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文化的精髓——梅山“和乐”文化浅论

2014-03-30 13:34吴建华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梅山文化

吴建华

(湖南省安化梅山文化研究会,湖南益阳415000)

梅山文化是梅山民众在雪峰山麓封闭的地理条件下,在特定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古老的地域文化。它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源头,即“祖源文化”,是既注入了古老的荆楚文化血液又具有地域个性的在梅山地区历史上逐渐形成的地域文化。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梅山文化既具有明显的“蛮夷”文化的特性,又具有丰富的“和乐”文化的特质。

一 梅山“和乐”文化的内涵与成因

梅山“和乐”文化的“和乐”,即“和谐快乐”之意。从远古时代开始,最先到达的古梅山先民,先是以洞穴而居、然后溯水而上,后由于外来族群迁徙而入者逐渐增多,并不断纵深推进而进入梅山核心区。他们以山水自然地域杂居山野河谷,逐渐形成了“洞、村、寨、湾、仑、坪、坳”等凸现地域性的聚居地,从择基动土到起屋上梁都重视看风水,选择黄道吉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求族群人丁兴旺、平安吉祥。安化“梅山”,地处湘中山地,是“蚩尤故里、苗瑶祖山”。这里“旧时不与中国通”,秦朝以前,安化梅山一带就有三苗氏、卢戎氏、巴人、濮人以及盘瓠氏与帝舜的“摇民”融合而成的“猺人”等多种民族居住。这些古老的民族,杂居山野,过着“刀耕火种、摘山射猎”和平共处的原始渔猎生活[1]。西汉初年,百越首领梅鋗因跟随其主吴芮助汉灭秦有功,蒙汉高祖“恩赐”、长沙王吴芮之允,以益阳梅林为家,建立了中华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个没有剥削压迫、没有徭役赋税以及几乎没有外来文化渗透的“梅山自由王国”[2]。这个自由王国也就是人们世代向往和追求的“世外桃源”。它在梅山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实实在在地存在了近1 200年。直到公元1072年(北宋熙宁五年),梅山才被北宋朝廷开发归制,即“归安德化”,让梅山“蛮地”安而化之。因此,梅山历史上基本上自给自足、亦兵亦农,倚仗雪峰山天险,拥“王”自治,既没有对外侵略扩张,也没有受到外来势力的侵扰吞并。并且由于这里地广人稀,没有私人控制土地和其他资源,各少数民族杂居山野、自由插草为标、垦荒耕地任由自己。所以,数千年来和谐相处,过着一种虽与世隔绝,但又“屋舍俨然,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山水田园生活[3]。这种近乎理想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形态之所以延续如此漫长的时期,其重要原因是梅山“和乐”文化的影响,它是支撑这个“自由王国”的主心骨和精神支柱,是梅山“和乐”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之所在。梅山先民垦荒古时称“烧畲”,这种每年春天开垦新地的烧畲风俗,相袭保留至今[4]。

梅山“和乐”文化是梅山先民通过长期与大自然的斗争和人们在生存、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气质的文化。出于对天地鬼神的崇拜,契合中国道教渊源,形成了富有梅山鲜明个性的“巫傩文化”;由于地域的偏远闭塞和对自然现象的不同理解,形成了梅山人自己的崇拜图腾与梅山诸神,如盘瓠(盘古)、犬、鸡(视同凤凰)、虎、枫树(苗人所崇拜,传为“蚩尤”神祗的化身)、张五郎(狩猎神)、云霄娘娘(女菩萨)、太上老君、九天司命、南岳圣帝等等;在同大自然的抗争与劳作中,又逐渐形成了梅山渔猎文化、武术(防身)文化、养身文化、梅山古医、梅山古匠、梅山教门、梅山风水等[5]。

在梅山民俗方面,梅山先民的“婚丧喜庆”等在传承儒学礼仪的同时,逐渐衍生出了带有神秘色彩的巫文化,梅山人俗称“法术”。其表现形式为“喊煞报犯”、“起土做禁”、“敕水划符”、“请神还愿”等等,以避祸驱邪、消灾祈福、平安吉祥、安康兴旺。

