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雷
摘 要: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些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10-01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 学的主要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改实施以来,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成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一、组织课堂讨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从而促进自身的提高。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适应时代挑战的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互补性。通过组织小组合作,不仅有助于打破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兼具了教会学生人际交往的技能,有利于塑造身心健全的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我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的课程标准的需要!
二、组织课堂讨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我们大家都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它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我在实际中经常会这样:
1、合理组建学习合作小组,创设情境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在组建学习小组时,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而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们的生活中去,使学生乐于接受。
2、挖掘教材,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就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就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而作为教师,就必须要认真地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组织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该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共同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小组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尝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4、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之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的表达个人的或者小组的意见,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听取或征求其他小组的意见或者公正的评价其他小组的见解,以博取众长,积极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我还要求小组之间互相质疑,并要求相应小组给予解释或作答,以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同时,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我也要给各个小组的讨论及合作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用他们喜闻乐见形式以示奖励,以巩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三、组织课堂讨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们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讨、去研究。下面就组织课堂讨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1、必须能够科学的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内的实际情况,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与组之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2、应该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为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一步迈向成功。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使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3、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且做出指导
课堂讨论、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所以,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进行课堂讨论的同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应该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各个小组之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该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实践证明,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在思维中才能学会思维。合作方式有多种,合作手段也有许多,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合作方式和手段,最终建构数学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