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静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计算机系,甘肃 定西 74300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明确提出,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竞争和压力都与日俱增,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成为摆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面前的重要课题。将职业资格考试融入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中去,能够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帮助他们更加顺利地就业与融入社会,而且也能够为高职教育立于不败之地提供活力源泉。本文将在剖析二者互相融合的必要性和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合理的途径,让职业教育绽放出更多的光芒。
1.职业资格证书融入到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进步,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各行业也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就业现象,不利于就业市场的规范化进程。结合我国就业现实的情况,针对就业准入制度,国务院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和说明:“用人单位在录用员工之时,隶属于国家规定的就业准入所控制的工种或者职业,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取得必要的从业资格证书。”因此,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做好学生的培训证书、学历证书等相关工作之外,还要认真做好资格证书制度,为学生的顺利就业以及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埋好伏笔。
2.职业资格考试与会计专业课程的完美对接是国家教育政策与法规的需要。在国家的很多政策与法规中都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中要大力推行‘双证书’的模式,职业院校的学生在申请本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之时,凡是中级或者中级以下的,只对操作技能进行必要的考核;而针对社会声誉比较好、教学水平比较高的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所设置的主体专业,在经过相关行政部门与劳动保障部门允许后,在获得学历证书之时,也可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就表明职业资格考试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实现融合与对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将职业资格考试融入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中是促使学生顺利就业以及学校招生的需要。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就业压力与日俱增,高职学院的学生虽然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在实践方面还比较薄弱,在会计专业课程中实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实行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技能水平等,为他们的顺利就业以及个人成长提供活力。与此同时,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推行,能够促使学校毕业生就业的顺利,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招生的数量和质量。
1.课程设置体系不够合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大多是由专业基础课、实践环节、专业课所组成的,与职业资格考试所必需的教学内容存在着脱节的现象,比如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和财经法规课程中,对于税收法律制度的描述过于简单,一些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没有进行详尽的解释,不利于夯实学生在应试方面的能力。而且会计专业课的理论课程开设完毕后,没有及时进行必要的实践环节的落实以巩固所学知识,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影响了他们在职业资格考试中的发挥。
2.“双师型”教师处于比较短缺的状态。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中,有着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并获得了不少卓越的教学成效,但有的教师缺乏必要的实际审计、会计工作经历,缺乏实际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工作经验,不能及时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有的教师虽然具备了职业资格证书以及相关的实践经验,但仅仅是针对某个岗位或者某个专业的会计工作而言,缺乏更加全面的会计理论与实践,亟待完善与补充。
3.职业院校的教学文件与评价体系缺乏与职业资格考试的融合。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所采取的教材大多是普通高校的修订版本,没有考虑到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需要,更没有结合现代管理、实践和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需要,不利于职业资格证书与会计专业课程的顺利对接。还有,职业院校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在教学评价体系中的核心构建是笔试,从而误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不利于真正教学目标的实现。
1.调整教学计划,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机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于,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为他们顺利进入社会提供保障,为了充分促使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完美对接,高职院校相关负责人就要结合现实的教学情况,不断地调整教学计划,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以便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详细一点来讲,首先,要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细致、详尽的分析,对于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整改与修订,不断地强化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尝试拓展教学教材的内容和范围。比如,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初级会计实务》涵盖了高职会计专业的《财务会计》和《基础会计》的相关内容,教授这两门课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尝试以《初级会计实务》为主干进行相关教学,从而不仅能够夯实学生的会计基础,而且为学生自如应对职业资格考试提供了莫大的活力。其次,在各课程学习即将结束之时,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总结,对于涉及到资格考试的内容进行清晰的梳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为顺利通过资格考试埋好伏笔。再者,高职院校相关负责人应当通过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调查,掌握企业对会计人员录用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并以此为出发点,不断地改革与完善课程评价机制,在实施评价的进程中,除了发挥教师的评价机制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评价机制,在互评、自评的合理结合中作出最符合实际的结论,同时可以聘请合作单位的专家以及学校教学董事会的董事参与评价工作,及时淘汰和调整不符合市场发展实际的课程内容,也在潜移默化中引起了师生对职业资格考试的关注和重视。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试要想进行合理的结合,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关键之一在于拥有一支强有力的优秀教师队伍,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最新的教学情况以及市场对人才的最新要求,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培养“双师型”的优秀教师队伍。具体来说,其一,可以尝试践行“请进来”的原则,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开展讲座或者担任兼职教师,为在校教师提供更多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打破与完善原有的教师结构;其二,还要运用“走出去”的战略方针,有组织有计划的通过派遣优秀教师出国深造、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到企业实践等多种合理的手段,全面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实现“一专多能”,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扎实的师资力量基础;其三,为了充分开拓教师的教学视野以及实践运用能力,可以运用寒暑假时间或者日常的节假日安排会计教师到审计师事务所、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通过合作研发、挂职定岗等形式不断地强化教师的实践技能,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教学工作提供更多强大的催化剂成效以及活力源泉,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表率作用,带动起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
3.注重建立和拓展实训、实习基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实践出真知,由于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注重强化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不仅能够为学生顺利步入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而且促使了职业资格考试与会计专业课程的对接与融合,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会计职业能力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岗位职业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因此高职院校领导者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校内外的教学实训资源,将教学工作从封闭的空间里“解放”出来,适当的对理论课程进行合理的压缩,以便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实践环节。相关负责人可以尝试与企事业单位进行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建立完善的校内代理记账公司,并且聘请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资格的会计工作者对校内会计公司进行管理,在合理的范围内为学生提供定岗实习等良好的机会,夯实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运用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事实,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魅力,建立虚拟意义上的实训基地,比如可以派遣专业人士结合现实社会中的会计单位的发展模式与规格,在校内网上建立虚拟性的会计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之余,通过互联网上的模拟与训练,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起来;与此同时,还可以在校内网上曝晒最新的关于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让师生都能够对资格考试的改革等情况做到及时了解,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学习手段。
高职院校应当以职业资格考试的标准为导向,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不断地完善与改革会计专业课程的改革与教学完善,实现职业资格考试与会计专业课程的良性互动与整合,促进高职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二者更契合性对接的良好途径和方式,让职业资格考试在会计专业课程中更加熠熠生辉,让高等教育工作更具特色。
参考文献:
[1]魏艳华. 职业资格考试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如何对接[J].教育论坛,2012,(2).
[2]李松青.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3]曾宪基. 资格证书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0,(7).
[4]沈虹. 高职会计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证融合的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