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

2014-03-31 12:06江清华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实务实验课货运

江清华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 石狮 362700)

一、应用型本科《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最近几年,应用型教育引起各界的关注,并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各高校也在探索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应用型教育模式。经过不断地论证和反思,各高校纷纷提出应用型定位,这是适应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的。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为了既区别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也区别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这是社会发展赋予高等教育的必然使命。因为从人才培养目标上看,应用型本科院校更能适应社会的普遍需求;从课程与教学方面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更加强调与企业实践的结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教学,能够很好地将产学研结合起来[1]。

闽南理工学院是一所新兴发展起来的地方性民办本科院校,录取的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学习能力和公立本科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们不适合高深的理论研究学习,但这部分学生却相对比较活跃,对动手操作的事务非常感兴趣,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闽南理工学院的必然选择。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是实务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是闽南理工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物流管理两个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的课程实务特点都决定了这门课程的教学必须不同于以往传统教学方式,需要十分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能理解、掌握实务操作。走出校门基本上就能直接上岗货运代理的各相关职位。

二、《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这门课程闽南理工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从2009级至2011级已经上了3个年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升本从13级开始,物流管理本科从14级开始也都准备开设这门课程。而目前这门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已开过这门课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09级和10级都只停留在理论教学环节,没有实验课课时安排,单纯的理论教学,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都不能满足学生对实务操作流程的理解,也不能提升学习兴趣;从11级开始在原来的32课时基础上增加了16课时的实验课,初步的尝试当然是好的,但是由于教学软件的缺乏,目前只有厦门亿学现代物流实训软件系统中的国际货代岗位实务实训系统。这个系统只能简单模拟陆运进口环节的操作流程,涉及到哪些部门,要大概操作哪些单据文件,而实际的货代操作大都是海运货代出口比较多,而且这套软件与实际的货代操作流程也有比较大的差异,很多细节的问题也没有涉及。这样的实验课只能让学生更熟悉流程,而对实务的操作还是了解不够。

2.教材不符合实践教学要求

目前市场上《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的教材版本非常多,也开始注重实践教学,有适当增加一些案例导入,情景模拟,流程说明;教材的内容模块也开始以学习任务型,按实务操作流程来组织教学,这些都是有利于实践教学开展的。然而这类型的教材大多是高职高专教材,高等教育本科的教材却比较少见,高等教育本科的教材大都还停留在理论模块的教学,这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是不相适应的。

3.教师的实践不够,讲课内容还是偏于理论教学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是一门实务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任课教师有这相关的实习实践经验,才能把课程讲得透彻、全面、生动。而目前学院的主力中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就走上教学岗位,教学经验浅,更没有相关的实习实践经历,在讲授这门课时大都是结合几本教材理解知识点。讲课过程显得非常干枯,没有吸引力,也不能把问题很好的解释清楚,容易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教学内容,而不是根据实际的课程需求来讲授内容。

4.课程考核方式过于简单、传统,不能体现能力素质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这门课从1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始虽然有增加了实验课,实验大纲上也明确了实验的成绩占课程成绩的20%,但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教学软件的匮乏及教师实践能力不够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没能真正落实到实际能力素质的考核。最终的课程成绩还是按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这种简单的纸质考核成绩不能完全体现实务课程实践能力的水平。

三、应用型本科《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教学改革对策

1.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并增加相关的教学资源的投入

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能停留在口号和制度上,要能真正落实践行。如今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还有很多细则都在探索过程中,但增加对实践技能的培养方向是很明确的,作为实务性很强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更应该首先进行改革试点。而课程的改革不能仅仅修改教学计划,增加实验课时,而应该从各方面保障实验教学的有效落实,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增加相关教学资源的投入。目前《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这门课只有亿学这套软件,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要真正的让学生理解货代的操作,需要有两套软件,一套是类似亿学的纯教学软件,为教学设计的;一套是企业实际应用的货代操作软件,让学生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两者的结合才能更加有效的完成本课程的教学。

2.慎重选择或自编能适应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用性教材

如今市面上存在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的教材虽然很多,但大体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适应高职高专教学的偏实务性的教材,一种是适应高等教育教学的偏理论性的教材。而应用型本科既要体现实务性,又要能满足本科层次的教学需求,在教材选择上可选的空间显得非常有限。同时根据学院的要求,教材的选择需要3年以内最新出版的教材,又进一步增加了选教材的难度。所以,选教材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几个因素,慎重选择。建议在选择教材时首先还是考虑内容的实务性,再考虑适用层次,最后考虑出版年限,课堂教学时同时结合其他教材一起教学。有课堂经验的老师可以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自编最适应本层次学生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教材。

3.借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适当的实践机会

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不断地反复地强调“双师型”教师的需求,但却一直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实“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 “双师型”教师培养对应用型实践人才培养的意义早就得到各界的普遍共识,特别是像《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这样的实务性很强的课程。然而目前大部分教师的实践不够,讲授只能是纸上谈兵,浮于表面,这种情况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就闽南理工学院特别是文科类专业而言,中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大,这部分教师大都从学校毕业出来后直接走上讲台,就算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没有企业实践,也很难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而要让这部分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由于资历较浅,难度很大。校企合作却是一个很好的挂职锻炼机会,由学校出面,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到校企合作的企业锻炼是一个很好地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

4.改变课程考核方式,增大实践考核的比例并真正落实

实务性的课程不能再以简单的一张期末试卷加平时表现定成绩,要通过考核方式来引导学生对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视。目前《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实验课的考核是:每个实验项目按四个方面考核,实验预习(占15%)、实验操作(占55%)、实验报告(占20%),实验纪律(占10%)。实验课考核成绩为平时成绩占50%和实验报告占50 %;每次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实验总评成绩=每次实验成绩叠加总和÷实验次数,每缺少一次实验报告,总评成绩向下浮动10分;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20%,计入课程期末成绩中。而课程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实验课的成绩算入平时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既繁杂又不能体现对实践技能的重视。

应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每个实验项目的成绩应分为三项:实验操作(60%),实验报告(30%)和考勤(10%),期末实验课成绩为每次实验成绩的加权平均。而期末的成绩构成:实验课成绩(50%),理论课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考勤等(10%),期末成绩(40%)。实验课最重要的实验操作成绩在考核时,不但要看学生的实验操作结果,还要看实验操作的过程、学习态度、团队意识、个人表现等等,进行综合考评。

总之,应用型本科特别是实务性很强的课程如《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的教学改革,在目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只是以闽南理工学院《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为例,粗浅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当前能着力开展的措施。改革过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问题的解决有很多也不是一步到位就能做好的,而全面的应用型教学改革更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孙泽平.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4):55~57.

[2]黄飞娜.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改革探讨[J].商业经济,2011,(7):42~43.

[3]张莉娜.国际货运代理实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4]陈彩凤.国际货运代理[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5]夏晶晖.应用型本科教学中技能型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6):193~196.

猜你喜欢
实务实验课货运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有趣的实验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货运之“云”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ODI实务
FDI实务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