在生产、生活的劳动活动中,不论是围山狩猎还是下河捕鱼,不论是烧畲垦土还是扮砖烧瓦、肩棚看鸭等等,事先必有隆重的祭神、请神、拜神仪式。摆上三牲酒礼,由为主的老师傅念咒画符、设坛做法;最后杀上1只雄鸡(大的祭祀活动是杀1头牛),以鸡血洒在供品和酒水中、纸钱上,以示“天鸡下界、司命临凡、祖师升座”,以求神祗庇佑诸事享通、万事大吉[6]。

梅山核心区特别是安化、新化以及今天的涟源,有一句口头禅延续了几千年。这就是:若人们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如家中遭窃、意外失火、牲畜死亡、人遇意外等等,抑或遇到对方有说错什么时,左邻右舍第一句话便是“和乐的(本地方言),只要人好(身体好);和乐的,脱财人安乐!”“和乐的”或“合乐的”看似平常平淡的一句安慰、宽容的“口头禅”,在梅山历史上说了几千年,并一直流传至今。凝聚成了梅山文化中的“和乐”特质,是梅山文化的精髓。它告诉我们:凡事随遇而安,懂得放下,为人处世更要懂得谦让与恭和、包容和仁爱。与家以和而兴、与人以和为贵、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与物相生共荣。这也符合我国几千年的“黄老”哲学和“孔孟”的“中庸之道”。这正是对千年梅山文化中“快乐和谐”这个核心理念的最好诠释,更是梅山先民聪明与智慧的结晶。

二 梅山文化中的“和乐”文化元素

梅山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和乐”文化元素。梅山“和乐”文化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和民间文化活动中。

(一)梅山“和乐”文化,首先体现在梅山人处理社会关系中

古老的梅山社会以姓氏“祖堂”为核心,以家族姓氏文化为联系纽带,凡遇家族中的重大事项要商讨决定,几个族上“头人”来到祖堂或祠堂,邀请“族长”(辈分、年龄、威望最高者,相当古时的酋长)共同商议决断。一些族规戒律等至今在许多姓氏族谱中仍保留沿袭至今。社会活动中的一些礼仪习俗和乡规民约等则在社会的交往活动中,逐渐形成并口碑相传,从而约定成俗。如封山碑、茶山禁碑、安民告示、修桥建路的功德碑等等。到了宋代置县之后,“王法”推行,梅山人只有相互间的纠纷和重大事件才到县衙对簿公堂,由县太爷“惊堂木”一拍断案。实际上,这种“王法”、“吏治”的诉讼审判制度远不如族规的公平、公开、公正。族长们相当于现在的“陪审团”和“合议庭”,故而县官一人断案弊端太多。因此,梅山先民一直遵循老祖宗“家丑不可外扬”、“关门称‘瘪谷子’”的古训。一般的错误均采取温和的训诫和责罚,大一点如偷鸡摸狗、奸淫盗抢、山界屋场之争等则由各族长合议解决。只有极少数“害群之马”由族人用“倒插猪笼”的族刑了断。即将这个十恶不赦之徒,用木楼梯绑住,再由几个壮汉抬起,将其倒插在宗祠的水塘里,直到其窒息毙命。所以,这种1 200年的自主自治、不打官司、不起争讼、荣辱兴衰与共的文化特点中,充分体现了一个“和”字,由此带来了社会的安宁与稳定[7]。

(二)梅山“和乐”文化在梅山地区地名上也有充分的体现

梅山文化的核心区,特别是安化,“和乐”文化在地名上的体现十分明显。据笔者所知,安化至今有“和乐”二字的地方有:蚩尤地界的“大禾(和)氹”、“乐安桥”、“长乐乡”、“和合村”、“和尚坳”、“苏和村”等。同时,在安化境内有一种木芙蓉(木棉树),每当夏秋之交,“芙蓉花”红白相间、争相怒放,人们习惯称之为“和花”。所以今天安化境内的“芙蓉山”,因七十二峰环抱、状若出水芙蓉,便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一座“圣山”与“和乐山”。山上有大小寺庙庵堂十余处,其中云雾庵是唐初建立,供奉“南岳圣帝”、“真武祖师”和“观音菩萨”。虽几经毁修,周围信众仍上山朝拜祭祀,祈求幸福平安,至今香火鼎盛。

