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我国城市的现状分析及其走向

2014-03-30 15:47:30骆风李远帆宋广文
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隔代祖辈父辈

●骆风 李远帆 宋广文

隔代教育:我国城市的现状分析及其走向

●骆风 李远帆 宋广文

在当下的中国,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存在的教育方式。与农村隔代教育相比,城市隔代教育并未受到过多的关注。在城市的特殊背景下,把握隔代教育的特点,分析其利弊,从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入手,方可扬长避短,从而有利于城市儿童的健康成长。

城市;隔代教育;儿童

隔代教育是祖辈对孙辈的指导和培养,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教育,它与亲职教育相对,二者同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据媒体报道,目前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约50-60%的祖辈老人承担了对孙辈的教育责任[1]。20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对隔代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多,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个领域的研究对象多是农村的隔代教育[2]。本文试图对我国城市隔代教育现状做出分析,把握其特点和功能,并提出改进城市隔代教育的建议。

一、城市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十年来对于隔代教育的利弊有较多的讨论[3]。我们认为,与农村隔代教育相比,城市隔代教育在社会生活环境、家庭组织形式、教育者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在社会生活环境方面,城市占有较多的社会资源,给祖辈学习知识和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城市环境的复杂性也对隔代教育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从积极方面来看,城市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能够有力的促进隔代教育中两代人的发展。首先,在成人教育方面,城市普遍设立老年大学,给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老年人可以在这里向专业人员请教,或者彼此之间交流经验。老年人经过学习,在丰富知识的同时可以部分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其次,城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网络的普及和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图书馆、诸多的高校和教育培训机构,都为祖辈学习相关知识和孩子的发展提供诸多便利的条件。祖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如何科学的教养儿童、如何与儿童相处、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等。再次,城市隔代教育更多表现为不完全的隔代教育方式,即父辈工作时间由祖辈照看孩子,父母下班、周末或休假时可以自己照看孩子,不同于农村的父辈外出打工期间,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完全托付给祖辈。城市父辈多在居住城市就业,可以兼顾孩子的部分生活和教育,形成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如果两者结合的好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从消极方面来看,城市环境的复杂性、父辈面临的工作压力、生活居住条件等因素也对隔代教育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首先,城市的社会环境更为复杂,充满了许多负面的因素,比如对物质的崇拜、随处可见的不文明现象、享乐主义等,这些容易对处于模仿和学习阶段的儿童产生消极影响。城市中流动人口增多带来的犯罪率上升,还对祖辈和孙辈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形成威胁。其次,城市的父辈面临巨大的压力。就业的困难、生活成本的提高、医疗教育投入的增加等都给父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以他们往往忙碌于工作,无法用充足的时间来陪伴孩子,不利于亲子教育的进行。再次,城市的居住多以社区为单位,居民多居住于楼房,彼此不相识。最后,城市的环境污染更为严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在城市中大量的人工建筑取代了自然环境,造成许多儿童不认识基本的植物和动物,也不关心生态问题,这阻碍了儿童亲近自然和了解生态环境。

(二)从家庭结构方面来看,当前城市中小学生的父母辈大多是独生子女,这也意味着家庭的人员结构逐渐转变为倒金字塔模型,即421模式。这种家庭组织模式由两个空巢家庭和一个核心家庭构成,它对隔代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421模式有利于促进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的融合,从而有效的摒除隔代教育的弊端。在421家庭组织模式中,孩子可以由两对老人照顾,被解放的父辈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而祖辈在抚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得到了精神的满足,儿童也可以得到长辈更多的关爱,从而促进了家庭的和谐。

其二,421家庭组织模式使父辈的负担沉重,父辈在忙于工作的同时照顾夫妻双方的老人,势必减少与子女相处的时间,使父母与孩子之间感情的交流减少,不利于亲子教育的进行。

