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娜,邱赛红,肖锦仁,曾晓燕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阶段推进教学模式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实践
余 娜,邱赛红*,肖锦仁,曾晓燕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中药学》作为中医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点繁多而关联性不强,采用传统灌输性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自主的、有明确目的的学习者。我们采用阶段推进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分为以传统灌输式教学法(LBL)为主的启蒙阶段、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的推进阶段、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为主的升华阶段。此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任务,更有利于培养出具有专业精神及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中医药人才。
中药学;阶段推进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中药学》课程是中医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内容是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及药物的性能、功效、配伍和临床应用,是中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中连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教材中通篇使用中医专业术语,由于知识点繁多而关联性不强,如采用传统灌输性教学模式,常令学生感觉晦涩枯燥,难以培养出自主的、有明确目的的学习者。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采用阶段推进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尤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中药学的主要内容是中药基本理论与药物的功能和实际应用,是中医药实践应用的基础。故继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从理-法-方-药四个层次来构建学生的完整中医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始接触《中药学》课程的第一步,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主体,围绕理法方药逐层展开的教学特征,注重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1 回顾中基、中诊相关内容
开学初期,对于讲课时遇到的中基中诊内容,应让学生及时查阅相关书籍进行温习,以利本课程的学习。如讲理气药时,让学生首先复习气滞与气逆证的病理特点,以及各脏腑气滞、气逆证的不同临床表现后,再讲具体药物时就非常轻松。如记住陈皮理脾胃、肺之气,那么陈皮所有的功效与主治都能自行推导。
1.2 解释教材中的生僻中医术语
如教材中提到的“风水”、“脾瘅”等证,应结合临床,做出简单的介绍,让学生通过对病证的理解来总体上加强对药物作用特点及应用的把握。
1.3 利用古代典籍原文
不少药物可直接引用古籍原文讲解,既方便记忆又将中医药理论讲得原滋原味。如活血化瘀药川芎功效较多,容易混乱。但围绕“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12个字展开讲解,其功效及作用特点也就一目了然。
1.4 采用药证结合、方药结合、药性-功效-应用三位一体等方式贯通知识点
如讲大黄、芒硝时,引入“痞满燥实”四症见的“阳明腑证”概念,针对此证要同学们选药,最后确定大黄荡涤肠胃,芒硝软坚润燥,另加两味行气药厚朴、枳实助硝、黄推荡积滞,并改善痞满症状,四药组成有名的大承气汤。由此建立起证-药-方贯通的中医思维。
此阶段的教学重点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中医药基础课程各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进行讲解,将书本中大段内容化解为精简的数个关键词,让学生既能理解又容易记忆,构建学生完整的中医思维模式 。
经过启蒙阶段后,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应及时丰富起来。我们广泛收集教学图像、视频资料,借助能载大量信息、速度快、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技术,引入中药研究的新进展及与课程相关的社会热点新闻等内容,制作重点突出、生动活泼的教学课件,加强直观性教学,使中药学从平面教学向立体教学过渡。
2.1 更新中药新用及现代药性知识
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药的研究已日渐精深,中药学的功效应用内容不断扩充,中药的作用机制不断得以深化、阐明。因此教学上应注意引进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进展,不断充实和改革教学内容, 突破原来的以传统的功用组织教学的单科独进模式, 增加中药的现代临床新用,以及相关药理、化学等领域的发展,使传统认识与现代认识相结合。如艾叶的现代临床验证其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作用, 用治慢性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青蒿的截疟作用,与其化学成分青蒿素抗疟相关联;益母草善活血调经,主治血滞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与其化学成分益母草碱收缩子宫相吻合。
2.2 补充与课程有关的社会热点新闻
对大学生的教育不但要注重知识的灌输,还应培养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度,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与时代的使命感。在课程教学中,教师的备课内容应注意搜集跟本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焦点新闻,及时的抛砖引玉。此种联系当前热点案例的教学法,常可让课堂气氛瞬间活跃,激发学生强大的兴趣,不但可以引导学生自觉查阅资料,增强对社会问题及专业的关注度,还能塑造学生强大的社会责任感与学科创造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讲青蒿时,可用图片或视频资料给大家讲述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世界生物学大奖的新闻。重点介绍屠呦呦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以及中医药宝库的可贵,由此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与自豪感。再如讲夏枯草时,可用“一味中药把曾因地震捐款1亿元而享有极高美誉度的王老吉推上了风口浪尖,这味中药就是——夏枯草”开头,将王老吉因夏枯草而吃上官司的新闻在课堂中介绍,引出中药的安全性,不良反应监测等热点问题。
PBL,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现美国许多药学院采用这种教学方法[1]。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引导者[2]。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 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教学过程后,大部分学生已建立起基本的中医思维能力,并对本课程的知识框架有了总体把握。此时的中药学的教学进度应已进入各论部分一段时间,这个时期采用PBL教学法能一改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并且迅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中药学各论部分具体药物教学主要侧重于药物的个性特点,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成果共享——教师总结等过程完成学习。如提出问题“祛风湿、利水渗湿、化湿、胜湿之间有什么异同”,指导学生几个为一组,在课后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数据库资源等方式,形成统一的文字性意见,然后由一位代表进行现场回答,最后让教师对学生查阅资料、文字意见、表达能力三个环节进行评价。使用PBL教学法,我们发现能迅速提高学生全方位的学习能力, 提高其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让传统填鸭式的教学转变为教给学生学习的本领,给予学生终身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以适应知识不断更新、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课安排在药植园、中药标本馆、中药标本室、药房、药材市场、药材加工厂等地学习与参观。对药用植物、中药饮片的认药实践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内容,特别是由于中医临床专业未开设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等药学类课程,他们有关中药材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本课程。因此,对于中医临床专业,在此期间应注意讲解药用植物与鉴定学的简单知识。另外,举办中药学专题讲座,组织开展学生中药学知识竞赛,通过多种方式让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向外延伸,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扩大知识面,熟练基本技能。并将积极的学习情绪与态度延伸到课堂外,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非常好的形式。
以上分阶段推进的《中药学》课程教学模式,采用传统讲授与PBL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配合教学内容的革新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让中药学的教学改革进入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时代。教师应该把握好课程重点,充分应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出有创造力、有专业精神及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中医药人才。
[1] 周芳明,王振械.PBL在美国药学教育中的研究现状[J].药学教育,2003, 19(1):58-61.
[2] 王 玥,陈云华.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J].药学教育,2010,26(4): 47-49.
(本文编辑 韩志涛)
Exploratory study on “promotional stage” teaching model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ourse
YU Na,QIU Sai-hong*,XIAO Jin-ren,ZENG Xiao-yan
(TCM University of Hunan,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basic specialty cours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Because of its various and scarcely relevant knowledge point, it is dif fi cult to cultivate autonomous, purposeful learner, if using the traditional infusion teaching mode. We use the “promotional stage” teaching mode, dividing the teaching into to the enlightenment stage of 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 , the promotion stage of renew teaching contents advance with times, the lifted stage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This kind of teaching mode with th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s the core task, could better for cultivating the innovational talents with professional spirit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motional stage teaching mode; Problem-based learning
R9
A
10.3969/j.issn.1674-070X.2014.02.040.054.02
2013-05-21
余 娜,女,讲师,主要从事中药学的教学及相关科研工作。
*邱赛红,教授,E-mail:qiusaihong@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