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美光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4)
在目前的声乐教学中,模式化较为严重,对个性化注重不够,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声乐老师往往是凭借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教学上的经验,把某一种演唱方法安在所有的学生身上,或者是使用同一教学方法去教所有的学生,造成声音的模式化,淹没了很多具有特色的声音,糟蹋嗓子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艺术本来就是百花齐放的东西,声音个性的发展应该是声乐的根本,所以,声乐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声音个性化的地位和作用,把声音的个性化发展作为声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声音个性化指的是声音的特有性,即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一个人的声音区别于另一个人的声音在本质上的差异。它包括下列声音要素上的差异:音域上的差异,音区上的差异,音色上的差异,风格上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声音个性化就是这些差异在具体情况下整合在一起,所造成的千差万别的独特形态。
在教学中,要做到声音个性化的发展,首先就要提高对声音个性化的认识,然后,就是去发掘个性化的声音,弄清楚对于一个具体的人来讲,他声音的个性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1.认识声音个性化的重要意义
认识声音的个性化是声乐教学的第一步。一个学习声乐的学生,就是一块原生态的玉石,声乐老师就像一位雕琢玉石的工匠。面对学生,老师首先要了解到所要教的学生究竟是一块什么样的材料,它的本质特色是什么,充分认识他声音的个性化在于哪些地方,他的声音的优缺点是什么,其中什么是他声音中最好的,最大的缺陷又是什么。我们的声乐教学不是要完全改掉学生的所有的东西,而是帮助他们认识、巩固和发扬他们最好的,最可贵的东西,从而才能训练出最可贵的最美好的声音。我们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使我们后面的教学目标明确,而且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2.发掘声音的个性特征
认识了声音个性化特征的重要性之后,接着就是要发掘声音的个性特征。一个人声音的个性特征,并不一定是明显的,它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要明确一个人声音的个性特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据笔者多年的体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一个人声音的个性。
第一,确定音域。就是确定一个人演唱的声音范围,确定最高音在哪里,最低音在哪里,并且,还要确定学生最轻松的自然音域在那个范围之间。通常使用的方法,就是进行音阶半音移调练习。
第二,确定音区,发掘其中最自如的特色音区。在确定音域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确定音区。在进行音阶半音移调练习的时候,我们对声音进行关照,确定一个人的声音究竟属于哪一个音区,是高音、中音还是低音,或者是横跨于两种音区之间的中间性音区。在确定音区的同时,我们同样要注重是在哪一个范围内,发出的声音是最轻松的,运用是最自如的。
第三,分析音色,确定最有特点的声音成分。分析声音的音色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演唱歌曲,叫学生演唱他们最熟悉的歌曲,而且要唱得很随意,不带精神负担,轻松地唱来。学习声乐的人,往往已经有老师帮他训练过,你一讲唱,他就开口来给你摆一个状态,发出来的声音往往都不是它原有的面貌。面对这样的情况,强调学生不要用方法演唱,用大白嗓子的唱法来进行测试,收效要好。另一个方法就是通过讲话进行检测。一个人讲话,基本上用的是自己原有的音色的。分析音色,最主要的就是要明确一个人的声音最有特点的声音成分,也就是从他的声音中去发现最能够代表他自己的、而别人所没有的那种声音成分,这是最可贵的。第四,分析个性风格。在进行上述音域、音区和音色的个性测定和分析的时候,我们又要从另一个角度关注个人的风格特征。这就是要确定声音是属于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所锁定的几种风格类型当中的哪一种,同时注重发现其本身有哪方面自成一格的风格特点,再进一步关注,是否具有民族风格或者是地域风格方面的某种特征。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测试和分析,再做一个总体上的归纳和综合,我们基本上就能发现一个声音的个性特征,这种个性特征具有原生性,是一个人声音的本质。
在目前的声乐教学中,对声音个性化的保持不太关注,甚至于存在诸多的偏见,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些偏见的危害,克服了这种偏见,才能把个性化的保持落实到实处。
1. 个性化声音的偏见
