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英
(黑龙江工业学院 图书馆,黑龙江 鸡西 158100)
随着经济、文化、政治多方面的日益发展,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和主力军,承载着相当大的责任感。他们面临的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渐渐地浮现出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而正确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误区,进而找到合理的应对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教育上出现的问题。本文分别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误区和解决的措施着手,旨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整体看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好的,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我们仍然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大学生在恋爱、生活、学习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大量资料数据显现大学校园中杀人及自杀的现象越来越多,大学生由于心理疾病而导致学业不能顺利完成的人数也日益增加。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让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导致思想上逐渐懈怠,停滞不前;同时受社会上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像“小悦悦”“彭宇案”等事件也一步步地侵蚀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加上一些行业的不透明化,无形之中给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心理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
1.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高校虽然都已经建立了相关的心理咨询室,也定期地开展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它需要专门的工作者来开展工作,并不是任何人经过短期培训就可以胜任的。由于缺乏专业的辅导老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果不如人意。因此,学校选择心理知识丰富,对心理辅导工作熟悉的老师对教育学生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随着市场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供不应求的现象成为阻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2.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
受传统思想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不为人们所接受,特别是谈到接受心理辅导时,很多大学生潜意识就觉得得了心理上的疾病或精神状态不好,甚至可能是精神病,也正是因为大学生的这些偏见和误解导致接受心理咨询的人较少,教育工作难以正常地展开。
3.各大高校及当地政府对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自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偏激性行为后,国家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很多地区和高校并未将这这项教育落实到实处,思想上并未重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保障而停滞不前。
4.混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很多人甚至包括部分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这种错误认识存在着两大误区,一种是将学生思想观念上存在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归咎到心理问题上,另一种是将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归咎于思想教育。这样往往会导致忽略问题的真正根源,找不到问题所在,在解决问题中出现困难。
1.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制。
全国上下各大地区心理教育发展并不均衡,相关的工作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在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应尝试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体制,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教育部门在这一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需要进行有关的督促,还扮演着导航和指引的角色。
(1)明确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明确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给出明显的界定,并让各大高校了解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对自己的将来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能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学习、感情恋爱、人际交往、适应环境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2)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过去,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被人忽略的部分,更有一些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误解,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每个人都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有着相当大的重要性。
2.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广泛地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虽然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起步较晚,专门的服务机构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心理咨询的机构不仅为大学生心理上提供帮助,更能通过对大学生的定期心理评估,及时地反映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现在国内的很多高校都已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许多问题学生逐步克服了心理障碍,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要从新生开始,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开始,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就应该为每位新生创建心理档案,并随时记录学生的情况。同时,学校应加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力度,将教学与文化教育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多层次多方面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并普及相关知识。学校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心理健康讲座。
讲座往往以其活跃性、启发性、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广大喜爱,学校可以定期地开展一些相关的心理讲座,并邀请专业的老师来进行评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逐步地加强对心理学的了解和对自身的认识。当然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开展不同的讲座,效果可能会更加显著,如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可以开展有关“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以及“如何在大学生活中合理分配学习和生活的时间”等主题讲座,而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地开展就业求职方面的讲座,也可以在讲座中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使其更加深刻透彻地看待问题。
(2)开设心理学课程。
学校应适当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们摆脱误区,正确地认识心理学。
(3)积极组织课外活动。
心理健康源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校和大学生社团可以积极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支教活动、歌唱比赛、文艺表演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身心,陶冶情操,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开朗乐观的性格。
3.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的同时,加强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加强都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首先,学校应积极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以及开朗的性格。其次,高校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常常是引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高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形成家校合力,共同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1]张怀民,万小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5 (1):7-9.
[2]郝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对策思考 [J].教书育人,2007 (3):76-77.
[3]张锷.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误区及对策 [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5(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