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实践:生本教育课程内容观刍议*

2014-03-30 19:22房林玉
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书本课程内容符号

● 赵 原 房林玉

课程内容作为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近年来,传统的书本教育课程内容的弊端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与此同时,生本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应运而生的一种学生本位的教育思想,其课程内容观的影响逐渐扩大。那么,生本教育课程内容观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呢,何以引来众多的追随者呢?我们又该如何实现这种课程内容呢?

一、生本教育课程内容观的核心理念

生本教育课程内容观认为,课程内容的实质是符号实践,实现课程内容的学生本位,主要是实现课程内容回归符号实践。卡西尔指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因为符号的使用区别于其他的动物。人类社会构建了一个超出其生存环境的符号世界,……我们的种种文化形态,如宗教、艺术和科学等等,是人类符号化活动的体现,也是符号功能的表现。”[1]广义的说,符号是文化,是科学,是语言,是一个脱离现实世界的可能世界。教育能够并且必须通过这些符号实现学生的发展,使学生逐渐成为“文化的人”,所以,符号是主要的课程内容。

生本教育课程内容观主张,课程内容不是对符号本身的研究与探讨,而是符号实践,是“符号化活动,既符号体系的建立实践和使用实践”[2]。生本教育课程内容关注学生对符号的建构与运用,而不是局限在纯粹的符号的研究与传递。这也是生本教育课程内容观与传统书本教育课程内容观的核心区别。具体来看,生本教育课程内容观强调三点: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首先,学生“起点非零”。生本教育课程观正视学生的价值,学生不是未成熟的个体,而是具有无限潜能的“种子”,课程内容不是学生运动的既定轨迹,而是在了解儿童蕴藏的巨大价值的基础上,紧密地关注儿童的生长点,不断滋润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沃土。其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郭思乐教授曾明确指出传统的师本教育和生本教育的区别“前者像皮带带动的两个齿轮,老师是大齿轮,学生是小齿轮,连带着运转,我们把那样的方式称为连动式;后者像开动汽车一样,老师给学生钥匙,去开启自身的动力系统,我们把它叫做激发式”[3]。生本教育明晰了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主旨,这是生本教育课程内容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以学生对符号的建构为基础

“新的概念的形成,其实就是一个新的思想的产生。抓住了概念语言或符号的形成、改造和使用实践,就抓住了学科思想和方法最闪光最高级的部分”[4]。生本教育课程内容观认为学生对符号的建构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与关键,对新内容的自主建构是领会学科要义的核心手段,过度的运算、证明和另有所图的演练并不能真正帮助学生对各学科的学习。课程内容不是简单地呈现等待学生记忆的符号,而是提供学生对符号进行自我建构的机会、情境与平台,这样学生才能充分的领会各个学科的精彩,获得各个学科的营养。

(三)以学生对符号的运用为保障

运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只有把符号运用到问题当中,符号才能获得意义,这也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符号的重要手段。生本教育强调的运用并不是为了应试而进行的演练,而是对实际问题进行真实的呈现。生本教育课程内容提供学生对已建构的符号进行运用的机会,而不是局限在对符号进行不断的归纳、演绎与分析。课程内容的终极意义是使用,尤其是用在日常生活中,课程内容致力于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满足学生实际需求,而不是片面追求如何能在应试中脱颖而出。

二、生本教育课程内容观的价值追求

生本教育课程内容观是对传统书本教育课程内容观的超越。书本教育在课程内容方面表现为以学科体系为中心,以分析训练为主要形式,这是脱离学生实际的纯粹的符号探讨。书本教育课程内容是传统教育理念下课程内容的主要模式,它造就出灰色的课堂,可笑的教学。甚至造成学生十余年的苦学与煎熬之后,真正能运用的东西却少之又少。书本教育课程内容建立在对学生的歪曲认识之下,认为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无知的个体,这是对学生的巨大价值与潜能的忽视与错失,严重的阻碍了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违背了教育的主旨。生本教育视野下的课程内容紧密围绕学生实际,以促进学生全面的成长与发展为课程主旨。

(一)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

长期以来,书本教育课程内容着重于教授学生如何做,强调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与记忆,关注的是学生能否把这些内容记住、应用到考试之中,从而在应试中取胜。这样一来,造成了课程内容庞大,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而仅仅是机械的记忆,这样的课程内容忽视了对学生智慧的启迪,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生本教育课程内容观认为,课程内容“不是从告诉儿童如何做出发,而是要有利于创造条件让他在活动中聚焦并得到激发。这样,可以让他们在自然的情态中更好的展开智力活动。”[5]生本教育课程内容致力于使学生在活动中对内容进行主动建构,而不局限于对知识的讲授,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智慧发展。

