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探析*
——以山东大学“泰山学堂”为例
●李娟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为了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学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着眼于创新人才的基础性培养和超前开发。本文以山东大学“泰山学堂”为例,分析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建议增设拔尖人才选拔的人格特质测试环节,选取接近科学人格特质的学生进入;加大个体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寻找生命和学习的真正目的,扩大内心自我稳定区,培养健康心理素质;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形式,营造“去功利化”群体心理环境;及时对精英教育教师和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干预,确保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为了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学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着眼于创新人才的基础性培养和超前开发,根据《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实施方案》特别制订的计划。在指导思想中,国家要求“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构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专门通道,促进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需要遵循的是“少而精、高层次、国际化”等基本原则。
山东大学“泰山学堂”是为实施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加速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而设立的。“泰山学堂”采用“通专结合、文理交融,学研并重、强化创新、多种经历、三个相跨”的培养模式,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实行弹性化管理,实施住宿学院制、游学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学习和管理模式,在完善心理素质培养模式,辅助拔尖学生成才方面,也进行了创新性研究。
(一)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对心理素质具有特殊的要求
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初衷,是为了探索培养科学研究的人才,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让学生具有成为未来学界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的素质和潜能,人才培养要以大学问家、大科学家为目标。这些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求其有卓越的智力,更要求其具有优秀的心理素质。科学家一般都应该具有聪慧、富有才识、情绪稳定、好强固执、冒险敢为、有恒负责、理智、着重实际、自律严谨,安详沉着、有自信心等个性心理特征,这些良好的个性特征为他们在学术上自成体系或走在前列,从而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具备可能性
高校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模式能够做到集中优势资源来支持教育模式的创新,在教育资源分配中能够有倾向性地搭建创新教育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实践,全面提高教学的层次和质量。能够让学生根据兴趣特长任选专业,创造更加自由、高层次的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素质培养成为可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需要在教育条件和科研条件基本满足的基础上,探索以追求科学本身为快乐的心理素质培养模式。
(一)基础学科拔尖学生选拔应进行人格特质测试,选取接近科学人格特质的学生
通过对科学家的16PF结果与常模比较,在10种人格因素方面(A、B、C、E、G、H、I、M、O、Q3)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科学家表现为6高4低的特征,即高聪慧性(B)、高稳定性(C)、高恃强性(E)、高有恒性(G)、高敢为性(H)、高自律性(Q3)、低乐群性(A)、低敏感性(I)、低幻想性(M)、低忧虑性(O)。其次,在怀疑性(L)上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此外,这些科学家中90%焦虑水平适中或偏低,90%的人性格居内外倾之间并稍偏外向,95%的人偏向安详机警,95%的人偏向果断独立。这些人格因素使得这些人能抓住目标,知难而进;开朗乐观,不受拘束;果断刚毅,富于进取;展露锋芒,批判激进,而这也正是他们成功之所在。[1]因此,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选拔中,应该首先进行人格测试,以便选择具备科学家基本人格特征的学生进入教育培养体系。
(二)加大个体心理咨询,扩大内心自我稳定区,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在教育体系中面临更高的学习难度、承受更多的压力,尤其是一年级学生还需要面对分流的危机,其心理压力会比较大。但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山东大学“泰山学堂”的研究发现,基础学科拔尖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与普通班的心理健康程度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分数高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较高的自律水平,他们应对较强的学习压力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从而导致其对压力的适应性高于普通专业学生,进而削弱压力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由于“泰山学堂”的特殊地位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心理优越感,特别是在面对本校其他普通专业学生时。这种优越感会帮助他们产生较强的信心和应对困难的决心与毅力,在提高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上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但是,一个群体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不代表个体,为了保证“泰山学堂”的学生能够实现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提高个体心理咨询的质和量,可以在“泰山学堂”学生宿舍设立心理咨询室,派驻的心理健康教师,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寻找生命和学习的真正目的,扩大内心自我稳定区,保证给予“泰山学堂”的学生更多的心理辅导与关怀,为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强大而及时的内部条件。
(三)采用团体心理训练形式,营造英才群体整体良好的心理环境
采用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大大缩短固化思维的软化时间,从而能形成学生更加独立的自我,怀疑的习惯和批判的精神才会自然而然的出现。团体心理辅导采用专业性技术由专职人员带领,在学生学习之余开展团体心理训练,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冲破固有的思维模式禁锢。在进入专业阶段学习时,“泰山学堂”学生都要进入新的班级进行学习,对新的环境需要一个较长的磨合期,有些学生会感到孤寂。通过团体心理训练,培养学生增加合作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合作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是可以逐渐培养的,在培养大科学家、大学问家的目标下,应避免学生过分关注自我发展,忽略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团体心理训练计划应贯穿、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让学生真正在精英教育的团体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一个人的水平取决于周围其他人的水平,优秀的同学聚集在一起,会形成强大的优秀群体聚集效应。针对“泰山学堂”,我们开展以“压力控制与情绪管理”、“坚定信心、挑战自我”、“如何在团队中成长”为主题的团体心理培训或团体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和保健,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坚定成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信心。
(四)及时对教师和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干预,发挥心理环境的综合作用
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对教师进行心理培训,帮助教师提高课堂管理和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减少因教育不当而产生的问题,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由于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干预是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心理模式中的重要形式。学校可以通过培训提高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家长的心理功能间接地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建立个人心理素质培养计划,在实施学生心理健康计划时要求家长参与,通过对家庭进行系统干预,改善家庭环境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教育者可以通过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心理教育模式的建立,着重抗压、情绪调控、创新、合作等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为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的内部心理素质创设条件。应该深刻认识到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教育体系中重视心理素质培养,才能培养和造就真正的科学家和学问家。
[1]刘光华,王敬群.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人格特征状况调查分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5).
[2]陈声宏,傅霞.普通高校实验班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以浙江工业大学健行学院为例[J].新西部,2008,(24).
(责任编辑:何言)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山东省女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就业指导策略研究”(13BJYJ03)。
李娟/山东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