其三,421的家庭模式下,由于空巢家庭的影响和补偿心理的作用,祖辈容易对孙辈溺爱,这对未成年的儿童心理发展显然不利。对孙辈的溺爱也加重了祖辈的负担,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精神和身体上,都不利于祖辈健康生活。

(三)从教育者方面来看,城市生活背景下的祖辈有着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从优势方面来看,首先,一直或长期居住在城市里的祖辈,相比较农村的祖辈,往往拥有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正确的教育理念,在教养儿童的时候,他们能够选择较合理的抚养和教育方式。其次,城市的祖辈大多是退休职工,他们拥有固定的收入和充足的时间,能够给儿童提供较好的物质生活和教育,他们愿意花时间与儿童进行交流和玩耍,能够做出比较有利于儿童发展的选择。再次,生活在城市的祖辈关注新闻资讯,比较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接受新鲜事物,能够快速的适应社会变化,拥有比较开阔的视野。

从不足方面来看,首先,与农村隔代教育不同,城市里部分祖辈的隔代教育更多的表现为溺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其次,目前城市里的父辈多为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本人就有责任心不强、对自己的父辈依赖比较严重等缺点,许多年轻父母不会教养儿童,没有或者没有能力承担教养儿童的责任,于是教养儿童的责任便落到了老人的肩上。再次,城市里的祖辈自身的诸多问题也对儿童的发展会形成阻碍,比如,城市老人交际圈比较狭小,认识的人有限,不善交际且对陌生人存有戒心,这对儿童的社会化造成不利影响。

二、改进城市隔代教育的对策建议

目前对改进隔代教育的讨论非常热烈,有的主张加强亲子教育、促进父辈与祖辈的协调和提高祖辈教育素质[4],有的主张在前述措施基础上,还要“强化对家庭教育的理论指导,协调好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再就业工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尽力消除无奈下的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5]我们从城市隔代教育所特有的优势和不足出发,寻找社会、政府、学校以及家庭多方面共同努力以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对于城市隔代教育来说,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其健康快速发展的外部因素,它需要以政府为主导,以文化为宣传手段,以法律为保障,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隔代教育的日益普遍,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政府需要推动对隔代教育的关注和研究,积极寻找改进隔代教育的对策。首先,隔代教育涉及幼儿青少年和父母亲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政府应加强对教育体系的完善和监督。大力兴办幼儿园,改造不达标的幼儿园,推动促进幼师行业的发展,做好监督工作,保证儿童教育和生活的质量;积极兴办老年大学和成人教育,培训专业人员,开办各种课程,从而丰富老年人的知识体系,转变其教育理念。其次,利用现有的社区分布,广泛设立社区教育场所,通过政府投入,社区管理,高校参与的形式,引导高校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到社区教育中去,传播科学理念和方法,从而加强对儿童和老人的知识教育。再次,政府应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网络、图书、电视、媒体等组成的全方位教育体系。设立专门机构,培训专业人员,放开家庭教育市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家庭教育行业。最后,政府应加强对社会的监督和管理,加强立法,严格执法,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

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城市隔代教育与城市中的每个人息息相关,对此不应有旁观者。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也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所以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每个社区管理部门和社区成员的共同努力。其次,高校和相关教育研究机构要加强对隔代教育的研究,积极寻找改进隔代教育的对策。教育研究者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积极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积极到隔代教育家庭走访,做好实证调查,为城市隔代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行的借鉴方法。此外,高校、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应积极与社区合作,开展社区教育培训,对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人进行培训,对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老人提供咨询和专业指导服务。

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良的家庭道德和改进社会风气。首先,要继承中华民族讲究家庭和谐的传统,形成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的良性循环。其次,创新家庭道德风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水平和家庭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应当关注当前家庭领域的各种伦理问题,创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家庭美德,引导家庭成员互相尊重、互相帮助、重视学习、不断进取、热爱生活、合理消费、保持健康,充分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6]。再次,引导社会形成风清气正的精神氛围。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具有正面意义的精神文化,从自身做起,父辈家长和祖辈家长都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儿童做好道德楷模。

