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医院门诊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2014-03-31 08:39:00辛雅菊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头孢菌素药理学处方

辛雅菊

(临夏州卫生学校,甘肃 临夏 731100)

某县医院门诊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辛雅菊

(临夏州卫生学校,甘肃 临夏 731100)

目的 了解某县医院门诊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高学生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该院2012年7—12月的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 742张门诊处方中,含有抗菌药物的处方10 297张,占45.28%;在门诊使用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频率居首位;抗菌药物一联使用占38.55%,二联使用占43.50%,三联使用占17.96%。结论 该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门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自问世以来,在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是,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特别是滥用和不合理用药,导致抗药菌株增多、不良反应增加等情况日趋严重,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危害。

药理学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的医学基础学科[1],其学科特点是新药不断涌现、药理学知识不断更新。然而,中专药理学教材并不能及时反映药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和药物发展情况,同时与临床实际用药也有一些脱节[2]。为此,笔者对某县医院2012年7—12月的门诊处方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旨在加强药理学教学与临床实际的紧密结合,解决教材内容滞后问题,培养学生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规范用药打下良好基础。

1 资料来源

抽取该院2012年7—12月门诊处方22 742张,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各科室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种类、联合用药及用药的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此次调查的抗菌药物不包括抗结核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及中药抗菌药。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该院2012年7—12月门诊处方共22 742张,抗菌药物处方10 297张,占45.28%。口服单用抗菌药物处方4 739张,占46.02%;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5 558张,占53.98%;男性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处方4 470张,占43.41%;女性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处方5 827张,占56.59%。2012年7—12月药品销售总金额7 323 297.74元,抗菌药物销售金额 1 697 000.10元,占23.17%。

2.2 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见表1)

2.3 各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见表2)

表1 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表2 各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4 使用频率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见表3)

表3 使用频率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

2.5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见表4)

表4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该院2012年7—12月门诊处方共22 742张,含抗菌药物处方10 297张,占45.28%,高于卫生部《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的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的标准;该院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以注射为主,占53.98%,口服占46.02%,不符合抗菌药物能口服不注射的应用原则。另外,由于门诊条件有限,此次调查中的门诊患者均未在用药前做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所用抗菌药物多为医生习惯用药和经验用药。

3.2 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表1显示,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中,以儿科居首(占56.39%),其次为妇产科(占53.80%)、其他科室(占40.54%)、内科(占40.00)%、外科(占37.40%)。

3.3 不同种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使用最多,共4 249例次,占抗菌药物处方的41.26%,说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因其临床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较少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应注意是否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及防止耐药菌株产生[3]。使用频率排名第一位的头孢呋辛酯分散片属第二代头孢菌素类,使用基本合理;而排名第二位的氨曲南、第三位的奥硝唑则存在使用级别过高的问题。

3.4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分析

表4显示,该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一联使用3 969张,占38.55%,二联使用4 479张,占43.50%,三联使用1 849张,占17.96%。该院门诊抗菌药物以二联用药为主,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的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以单用为主,严格控制多药联用的标准不符。该院联合用药比例最高的科室为妇产科,以头孢菌素类和抗厌氧菌的硝基咪唑类二联使用为主,基本符合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原则。

3.5 不合理用药情况

3.5.1 无指征治疗用药 例如,儿科门诊处方中存在对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腹泻及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3.5.2 抗菌药物选择不当 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级别过高问题,如对轻、中度感染的患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儿科患者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因喹诺酮类药物会影响软骨发育,引起关节肿痛等骨、关节病变,故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应避免使用);对孕妇、哺乳期妇女使用甲硝唑(因甲硝唑具有致畸和随乳汁排泄的特点,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

3.5.3 用药途径、用法不当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以确保药物在体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该院使用抗菌药物排名前3位的头孢菌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及排名第5位的青霉素类均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其消除半衰期和抗菌后效应均较短,应一日多次给药,而该院门诊患者实际使用大多为每日一次,难以达到持续有效的血药浓度。

3.5.4 联合用药不当(1)无明确联用指征,单一用药即可控制的感染使用了联合治疗;(2)同类药物联合使用,如青霉素类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联用,因两者均属β-内酰胺类,联用意义不大,反而会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3)联合使用产生拮抗作用,如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联用,前者为繁殖期杀菌剂,后者为速效抑菌剂,两药合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迅速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造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抗菌活性减弱而产生拮抗作用[4],使临床疗效降低;(4)联合使用毒性增加,第一代头孢菌素类与氨基糖苷类均有肾脏毒性,二者联用可使毒性增加,应避免联用。

综上所述,该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符合门诊用药特点,但也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医生存在对新药知识了解不及时、药理学知识更新滞后等问题,应加强对临床医生药理学知识的培训,提高医生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危害性的认识;同时,医院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以提高医生合理用药水平。另外,要尽可能开展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根据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王羽在2003年召开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研讨会上指出,提高医生合理用药和药物治疗水平,要从医药学校学生开始,全面对其加强合理用药教育[5]。药理学教师肩负着临床合理用药教育的重担。因此,药理学教师应经常阅读各类资料,及时了解药理学研究的新进展,更新知识结构;要经常深入临床,及时了解临床用药情况,不断调整和充实药理学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用药、规范用药意识。

[1]屈金梅,岳进巧,蔺怀明.提高药理学教学水平的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9):64-65.

[2]朴英姬.药理学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4):60-61.

[3]范玉田,王春艳.2006—2010年我院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动态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4):120-122.

[4]杨宝峰.药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赫欣,杨俊涛,王文宝,等.某医专学生合理用药知识、态度与行为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8):113-114.

R978.2+4

B

1671-1246(2014)07-0122-02

猜你喜欢
头孢菌素药理学处方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人间处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34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20
艺术药理学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26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处方
小说月刊(2015年1期)2015-04-19 02:04:16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