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课堂 爱满心中──访苏州吴江区教研室地理教研员姬惠光老师

2014-03-30 14:24:59
地理教学 2014年17期
关键词:震泽中学探究

敬畏课堂 爱满心中──访苏州吴江区教研室地理教研员姬惠光老师

【人物档案】

姬惠光,中学地理高级教师,教育硕士,1996年大学毕业后回母校震泽中学任教,当过三年生辅老师,六年班主任,七年史地教研组副组长、组长,曾是震泽中学 “晓庵天文台”台长。2009年9月,到教育局教研室任职中学地理教研员。2006年被评为“吴江市地理学科带头人”及“吴江市学术带头人”,2007年被评为“吴江市先进教研个人”,2010年被评为“苏州市地理学科带头人”。

【人物访谈】

本刊通讯员(以下简称通讯员):姬老师,作为震泽中学子,毕业后又回母校工作,这期间,你的成长离不开哪些人的帮助?请您简单地描述一下。

姬惠光:好的,作为回母校工作的学子,原来的老师,一下子变成了同事,角色转换一时是有点适应不过来,很感谢震泽中学的老师,他们既是我的恩师,也是教学上的导师,都给过我无私的帮助与引领。

记得曾经在2001年,我参加了全国地理教育论文大赛,获了一等奖,证书给“汪特”看时,他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还把我的文章通过《震中教科简讯》印发给全校老师看,这给了我,也给了之后像我这样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莫大的鼓舞。之后,张建华校长来我校分管教科研,由于他专业功底厚,又非常注重方法,震中的教科研达到了鼎盛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教科研的新星。

通讯员:记得您的学生经常说起,听您的课是很轻松的,但又很容易学好,您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跟大家一起分享吗?

姬惠光:我觉得,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自己值得自豪的东西,这往往不是先天的,而是通过后天努力学习积累的。刚踏上讲台,我主要做两件事,苦练“三板”和锤炼语言。

地理教学中的“三板”艺术,指的是板图、板书、板画,是很值得研究的东西。为了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在最初当生辅老师的三年,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在灯下练字,最后自己的字终于能上墙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不懈的追求,我站上讲台时便多了一份自信。渐渐地,学生也开始喜欢我了,因为我的板书、板图和板画,也就喜欢上了地理。但字画是无声的,课堂更多是有声的交流,如何用声音吸引他们,我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为了把自信的声音传遍课堂的每个角落,刚踏上讲台的最初几年,我对教材钻研得比较深,一堂课的教案经常要写几遍,通过反复修改,不断对比,锤炼自己的语言,慢慢地站上讲台时就多了几份底气。度过了充满憧憬,初为人师的三五年;教学进入了单调重复,略显枯燥的阶段。有时可能自己都觉察到自己的语言不够生动,缺乏活力,老生常谈,旧话重提;这时能够摆脱单调重复,机械运动的源动力,来自于对教学艺术的不懈追求,对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探索。如今的教师比以往承受了更多的压力,来自于社会,来自于学校,来自于家庭,来自于教学;各方面的压力有时可能使教师身心疲惫,而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应该是意气风发,充满激情与自信的。

通讯员:记得您带过的学生都很喜欢您,有些也因为喜欢您而选择学地理,也有一些最后成为了地理老师,带班级时您有哪些好的做法,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姬惠光:我认为带学生关键是“交心”,要跟学生建立起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当学生真正从心里悦纳你了,所有的工作,所有的教育就更容易进行。

1.身担责任心,爱每个学生

教师的工作,说穿了是一份良心工作,也可以说当一名教师很容易,就是不管学生只管教书,学生学得好与坏,不闻不问,那样的老师是很轻松的,但是他是一位不称职的老师,因为他丢掉了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心,也丢掉了人起码的良心。陶夫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对教师的职业操守的最好诠释,教育丢掉了爱心与责任心,就好比空中楼阁,似有实无。教师只要没有太多的私心杂念,没有太多的贪婪,捧一颗心,一边写着责任,一边写着良心,我想就没有感动不了的学生,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他从事的是单调重复的工作;但教师是伟大的,因为他爱的是别人的孩子,是一种博爱,深沉的爱!

2.严而不厉,爱而不纵

在震泽中学工作十三年,教了很多学生,但是我跟学生关系很好。每回新接手一个班,我常对学生说:“我愿意成为你们的良师益友,在今后的日子里,希望你们能把我当作朋友,我也将尽力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希望我能帮助你们进步,也希望你们在回首三年高中生活时,还会记得我这位师友”。

教师除了教学上的内行外,还应该多才多艺。实践证明:这样的老师学生更喜爱,更容易与其沟通。例如:联欢会上,唱首歌,说段相声;体育课上,与学生一起打一场球或者踢一场球等;对学生作业的字迹作一番点评等;只要你都有一手,哪怕不是很出色的一手,学生都会感到你很亲切。

记得有人曾说过,“学生总是在心里接受你(人格力量)以后,才会有效地接受你的教学;只有师生间相互接受、相互悦纳、相互欣赏,这样才会让沟通成为可能”。

通讯员:听说您曾带过震泽中学70多人的文科班级,也曾一周上过28节课,还曾跨过三个年级,而您一直乐此不疲,任劳任怨,支撑您的是什么?这么多年持续忘我地投入在教学上,您是如何保持这种激情的?