(三)梅山巫傩文化中也有“和乐”文化元素

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梅山巫傩文化中,巫师在降法坛“做法事”与众多鬼怪神妖的“沟通、交手”过程中,即使遇上凶恶难缠的凶神恶煞,首先采取双方媾和的方法,俗称“打和牌”,尽量动用“神圣”的威力和“猖兵猖将”将邪气鬼妖送走。只有讲和不成,才痛下“五雷火”、“降魔剑”、“神符咒语”等狠招而让“诸神”归位,厉鬼遁形。即便中医中的外邪侵入还是内邪扰乱,均主张阴阳调和而扶正祛邪,扶持正气。所以,安化梅山与新化交界的乐安、思游、浮青等地梅山教、道教、巫教、佛教多教并行,并能融为一体。

(四)梅山“和乐”文化还体现在喜庆活动中

每当人们遇上吉祥喜庆的日子,打擂茶、吃擂茶、唱山歌、杀猪摆酒相庆,十里八乡的亲戚朋友济济一堂,载歌载舞、举杯庆贺,呈现一派欢乐祥和之景象。安化的擂茶、喜酒(至今安化人去道喜赴宴称“呷酒”)成了一种礼仪和民俗文化交流的纽带。即便平日里双方有点小的过节和私愤,也会在这种豪放粗犷、醉意朦胧中“灰飞烟灭”。可谓三杯忘宠辱,一笑泯恩仇。

(五)梅山“和乐”文化在梅山艺术中也有充分体现

梅山先民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唱山歌、对山歌成了人们传递感情、构筑和谐快乐的主旋律。人们在山上伐木砍樵或采茶挖药,那云岭巅峰不时传来阵阵山歌,伴泉鸣、共鸟唱,清脆婉转,在山涧云岭中回荡;特别是男女对唱调侃、调情的山歌,你来我往、一唱一和、优美动听。人们在这种快乐甜美的歌声中,早已将劳作的辛苦和疲惫抛到了九霄云外。因此,人们在抒发自己内心世界丰富的感情的同时,将情感、苦闷、压抑宣泄释放出来,将“对立”转化为“对话”,使歌喉传递一种和雅、愉悦之声。

此外,梅山“和乐”文化还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中。

首先,在接人待客上,梅山先民一直奉行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传统:来的都是客,进屋一碗茶。对登门造访的客人都非常热情周到,哪怕是为了不开心之事找上门来的“不速之客”,也是茶时喝茶、饭时吃饭,有事好商量。即使遇上青黄不接,家中无米下锅、无荤待客的时候,也要想尽千方百计炒上几个好菜,让客人高兴。板屋的厨房上如有烟熏腊肉或野味那会毫不吝啬,若挂钩上空空如也,便看家中有没有老母鸡或鸡蛋。要么去邻家借;要么就地取材,上山打只山鸡野兔,或下水捉些螃蟹鱼虾,再用自家酿制的甲酒、米酒,甚至红薯酒、苦李酒、鸡鸭糖酒为客人斟上一大碗,宾主承欢喝他个不醉无归。有时因冬天寒冷不能捕鱼捉虾,便用一个雕刻熏制的“鱼木”摆在桌上(只做摆设,不能吃)以饱眼福。其寓意“天天有余(鱼)、年年有余”。这便是梅山人在饮食文化中的一种创新之举以及对和谐快乐、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

其次,梅山先民如果要走出大山,到外面走江湖、闯世界,除了从小得练就一身过硬的武功外,还要懂得一些数理阴阳、风水面相、气象医理等知识。特别是“放排”去益阳、武汉一带的把式——“排古佬”,更是有严格的要求,无论是功夫还是体能都非常人可以胜任。是谓“不是好汉不出乡,新安二化共祠堂”。历史上,在益阳、沅江、南县的洞庭湖区一带,只要是见到来自邵阳、新化、安化的“排古佬”、“扮禾佬”,自然会敬畏几分。一则这些人自幼习武,体力超人,性格彪悍倔强;二则这两个地方的人由于文化的同根同源,情同手足,一方有难便能出手相助,自古建立了一种梅山文化中的兄弟情谊。

