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玲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江苏 苏州 215021)
赋予学习意义的“青藏地区”教学
陈 玲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江苏 苏州 215021)
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着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产生正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呢?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的本质是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就是能够看到所学习的内容和自己之间的关系,看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意味着为所学习的内容赋予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安排了区域地理“青藏地区”的学习。在这一章中有两节内容,分别是自然特征与农业,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在教学前,本人一直在思考:我们的学生身处南方地区苏州这个城市,青藏地区离我们很遥远,经了解,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去过青藏地区,对这个区域的关注和认识到底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呢?教学的付出期待有着怎样的收获呢?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本章学习内容与自身的联系呢?怎样的教学方式能带给学生心动和思考呢?且思且行中,本人逐渐感悟到:教师如果能打破教材的局限,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身体的地狱、眼睛的天堂、心灵的故乡”为线索,从生存、生活和生命的视角,赋予学习意义,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产生较深远的影响。
1.理解藏民的生活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青藏地区位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和“寒”是其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那里的人们是如何在高寒的青藏地区生活的?他们在生活中又有哪些充满智慧的生存之道呢?对于生活在南方地区的苏州孩子来说,那是一片遥远神奇充满未知的雪域高原,那里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自己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学生们的内心一定会萌生好奇并期待理解。所以教学中首先关注藏民独特的生活生产方式,探究这种生活生产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教学赋予的一个意义。
例如:基于学生们对家乡苏州人的生活生产方式比较熟悉亲切,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入教学,并提供给学生关于藏民生活生产的丰富图片、视频或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对比得出青藏地区人们的传统服饰、饮食习惯、传统民居、交通方式、娱乐活动等生活方式以及农业生产方式,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们试穿一下藏袍,品味一下酥油茶、糌粑,那样会更好地帮助学生观察、理解和感悟藏人异常艰辛的生活,然后再进一步探究为什么青藏地区人们的生活生产与苏州有如此巨大的差异,那里的自然环境有何特征。
2.模拟进藏的生活
相信每位学生都对自己明天的美好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如果教学中注意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生自身的需求相结合,一定会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如今旅游已成为许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虽然目前很多学生还没有到过青藏地区,但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和青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相信这片神奇的雪域高原会吸引更多的人们前往。引导学生关心自己未来的生活,模拟一次雪域高原之旅活动,并提供给他们一些在高寒的恶劣环境中生活的策略,这将是教学赋予的另一个意义。
例如:课堂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假如暑期乘火车从西宁到拉萨去旅游,考虑到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你要准备哪些物品,为什么?到了雪域高原,有人说,那里是“身体的地狱”;有人建议你“吃饭不要太饱,走路不要太快,说话不要太吵”;有人说,雪域高原会给你一个体会“年迈”的机会,把自己想成耄耋老人,更低、更慢、更弱,只有这样,你才会是这雪域高原最终的强者,在藏区,“慢”就是“快”……这些说法有道理吗?对你有何启发和帮助?如果你已去过青藏地区,请向同学们分享一下你自己的心得体会,好吗?
青藏地区是地球上一个神秘诱人的地区,有奇异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还有许多未被揭露的自然奥秘,有人说,青藏地区是“眼睛的天堂”。所以在青藏地区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和欣赏美,是教学赋予的又一个重要意义。
1.神奇的自然之美
这里有世界上离蓝天最近的高原,有喜马拉雅的风、珠穆朗玛峰的雪,有念青唐古拉山下的湖、雅鲁藏布江的流,有昆仑山的巍峨、冈底斯山的诱惑,这些都昭示着高高在上的威严神圣之美。“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反映了高海拔地势、高寒气候影响下的地貌景观之美;这里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折射出三江源地区高原湿地之美;“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显示出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之美……这真是一片神奇美丽的土地。
这里还会告诉你差异也是一种美。同在青藏高原上,藏北地区体现了典型的高原之美;藏南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显示着山原宽谷之美;青海柴达木地区反映出盆地之美;川西滇北的横断山区折射出强烈切割、高差悬殊的高山峡谷之美。同在青藏高原上,山顶白雪皑皑,山间草甸广布,山谷绿意盎然。
2.独特的人文之美
气势雄伟的布达拉宫,群楼高耸、崇阁巍峨、金碧辉煌,建筑风格体现了汉藏文化的融合,也是藏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在高高的山上焕发出摄人心魄的文化之美。
一曲《天路》高歌赞美着青藏铁路的创造之美。在青藏铁路的修建过程中人们克服了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生态脆弱、天气恶劣等独特难题,创造了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世界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世界最长的“代路”桥等多项“世界之最”。
藏民的生产劳作也充分体现着“因地制宜”的和谐之美。在耐寒的高山草甸,生长着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特有畜种,牧民努力发展高寒牧区,在一些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他们种植青稞、小麦等农作物,发展河谷农业。
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认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它还关乎人格的形成、智慧的启迪、灵魂的唤醒和精神的塑造。所以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在“青藏地区”一章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是教学赋予的重要意义。
1.保护环境,珍爱生命
青藏高原是生物多样性的独特区域和重点保护区、大型珍稀动物种群的集中分布区、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和典型生态系统的脆弱区。这片区域的环境不仅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会影响到我国其他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河已成为10多个国家近20亿人口的生命线。但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的自然原因和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青藏地区的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例如:在青海,政府已全面封锁退化的草场,希望它们能够恢复原貌。同时,在很多地区,政府开辟出了野生动物保护区,试图维护当地物种的平衡。学生从教材资料中能读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等多个自然保护区,那里受人类活动干扰少,大部分地区保持者原始的自然生态,是藏羚羊、藏野驴等野生动物的天堂。
又如:在修建青藏铁路时,鉴于青藏铁路所经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人们采取的环保措施有:高原植被的保护与恢复;冻土环境的保护;对线路所经的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自然保护区,应严格控制废弃物排放;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等。
2.启迪心灵,提升生命
许多去过青藏地区的人都有一种“心灵之旅”的感受,称那里是“心灵的故乡”。到底是什么在触动和启迪着人们的内心呢?它对生命有着怎样的影响和提升呢?国学大师季羡林说:“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要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那里有密集的宗教寺院,布达拉宫、大昭寺、塔尔寺、拉卜楞寺等,不停摇晃的转经筒,迎风飘荡的经幡,长亮不灭的酥油灯,经年不断的长跪经颂……在这一系列的民间宗教信仰中渗透着含义丰富的生态伦理意识,表达着人们对神圣大自然无比的尊重和敬畏,祈求能在高寒缺氧、植被贫瘠、物产单薄、生态极为脆弱的艰难环境中谋得最基本生存条件,能与自然建立良好的关系。而这正是狂妄自大、急功近利、粗暴掠夺大自然的发达地区的人们正在遗失的宝贵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