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一
应用型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建构
●王正一
面对当代应用型人才的缺失,应用型高等院校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然而,受普通高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应用型高等院校所培养的应用性人才质量还不容乐观。对此,在深入分析发达国家应用型高等院校有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条件和需求,可以为我国的应用型高等院校建构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应用型;高等院校;教学模式
所谓应用型高等教育,即为了培养发展某一行业内的拥有较强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的教育。应用型高等院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一方面,校方应重视学生在理论层面的学习,加强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应当更加重视学生是否能够将这些理论层面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型高等教育旨在不断提高或者再提高学生对于现阶段甚至未来阶段一系列的创造性能力,故根据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需求,从表现上来看,对学生的教育需求基本体现在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性思维、适应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由于应用型高等教育在教学宗旨上主要是发展应用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师人才,所以,应用型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主要为能够通过有机再创造,把高等技术中蕴含的巨大生产力解放出来的应用性工程师,以及可以在第一线将制造、建设、监管等最直观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职业工程师。鉴于应用型高等教育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不管是教学模式,还是整体教学体系的规划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在深入分析发达国家应用型高等院校有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条件和需求,可以为我国的应用型高等院校建构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专业性较为集中的应用型高等教育兴起于上个世界六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随后,通过近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许多国家在如何成功发挥这一教育模式的功效问题上,取得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一)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
根据德国的《高等教育法》规定,应用型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进行有机融合。德国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备对自己已经掌握的科学或者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使用以及进行创新的能力,从而具备更好地走入社会的技能。在课程设置上,德国应用型高等院校的课程主要分为基础部分、专业部分以及专长部分,以不同的课程阶梯来逐步深化学生所需的应用技能。除此之外,德国的应用型高等院校非常重视与各个公司的合作,因为公司能够在学生的学业和职业的成长中充当见证者的角色。各个院校还能够请公司里的技术顾问对学生进行讲解与考核。学校与公司的这一合作还受到国家的法律保护。因而,在德国的这种制度被叫做“双元制”——双元即学校和公司。这一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国家法律保护、双方紧密合作,专攻实践,让公司来对教学进行主导,支付各项实践经费,并对教学成果进行切实评价。
(二)英国的交替型教学模式
英国在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方面,有一个十分特殊的证书体系来作为其保障依据:即国家同时承认诸如GNVQ(国家通用职业资格证书)、NVQ(国家职业资格证)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育证书,在承认的范围内,不同证书之间可以互相交换。如此严格、完备的证书体制,使得各个高等院校不得不在增强应用型实际能力方面更加重视。另外,在英国,存在着工读交替模式,即在高等院校的四年时间中,前两年在学校学习专业和文化知识,第三年则走出校门,步入社会进行实习。而凭借良好的国家体制的帮助,学生在校期间的这一年社会实践,往往由英国的公司来进行安排。
(三)美国的“回归工程”教学模式
在美国,对于应用型高等教育院校的在校学生,基本上是配合着国家的技术准备体制,按照“回归工程”这一教学模式来进行。何为“回归工程”,顾名思义,即在工程领域的教育从原本的工程科学理论知识方面向着工程的背景、实际操作以及环境等方面转变,使大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得到良好发挥。
(四)法国的“校企联合”教学模式
法国的高等院校与社会上的企业公司有着日益紧密的联系,法国的教育领域代表专家联合工商领域成立了名为“教育与经济”的高级委员会,以此专门为国家的教育改革决策等出谋划策。在法国,学生毕业时取得的证书能够直接与其工作行业所需要的证书相联系。由于法国的应用型高等院校在办学上,一方面可以得到法国政府的大力协助,另一方面可以得到工商界各方的密切合作和大力协助,所以院校专业教育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法国的高等院校将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其人格完善、工作实践以及多个方面相结合,同时为使学生能够“物有所值,学有所用”而与政府和工商界积极沟通,发展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校企联合”教学模式。
自1998年以来,我国开始出现一批专科学校自主申办,教育部批准升格的本科院校。由于此类院校大都在办学定位上称之为“应用型”,所以通常称之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也是我国应用型高等院校的起源所在。随着此类院校不断发展,应用型高等院校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越来越高,社会和学生对此类院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超越普通高等学校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应用型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从以下方面着手构建。
(一)培养目标
应用型高等教育是一种将不同级别与不同层次的专业进行以应用为主要目的的普通教育,它跟以学术以及理论层面的知识为主导的普通高等教育是有所区别的。从应用型高等教育所能产生的最终价值来看,应用型人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所具有的专业性、实践性以及实用性。应用型高等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的是使其能够具备十分丰富和深厚的学术功底、相对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拥有竞争力强的择业就业创业能力,最终成为能够胜任多个领域和职责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设置