姬惠光:这需要不断地实践、学习、思考与表达。

实践。教科研上取得的一点成绩,源于深深扎根于课堂教学实践。如果离开了教学一线的积极实践与尝试,教学科研将成为无源之水与无本之末。13年的教学,有一半以上时间是在高三征战,所以,研究高考,研究学生,研究中下游学生的转换成为我平时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吸引学生的注意,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个课题。2001年以后,震泽中学开始了扩班之旅,加之新高考方案的实行,2004年我带了两个班,一个是史地班,另一个是“物史生政地”班,而且这个班是物理、化学等学了两年,摸底考试两科不行才改选地理的,一年时间要应付高考。2003年,震中收了一个中考550~580分的班级,2006年,最后编成一个整编生地与政地班参加高考,我教他们地理。记得临上高考考场时我给他们赠言:“同学们,你们是最棒的,要相信,年轻没有失败,期待你们能超水平发挥,让我们共同为即将到来的胜利举杯!”那年高考班级地理均分103分,省均分78分,他们的地理成绩几乎都成了他们得分最高的学科之一。

学习。因为感觉自身知识的贫乏,就不断加强学习。向前辈学习,向书本学习,跟学生相互学习。所以沉下心来,傻傻地读书,傻傻地教书,读着我喜欢的地理书,教着我喜爱的学生,也教着我喜欢的地理课。中国地理教育的三本杂志,《地理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我每年都订的。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思考。因为一直面对一批层次不一的学生,在教学上,我经常想着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了使教学具有地理特色,“三板”教学艺术,成为我早期教学探寻之路;为了扩大信息量,多媒体教学也成为我致力探索之路;为了使教学能够真正互动有效,学案成为我探索的一种手段,在2000年,我在震中骨干教师示范课上最先运用了学案。以后,逐步改进与完善,形成了高一至高三整个系列。每次教完了再修改,修改了再教,删繁就简,逐渐形成了“学案-建构-探究”的教学模式。其实,“三板艺术”也好,促膝谈心也好,在震泽中学史地组是有着优良传统的,像范学蠡、沈雪荣、刘计荣等老师都做得很出色,我只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把它再弘扬发展罢了。比如:我经常跟学生讲,震泽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是一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她是容不得我们玷污的,需要吾辈震中人把她擦亮,你们责无旁贷,老师们同样也责无旁贷。平时,教学、育人方面碰到的问题多了,在这方面思考的也多了,日积月累,也变得厚重了些。

表达。经过前面漫长而艰辛的跋涉,又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通过不停地思考与实践,总想有一个释放的途径,这就促成了我的表达。读书时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到有了电脑时,开始在记事本里记录生活的点滴,2007年开始了在网易写博客,记录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感悟及灵感。在论文评比多次获奖的同时,也开始尝试在报刊杂志表达我的想法,《吴江报》《成才导报》《新高考》《中学政史地》等报刊杂志先后介绍过我的教学或刊发过我的文章。

激情。人的生理也有周期,有时兴奋,有时低落;教学更有周期,教到一定的时间,会有倦怠的时候,关键在于调整,我通常是这样做的:①“臭美”,就是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无论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有一种自我欣赏与反思的习惯;②执着,教学认真做几年,十年、二十年便是成功;③和谐,对待学生一定要处理得当,对他们中的强者要理解和尊重,对他们中的弱者,更要理解和尊重,不要打压或者排斥学生,这都不利于营造和谐氛围,也不利于他们的持续发展;④张弛,教学是要干很长时间的事,要的是效率,而不是单纯抢时间或挤时间,累的时候要注意休息,多做些运动。丘吉尔有句名言:“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⑤活水,平时多涉猎一些跟教学无关的书籍,给自己的脑子里留下些空间,容纳清新的活水,你的教学将如滔滔江水永无绝期,永不褪色。

通讯员:这么多年来,从一线教师走上教研员岗位,您秉承的“教育理念”(哲学)是什么?形成了哪些“教学特色”?具有哪些教学风格?主要推崇哪种“教学模式”?

姬惠光:我的教育哲学(理念):“水到渠成,凝炼成特色;润物无声,芳香自清远。”水是柔善的,“水利万物而不争”,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使其从无知向有知,从野性向柔善,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自然的而不是太刻意的,教育的目标使学生追求至真、至善、至美。

我的教学特色:“探究教学”。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一直尝试着以学案为载体的地理课堂探究,这些年一直在践行着,通过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在问题设计时激发学生的思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形成以“教学案”为特色的探究系列,并出版了一些相关教学用书,如《新坐标高中地理导学》(2002年)、《新编高中地理导学》(2003年)等。

(2)形成以“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探究性教学”的系列,发表了一系列相关文章。如:“使地理课堂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获全国优秀地理论文评比二等奖(2002年)、“搭起激活学生思维的平台”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探究与反思”获省“五四杯”一等奖(2008年)等。