再次,在梅山渔猎文化时代,梅山“和乐”文化的体系就己基本形成。如人们在打回猎物时,见者有份、有福共享。猎人们在寨子或屋湾的前坪架上一口大铁锅,先将野猪、野山羊身上的零碎、内脏部分炖煮,老小分食、人人平等、从不相争。又如某家盖房建屋,十里八村的乡邻都会来帮工帮物、送茶送菜等。体现了一种“一家有难,众人相帮”的原始共产主义风格。某家老人去世,乡邻都会闻讯而来,一起帮忙操办丧事,直到扶柩出殡、入土为安。期间,不仅不要一分钱的报酬,还要备上茶盒、谷物酒礼以示哀悼和安慰。最后,在梅山地区,男女之间在劳动交往过程中如果产生了爱情,两人便会偷偷约会,被人们戏称“唱乐和嗨”。结婚时,在堂屋大门上方的横额上书写“鸾凤和鸣”,寓其恩爱和美、夫和妻顺、幸福一生。若有夫妻吵架,总有“和事佬”劝解调和,如果是遇上了“狐妖鬼怪”等邪气,则有师公道士做法驱邪。赐一碗“和合水”,可让男女双方和好如初,起到“床头打架床尾和”的神奇效果。

三 梅山“和乐”文化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的影响

将梅山“和乐”文化引申到当今社会高度去概括,则是邻里要和睦、社会要和谐、待人要和气、世界要和平。一部梅山文化的历史由一个“和”字串起其核心,彰显其精髓,从而充分彰显了梅山“和谐王国”的独立地位以及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让我们将梅山文化的“和乐”精髓继承弘扬并永远传承下去。彰显梅山文化中的“和乐”精髓,对构筑和谐社会,建立社会新秩序,实现小康社会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诚然,如个人的身心和谐,父子、兄弟、夫妇的家庭和谐,群体间的社会和谐,国家的世界和谐及天人间的宇宙和谐等等。这些方面的和谐,可归纳于“与天和”、“与人和”这两大和谐范畴。“与天和”即人与自然的和谐,所谓自然,应包括除人类在外的一切存在物。“与人和”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人的灵与肉之间,家庭、群体、社会及国与国之间这些属于人道方面的内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撑。中华文化历来钟爱和平、强调和谐,努力推进国与国之间和谐相处、互惠互利。如我国历代先贤所主张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崇信修睦”、“协和万邦”以及倡导“同舟共济”、“扶贫济困”、“天下为公”等等,都长期而深刻地影响着国人的思想理念和道德取向,形成了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乐于助人、一贯向往“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崇高理想和精神境界,产生了我国在5 000年历史发展中尽管综合国力长期位居世界最强也从未对外侵略扩张、反而使其他国家从中受益的伟大实践。

在数千年中形成的中华文化,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谐,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而且认同度也最大的一个词儿。为什么?恐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谐传达的善意,表现的友好,追求的美好。一个公道的社会、诚信的社会、仁善的社会、没有偏激的社会、健康向上的社会,一定是高度和谐的社会。这可能就是曾国藩所希望看到的理想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文化的终极追求。讲和谐,就需要与之为善;多看发展少求疵、多想恩泽少责难,并要担当起社会责任,遵守社会公德,多为贫困者献爱心,多向落难者伸援手,多给失利者加把劲,只要人人都施舍不倦,求善不厌,修身践言,和谐之风就会以“其声和以柔”的浓浓爱意洒满人间。建设和谐社会,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恶言恶语,难有和谐;刀枪相见,难觅和谐;你死我活,难见和谐。要求得社会和谐,只有主动拆墙透绿,善于以心换心,生活求和气,工作求和齐,和气生和睦。

[1]班固.汉书·吴芮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8:1894.

[2]何光岳.南蛮源流史[M].南昌:江西出版社,1988:24-36.

[3]陶渊明.桃花源记[M]//马炜.桃花源记.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12-20.

[4]龙燕怡,龙民怡.梅山渔猎奇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20-56.

[5]龙沛林.梅山文化历史考[J].湖南地方志,2000(4):20-36.

[6]倪彩霞.族群变迁与文化聚合[J].梅山视界,2011(1):24-30.

[7]张式弘.揭开梅山文化的神秘面纱[J].益阳师专学报,1998(4):16-38.

猜你喜欢
梅山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姚燮大梅山馆:梅花知己,曲史巨擘
梅山
谁远谁近?
梅山情
梅山铁矿矿泥选别工艺优化
梅山钢铁公司高炉助燃风机节能改造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