(二)实现学生人格修养的提高

在一些地区仍占据重要地位的书本教育课程内容,致力于把最多的内容装进学生头脑当中,忽视对学生内心的影响,学生在内心深处并不能与课程内容达成一致,造成学生的“表里不一”,语言与自身行为不一致,学生在学校练就的“应试语言”与内心的真正想法相去甚远,这种情形甚至影响到学生优良人格修养的养成。因为,“实际上,儿童工作的标准不同于表面上承认的标准,它依靠儿童自己在具体情境中特别欣赏的有深刻意义的东西。”[6]人格修养不可教,生本教育课程内容重视对学生心灵的影响,从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欣赏入手,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共鸣,从而实现对学生人格修养的塑造,使学生变得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热爱社会、自信友爱、积极向上。

(三)为学生成人生活做准备

高分低能现象一度成为我们热议的焦点问题,高学历与低能力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我们的课程内容出现了什么问题。传统的书本教育下的课程内容由于对应试的过分强调,内容局限在书本当中,仅仅培养学生“圈子里”的解题能力,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本教育课程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重视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既是课程内容的成果,又是课程内容的范例。真正实现了课程内容的初衷,“饱含生活世界的色彩,把知识来源的具体情境呈现给学生,开发学生学习的机会而不是选择知识”[7]。生本教育课程内容把符号具体化、实践化、通过学生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提升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为学生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三、构建生本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

生本教育视角下的课程内容作为一种符号实践,不仅包含教科书的既定内容,而且包含师生的整个课堂活动,是实现学生成长的过程。这种动态的课程内容更加符合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同时,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和人格提升。要构建有效的生本教育课程内容,应该坚持以下三条基本原则。

(一)以激发学生体验为导向

“人生体验是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探索问题的动机和起点,它体现在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上。”[8]体验是学生认知的重要渠道,也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没有体验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教育。所以,生本教育课程内容设计应以激发学生体验为导向,并帮助学生实现这一过程。首先,在情景中用心体验。只有把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景当中,体验才会发生,正如马克斯·范梅南认为的,“当一个人定位于一种现象时,便意味着他正满怀兴趣地接近这一体验”[9]。教师可以设计出由图片、音乐、影像、事件(游戏等)与师生平等交往的氛围所共同构成的具体学习情境,为体验学习创造出最佳的准备状态,刺激学生体验的发生。其次,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活动是主体产生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相对于教师的讲授与说教,在活动中获得的亲身体验更加让学生印象深刻。所以,教师应当设计出多种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让学生参与其中,获得宝贵体验。

(二)植根于学生日常生活

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是传统课程内容的突出弊端之一,不仅让课程内容失去其原本的意义与价值,而且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无形之中增加了学习难度,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植根于学生日常生活是学生本位的课程内容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以人为本的题中之义。具体来讲,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了解学生的经验背景。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活动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关系密切,只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适合于学习新知的“准备”时,有效的认知活动才能产生。这种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即学生原有的经验背景,由此来看,课程内容与学生原有经验背景的相关性至关重要,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之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经验背景。另一方面,紧密围绕日常生活。一些教师习惯于从学科知识的要求出发安排课程内容,这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使课程内容具有生活性,从学生视角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课程内容,可以有效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便于学生理解与运用。

(三)确保学生充分参与

课程内容育人功能的发挥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确保学生的充分参与是实现生本教育课程内容发挥效用的核心与关键。确保学生的充分参与可以通过预留思考空间、设计共同探究内容和引导学生主动反思等方式实现。首先,课程内容设计应预留学生思考空间。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时应当设计出话题、引子等,不直接把全部内容讲授给学生,而是预留出学生先行思考、生成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找到学生活动的突破口。其次,设计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内容。课程内容应突出师生共同探究、合作学习的部分,使学生在教师帮助和引导下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发挥“牧师”和“支架”的作用,始终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角。第三,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反思。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反思,使之不断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通过分析,明确科学合理的认识和做法,并反过来应用于对学习实践的改善。这样学生才能成为教育教学的真正核心。

[1][德]恩斯特·卡西尔.甘阳.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38.

[2][4][5]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08、218、218.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0.

[6][美]约翰·杜威.王承绪.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52.

[7]John D.McNeil,Curriculum: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M].Boston:Little Brown Publishing,1985,123.

[8]熊宜勤.体验学习的境界与真谛[J].教育导刊,2007,(4).

[9][加]马克斯·范梅南.宋广文.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51.

猜你喜欢
书本课程内容符号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学符号,比多少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打开书本
回归书本:慢读的乐趣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四书五经有哪些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