(二)城市隔代教育的发展,更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在教育过程中,祖辈要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加强与父辈的沟通,与父辈一起努力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从而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祖辈要加强学习,丰富知识储备,转变错误的教育观念。祖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依赖自己过去的经验。祖辈的知识虽然来自于历史的流传或者自身的经验,也经过了实践的验证,但也可能包含了不科学的成分。因此,祖辈应该主动转变思想,加强学习;尤其是那些本身文化程度不高的祖辈,应多阅读一些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儿童营养以及健康方面的书籍,从而去除经验中错误的东西。例如: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老人往往太注重儿童的物质需求,对儿童过于保护,对“不听话”的儿童苛责过多,对儿童的活动加以限制。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要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措施,鼓励儿童多动脑多动手,即使造成某种损失也不苛责儿童;不止关注儿童的身体发展,更要关心儿童的心理发展,积极引导儿童建立良好的道德体系,做到不过分溺爱儿童,不过多干涉儿童的决定,始终理智的去教养儿童。

父辈要主动承担教育责任,加强亲子教育。父辈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往往知识足够,但是实践经验不足,这就需要父辈在教育过程中向祖辈请教,然后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摸索正确的教育方法。祖辈要加强对父辈的责任心教育,使父辈主动承担抚养子女的工作,祖辈做好辅助工作。

加强沟通和自我控制,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由于祖辈和父辈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实际的教育中,往往会产生冲突。例如:祖辈多感性的对待儿童,容易造成溺爱,却教育不足;父辈多理智的对待儿童,关爱不足,容易引起儿童的反感。因此,在教育时,祖辈与父辈应该积极合作,把握定位。祖辈应该以父辈的教育为主导,做好自己的辅助角色,在碰到问题时,积极与父辈进行沟通,不越俎代庖。在独立教养儿童的时候,祖辈也要按照父辈的教育方式,不过分的溺爱儿童,不做与父辈教育方式背道而驰的事情。只有祖辈与父辈的有效沟通,才能做到为一个目的共同努力,做到教育的延续性,保证儿童持续健康的发展。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相互合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作用,但二者之间又有所区别。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直接影响了儿童的后续教育。学校教育占据了儿童教育绝大部分的时间,学校有专门的老师和专业管理人员负责儿童的教育,更具有组织性、目的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具有关键的作用。所以,家庭和学校要准确的定位,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的合作模式,二者在教育理念上要达成共识,及时沟通,从而为儿童的发展保驾护航。学校要给隔代教育的祖辈进行专业的指导,提供科学的方法;祖辈在遇到困难时也要积极的从学校寻找解决之道。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要准确定位,及时沟通,积极合作。

总而言之,城市隔代教育具有独特的方面,不同于农村的隔代教育。我们只有把握住这些特点,才能发现城市隔代教育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做到有效的趋利避害。隔代教育是当下社会家庭教育的一种主要方式,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政府、社会和学校都要重视城市隔代教育,积极作为,与家庭一起努力,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1][4]吴旭辉.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其应对策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4).

[2]段飞燕,李静.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J].家庭教育, 2012(4):13-16.

[3]李洪曾.隔代教育的利弊分析[J].山东教育,2002(11);阙攀.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及解决对策[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2):123-124.

[5]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38-139.

[6]骆风.试论广东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家庭道德问题[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31-33.

(责任编辑:金传宝)

*本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SH020)“我国家庭代际伦理变化与家庭教育政策研究”的一部分。

骆风/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研究员、现代国民教育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教育、道德教育

李远帆/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

宋广文/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心理测评与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隔代祖辈父辈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戏曲研究(2019年1期)2019-08-27 02:21:10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商情(2017年37期)2017-11-11 00:58:01
你把孩子的教育失败归咎于“隔代教育”,爷爷奶奶不背这个锅!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20
接过父辈的旗帜
尤劲东油画选
连环画报(2015年3期)2015-05-14 07:31:03
隔代教育为何总“两头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