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学理念,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014-03-30 07:35黎丽芳
师道·教研 2014年12期
关键词:导学研学学案

黎丽芳

2012年3月我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正式启动,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研学后教”课堂改革的任务和目标。因此教师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施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以往以教为主的课堂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努力实现在清晰的研学目标引导下,在合理研学内容及有序的研学过程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探究“研学问题”中获得发展。

一、教学目标的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教学目标从以往的“双基”发展到“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四基”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老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在编写导学案时,教师要将课标分解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要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

执教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第1课时,新课标要求:⑴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⑵能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笔者据此制订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其中学习目标如下:⑴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通过与所学过的方程的比较,认识新的方程——分式方程;⑵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的运用,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并会验根。

二、教学内容的转变

执教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时,笔者初次的教学安排内容为:第一部分以“将军饮马问题”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建模解决问题,并配套习题巩固新知;第二部分师生共同探索“造桥选址问题”,并配套练习。笔者试教后发现学生的学习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数学品质的养成。于是笔者把内容划分为两个课时,其中第1课时的内容修订如下。

活动1:

環节1:请你回忆作轴对称图形的步骤和作法,并解决下面的问题:如图①,已知△ABC和直线l,请你作出△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

环节2:作图后与你的同伴们分享作图的步骤和技巧。

活动2:

环节1:典型例题

相传,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城有一位久负盛名的学者,名叫海伦。有一天,一位将军专程拜访海伦,求教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从图②中的A地出发,到一条笔直的河边l饮马,然后到B地,到河边什么地方饮马可使他所走的路线全程最短?

环节2:变式练习

(1)如图③,点A、B分别表示澳门和香港,直线a表示珠海沿岸,现在我们要在直线a上找一点C修建港珠澳大桥,使得AC+BC的和最小。点C是否存在?如果存在,请你找出来。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如图④,点A、B分别表示澳门和香港,直线a、b分别表示珠海和深圳的沿岸,现在请你设计一条线路,使得来往港珠澳深一圈的路径最小。

环节3:请你比较各小组的路线设计,写一份设计方案的建议书。

活动3:设计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请你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班徽,两天后把作品带回学校参加评比,年级将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

我校数学课堂组织路径大致是:学生自学―分组讨论―交流展示―分层练习―检测评价―拓展提高―总结反思。如果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大部分甚至全部题目,那么导学案变成了练习卷,新课变成了练习课、复习课。这样的“学案导学”使师生激情倦怠,课堂教学黯然失色。如何能实现“学案导学”的数学学科特色?变“题目导学”为“问题驱动”以提升“问题导学”的内涵应该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以下是笔者在执教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3.2《公式法2》(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中的教学片断。

老师用PPT展示问题:“思考:多项式a2+2ab+b2,a2-2ab+b2有什么特点?你能将它们分解因式吗?”问题1:观察这两个多项式有几个项?它们分别是什么?问题2:请分析每一项的系数、底数和指数,你会发现什么?问题3:你找出这两个多项式的特点是什么?问题4:你能将它们分解因式吗?因式分解的依据是什么?

约3分钟后,全班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学生1:我回答问题1,上面两个式子都有三个项,分别是a2、b2和±2ab。学生2:问题2中,三项中有两项都为正且能够写成平方的形式,另一项是刚才写成平方项的两底数乘积的2倍。

师:刚才两位代表的发言很精彩!哪个小组能概括出这两个多项式的特点?

学生3:这两个多项式都是三项式,其中有两项都为正且能够写成平方的形式,另一项是刚才写成平方项的两底数乘积的2倍,但这一项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负。

师:很好!语言准确简洁。那么你能将它们分解因式吗?你因式分解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4:我们把完全平方公式左右两边对调,得到:a2+2ab+b2=(a+b)2,a2-2ab+b2=(a-b)2。

四、评估机制的转变

紧扣教学目标的“四个方面”来评价。例如:了解情感态度的状况及变化的,主要观察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克服困难的勇气;了解学习过程的,主要观察学生有没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思路。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查。例如,轴对称案例中,笔者利用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班互评等方式评价学生设计的班徽。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包括用书面测验、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网上交流的方式进行评价等。评价应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导学研学学案
去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乡愁导学案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