力。在成果展示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的成果展示环境是宽松的,民主的,我们师生间的交流应该是融洽的,我们要相互沟通、启发、交流、互动,其次,还要照顾个体差异,注重个别辅导,关注学困生的见解,最终达到师生的共同发展。
五、反馈小结,练习巩固: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梳理,实现最大化发展
课堂小结,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老师通常会问:“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小结并不仅仅是学会了什么,我们要教会学生智慧的去小结,要让学生谈学习体会、学习心得,谈学习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再予以“画龙点睛”,这样的智慧小结效果更加好。学生之间交流自身学习的体会及领悟的学习方法,往往能击中知识和方法的关键点,更易于被同伴接受,起到教师单独小结不能达到的功效。同时也体现师生合作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课堂留有时间让学生自己谈学习体会,谈学习方法,谈学习困惑,这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我们要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想学”“我要学”,真正实现少教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