(3)形成以“试题研究及分析”为主的特色,发表了多篇文章。例如“2010年高考地理试卷(江苏卷)评析”发表于《地理教育》(2010年)、“2010年高考地理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发表于《中学政史地》(2010年)等。

(4)形成以“探究教学”为主体的教学资源库及平台的搭建系列,形成了《鲈乡地理》网站及相应的合力团队。“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资源的采集、整合与运用策略”发表于《教育信息化》(2004年),“‘有效教学’背景下,区域教研方式的创新实践”获省“五四杯”一等奖(2012年)等。

(5)形成以“生活化与情境化”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特色,发表了多篇文章。如“时刻抓住学生的心”发表于《信息技术教育》(2004年),“生活化教材-还地理本源与本色”获省“师陶杯”二等奖(2009年)等。

我的教学风格:讲课风趣幽默、富有激情;注重联系生活及“人文关怀”;善于借助教学媒体“激活”学生的思维。

我的教学模式:“学案-建构-探究”教学模式。

(1)模式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项目(任务)学习理论等。

(2)模式主要流程:主干知识整合—引领建构;典型例题探究—合作探究;当堂拓展巩固——激情互动;课后回顾反思——自我补“漏”。

(3)模式操作解读:在震泽中学教学时,经过多年教学探索出来的教学模式,2000年,在震泽中学的一次校级公开课中首次推出“学案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通过学案可以有效实现课堂的多边交流,实现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此模式在新授课与复习课运用过程中不同的是各模块的时间分配,选择试题难度的差异,情境设置的差异。“主干知识整合”在新授课时含有“情境导入”“自主学习”两小块,一般用时在10分钟左右,在复习课时一般将整合好的知识网络呈现一下,再分析归纳总结,用时在3~5分钟左右。“典型例题探究”一般选2道试题,新授课围绕本课时重点内容进行设计,注意紧扣书本基础知识;复习课围绕本课时所讲专题从高考及高考模拟卷上去选择试题,注重时代性、典型性,该模块一般用时15~20分钟。“当堂拓展巩固”模块含有“当堂训练”“总结梳理”两小块,一般选择5~8个选择,1~2个综合题,题目要紧扣当堂课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主要检测一下学习的效果,还有对本堂课所讲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小结,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该模块一般用时间15~20分钟。“课后回顾反思”,该模块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通过设计若干个问题项,让学生打勾。

通讯员:作为吴江区年轻的“学科与学术带头人”,您是如何看待教学与教科研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姬惠光:我认为,教育科研是绿叶,课堂教学是它的根,只有根扎得深,才能根深叶茂。而根(课堂)的养料是爱,唯有师生互爱,才能为教育科研不断持续地注入新鲜的活水,教科研之水才会永不枯竭,才会持续深入发展。只有根扎得深,爱得深,教育科研才会避免无病呻吟,才会变成真正实在的真研究。

平时教学中,每年我都给自己制定若干个小课题,然后,在当年的每堂课中进行实践-反思-实践-总结的研究,通过研究,最后一般都能形成有一定质量的文章。教师带着问题去实践,去思考,去改进,就找准了教学的主航向,就能使课堂教学与教育科研成为相辅相承的两翼,使其相得益彰。

通讯员:这几年我区的地理成绩有了比较大的进步,高考成绩获得过大市第一,小高考也获得过大市第二的骄人成绩,从一线教师到教研员,您最关注的是什么?

姬惠光:在一线教学时我最关注的是学生,看重自己在学生及家长心目中的“口碑”,我一直坚信:学生是善良的,可塑的,教师的爱是有回报的,教师的付出,是会有深厚回报的。我相信学生心中良好的“口碑”,是对教师职业价值最高的评价。作为教研员我关注的是教师,关注的是我的教师团队是否和谐,是否都是向上的,是否是一种合力团队,因为“文人相轻”自古有之,要使我们的地理团队“1+1”远远大于“2”而不小于“2”甚至为“0”。两个身份的共同点是“聚焦课堂”,前者是研究如何教,能使学生学得更多,学得更主动,后者是引导老师如何沉下心来,共同研究课堂教学,使课堂更富生命力和活力。对学生,要引导他们既编织梦想,又倡导“行胜于言”,给他们适度的发展目标,适度的作业量,适度的自主权,适度的反思机会,使他们能自由健康地成长。对教师,我更多的是给他们创造机会,搭建起宽广的发展交流平台,给他们发展助力,在公平、公正及适当照顾前辈教师的前提下,和谐团结地向上发展。

通讯员:谢谢您给我们谈了这么多教育教学上的肺腑之言,也祝愿您的团队越来越出色,为吴江地理教育书写更绚丽的篇章。也祝您在教育教学上更能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取得更大的成绩。

猜你喜欢
震泽中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震泽
辽河(2022年1期)2022-02-14 21:16:19
震泽
辽河(2022年1期)2022-02-14 05:15:04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在多解中学创新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震泽古镇水墨江南画中游
华人时刊(2017年15期)2017-10-16 01:22:18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