应用型高等院校在专业选择与设置方面,应注意了解当前社会的动态供需关系,并实时更新,做到面向市场经济、面向社会各个领域来进行专项培养。在专业的设置方面,应与工商业各个领域的职业真实需求对口。科目设置上,不仅要开设学生感兴趣、符合时代精神与主流思潮的专业科目,而且要赋予其专业特色,开设社会各界市场实际需求量大的科目。
(三)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应该以增强在岗的实践应用水平作为主线。各个高等院校在其课程的规划上,应当注意明细区分和大势所趋:即一方面要注重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十分需要的基础通用知识与技能的教授,如:基本的英语水平、对于国家法律的适当普及等等;另一方面,要对其特定专业所需要的真正知识与能力进行着重深化。从宏观看来,即形成“大树干”加上“小树枝”的课程教学体系。“大树干”即为前文所提的公共课程以及各大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课程,按照大方向来对在现实中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以及素质进行普及型教育,从中划分出诸如校内公共课程、专业大方向基础课程以及专业小方向的模块课程等;“小树枝”则是不同的专业本身所设立的课程,这一部分需注意,应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的不同来进行实地调整,要尽可能准确地将各个专业大方向的趋势、潮流和小方向的弹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有意识地针对社会岗位的需求进行专业教育。
(四)实践教学
应用型高等教育这一形式本身要求其实践教学必须要将课内和课外、院校内和院校外相结合,同时将文化知识与实验、实践、实习等活动进行联系,在教学中灵活地把握学生的实践形式,从而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对学生要注意借助其基础能力练习,培养其专业能力,最终提升到综合以及创新等开放性能力,其先后顺序如下:基础能力层面、专业能力层面、工程项目实践能力层面与发散性创新思维能力层面。
(五)考核评价体系
应用型高等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能力考核与成绩评价等方面,应该注意与我国传统的以一张试卷纸上的成绩来判断优劣的“科举”考试制度加以区别。我国应用型高等院校应该对学生从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业务技能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要构建起应用实践为主要方向和内容的考核。另外,对于考核,还要加入社会性的考核评价元素,即同时包括产学实习部门、用人部门以及相关能力鉴定部门等在内的专项学员质监体系,力求使考核评价体系具备良好的开放性、科学性、灵活性以及独特性。
除此之外,各大应用型高等院校还应对职业证件与职业标准等课程进行必要研究,并且由此来对自身原有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调整和改善,力求能让在校学生尽早地在本专业范围内(甚至可以考虑跨专业)对必要证件进行考核,逐渐能够使其取得由教育部批准和认可的各个职业资格证书,为将来走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要想在我国大力发展应用型高等院校并推广其教育,各方面的支持与保障是重要条件。
(一)改变传统思维
应用型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是教育界的问题,更是国家和社会必须关注和支持的问题。社会各界应当带头摒弃我国原有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传统思维,充分认识到应用型高等院校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侧重方面——应用与实践的重要性。应用型高等院校只有在事实上具备了与传统大学同样级别的政策扶持以及社会各界在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实行其教学模式,使其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和更快速的进步。
(二)建设权威队伍
应用型高等院校在办学上,以及其所设立的各个课程和各个专业上,都与社会市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对人才进行教育以及评定等方面,国内各大应用型高等院校应联合起来,建设一支通过以院校内部专业带头人、该专业在社会上相应的职业团体以及相关的研究机构和专家个人等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应对学校内部相关专业及其课程进行不断的研究与调整,并且不断在实践中改善原本的计划,科学、谨慎地对学生在社会实习方面进行部署,同时严格把控好毕业学生的质量关。
(三)强化师资水平
在许多发达国家,应用型高等院校教授的聘请是有着严格的考核和质量要求的。例如,要求该教授在大学毕业之后有不低于5年的工作经验,否则无法满足应用型高等院校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但是,目前看来,在我国,一方面,由于传统思维习惯上“重理论轻实践”的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因为各大高校近几年来招生计划的不断扩张,使得师资匮乏,这导致各大高校不得不吸收一大批刚毕业不久,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的“高校教师”。对此,我国应用型院校应首先对师资资源进行优化,同时对已有师资,要重视进行再教育,积极开展一系列活动来培养、提升其实践能力。另外,要重视引进企业公司内部拥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教师,不断强化自身师资力量。
(四)营造社会氛围
尽管我国有不少院校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面向市场不断寻求公司以及随之而来的合作机遇,然而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以及国内并未有较为完善和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国的各大企业公司乃至社会各界并没有足够的责任感和支援力度。为此,政府要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桥梁,并且发挥自身的引导功能,对社会各界作出相应的模范带头作用来支持应用型高等院校的发展。另外,学校自身也要注意为社会进行主动服务,吸引相关行业和职业的企业公司来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平台和培训环境。
目前看来,我国对应用型高等教育的研究还比较欠缺,而发展应用型高等院校这项工作本身十分复杂,更不可能一步到位。应用型高等院校应在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下,广泛吸取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对所设立课程与专业进行严格把关,并且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与社会各界踊跃合作,最终培养出拥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1]余卫平.应用型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
[2]齐平,朱家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及其实现之策略[J].高教论坛,2010,(6).
[3]姚文均.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2).
[5]夏建国,刘晓保.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与实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
[6]杨春春,刘俊萍.中外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7]陈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1).
[8]陈新民.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1,(7).
(责任编辑:孙宽宁)
王正一/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