在目前的声乐教学中,教师们往往看得起那些经过训练的,已经规范到所谓三大体系的声音,把它们分属于美声、民族和通俗,分门别类的进行鉴别,评判,对此之外的基本上采取排斥的态度,以至于所有学习声乐的学生也分别向这三类靠拢。教师们往往通过演唱这三类歌曲的经典曲目来断定一个声音特色。最终的结果,是属于美声、民族,还是属于通俗;是属于高音、中音,还是属于低音;是高亢明亮、结实饱满,还是低沉浑厚,这都是一般性的分类而已。
在这种状况下,对于一个声音真正的个性特色,一是没有做认真的甄别,不知道其本质的所在;二是发现了真正的个性特色,视为另类,认为是不规范,认为是属于三不像的东西。不仅不把它看成是一个声音的珍贵的价值所在,而且认为是错误,要加以修正,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声音的个性特征,其危害就是导致声音的大类化,抹煞了个性特征。
2. 保持个性化的声音
保持个性化的声音,是我们声乐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基于目前的现状,要保持个性化的声音,我们一定要消除对个性化声音的偏见,必须要解决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不要把一个声音在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上,在高、中、低三个声部上,在演唱风格上等的粗略划分,就认为是个性特征。个性化的声音没有那没简单,也不可能类型化,它是独一无二的。
其次,就要克服对个性化声音的偏见,不要把那些不属于上述类型的声音特质视为异端,去规范它,改造它,最后消灭它,而是要好好地呵护它,保持它。中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认为:“艺术是讲究个人特点的。不要人人穿西服,人人穿马褂。一人一个样,要重视个人特点。……不要让学生替你唱,也不要替别人唱,要让学生自己唱。”这是很中肯的。
人们常常认为,在声乐教学中老师们的教学,学生们的学习,是要改变一个人的声音,这种观念实际上是十分错误的。我们在声乐课练嗓子,并不是要改变一个人的声音,把它变成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声音,用某个理想中的好声音取而代之,恰恰相反,我们练嗓子的目的是要发展个性化的声音。这其中包括用声音训练强化一个声音的个性特征,也包括在个性化的基础上把声音的个性进行适当的扩展。
1. 个性化声音的强化训练
对个性化声音的强化训练,是声音个性化发展的开端。在找到了一个人声音的个性特征以后,就要针对这些特征进行强化训练。常常的做法是,针对某一些特征,进行有目的,阶段性的训练,练习时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把声音控制在训练对象的最好的音区内,用他最有特色的那一部分音进行练习,不要求多,也不要求快,我们的目的是发展他的特色,把它的特色发挥到最好,最后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在这个阶段,切忌练唱超过自己能力的,不能体现自己特征的歌曲。在现实的声乐练习中,常有相互攀比的现象,以唱高音、低音和大歌为能事。我们进行声乐训练的目的,不在于宽、大、全,而是在于唱得好,唱得合适,唱得有特色。能把自己的一个特色训练出来,哪怕是只练唱一个音,只唱一首简单的歌曲也是最好的方法。经过各个单项练习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音域内,力所能及地表现出自己最好的特色来。
个性化声音的训练,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首先,让学生认识自己声音的个性特征,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反复地体会,才能够找到较为稳定的感觉。其次,要找到了较为稳定的感觉,要在自己的练习当中表现得较为稳定,在每一次练习中能够找到正确的感觉,最后做到能够灵活运用,就更加难,更需要反复的练习、强化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一个学生在自己自然的音域和较好的音区内,巩固自己的个性特色。
2. 个性化声音的扩展训练
一个学生能够在自己自然的音域和较好的音区内将自己的个性特征很好地表现出来,这已经是成功的一半了,但是,这还不够,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工作,这就是挖掘个性特征的潜力,将个性化的声音进行扩展。
当然,我们也是在个性化特质的构成要素上做文章。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在音域上向两端进行扩展,把最高音向上移高,最低音向下移低;有必要把轻松自然的音域尽量地拓宽一些;有必要把最具特色的音色修饰得更美,更漂亮;有必要把其风格特色进一步加强,特别是突出个人特有的风格,也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这样,就能够把个性特色的面拓宽,使个性特色提高一个档次,从而使个性化的声音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但是,又不失自身的特色,而使自身的特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从而使声音更具魅力。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完成了我们声乐的教学任务,达到我们应该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沈湘著,李晋玮,李晋瑗整理.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62.
[3]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