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4-03-30 07:10孔凡海朱绍经
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16期
关键词:学校课程文化

●孔凡海 朱绍经

“善”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孔凡海 朱绍经

“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质之一,几千年来始终为国人提供着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滕州市姜屯中学充分利用地处古善国故地的优势,以“为善兴学”为办学理念,依托丰富的属地文化,以“日行一善,善形一生”为校训,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以“培育善人,弘扬善学”为总抓手的独具魅力的善文化教育,将善文化的文化理念全面融入学校工作之中,构建了以“育善环境”“百善行为”“和善管理”等为内容的首善校园文化,在善文化教育的高度、厚度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办学水平、管理层次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得到了稳步提高和跨越式发展。

善文化教育;首善校园

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赖以生存的根,中华民族的每一步前行都需要传统文化提供营养与动力。在思想上,中国文化追求大智;在科学上,中国文化追求大真;在艺术上,中国文化追求大美;在伦理上,中国文化追求大善。比较而言,华夏传统文化属于社会伦理型的类文化,无论是大智、大真还是大美,都要以大善为根基。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孔子、孟子等对善的伦理属性都做过深刻精辟的阐述,华夏“善”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国人提供着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古代滕国享有“善国”的美誉,滕国故地——姜屯,其历史篇章中的文人先贤、历史古迹,每一人,每一事,每一处,时时都在述说着滕国厚重的历史,传递着善文化的精髓。在荏苒时光中积淀下来的善文化,融入了姜屯人的血脉,代代相传,那是自然的流淌,悄无声息。早在五年前,设学与此的姜屯中学就看到了善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以此为教育资源,经过几年的探索,学校在善文化教育的高度、厚度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办学水平、管理层次和教学质量等都实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探索起步:善文化教育的提出和构想

现代教育的内容不是一种传统文化所能承载的,更不是一种属地文化所能涵盖的。但是有着旺盛影响力的属地文化作为学生身边的本土文化,是学生从出生就能感受到的文化,学生对其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依托属地文化切入学生的生活学习,有着比普通教育方式更有生命力和穿透力的教育魅力。姜屯中学在充分调研、科学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首善校园文化教育的科学定位:不是局限于单纯的善文化的宣扬和传承,不是单线的实施德育,而是将善文化全面融入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之中,以此作为主旨,构建学校文化体系。其理论架构主要包括:育善环境文化、十善教学文化、百善行为文化、和善管理文化。在经过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之后,自2009年起,姜屯中学以“为善兴学”为办学理念,以“日行一善,善形一生”为校训,以“培育善人,弘扬善学”为总抓手,把构建以善文化为主旨的学校文化作为目标,全面实施善文化教育,培育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学校文化,推动学校走上又好又快的特色发展之路。“为善兴学”这一理念,就是要让善文化在校园内形成足够的高度和厚度,让善文化成就学生,成就老师,成就学校;让善文化成为师生生命中的一部分,成为学校生命的支柱,形成学校和师生文化自信、文化自律和文化自觉的桥梁。

二、用心规划:打造“育善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姜屯中学以善文化为主旨,以打造“育善”环境文化为目标,全方位立体化的建设了主题鲜明的环境文化,营造了特色化的育人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首先让墙壁说“善”话,在走廊的墙壁上悬挂介绍滕国历史的挂图以及“善”文化的图片,在门厅的两边刻上《孟子·滕文公》文章,在教学楼侧面雕刻一面以不同“善”字装饰的“百善”书法墙等,让校园里的每一处风景都沐浴着善的气息,供师生们随时浏览,时时诵读,细细品味。墙壁成了流动的历史,成了会说话的“善”的教科书,成了师生舍不得离开的知识长廊。其次,赋楼房以“善”名,给每一幢教学楼、实验楼、电教楼、办公楼、公寓楼等起一个能够反映“善”文化特点的名字,如知善楼、行善楼、本善楼、立善楼、乐善楼、崇善楼、至善楼、扬善楼等等,使师生们望楼生义,远而敬之,近而观之,观而从之。通过此举,楼房被赋予了鲜活的文化,变成了育人的师长。再者,在校园的醒目处,比如宣传栏上,走廊旁,草坪边,广泛标识出一些充分体现“善”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诸如“存善心、有善念、行善举、做善事、成善人、扬善学”、“继承善的传统、推行善的教育、弘扬善的文化、实践善的真义”等。另外,先后通过立善石、铸善印等形式,打造校园文化景点。一尊善印,一块善石,现在是熏陶学生的一景,将来就是学生接受善文化的深刻记忆,它们将让“善”在学生记忆中永存,播种下“日行一善”的种子。通过以上举措,让充满生机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善”文化的浓厚氛围,使校园真正变成了师生们学习文化、道德养成、思想进步的“善园”。

三、携手攀登:构建“课程文化”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学校的课程建设和实施,贵在求实。结合学校实际开全课程,开足课时,适应学生需求开设特色课程,是善文化在课程中得到落实的充分体现。

国家层面的课程规划以及相应的教材,面对的是全国所有的学生,姜屯中学结合学校善文化教育哲学内容,对课程标准、教材等进行校本化的处理,以国家课程为主导,将课程善文化和国家课程标准、教材等进行校本化融合,有针对性的在课标、教材的处理上进行综合研究,为学生创造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接纳度。

在学科教学实施时,学校将学科课程分类细化,制定不同的备课标准,课程是教师在课程善文化引领下,对课标、教材、学生综合研究后所开发的具体可操作的教学内容和设计,由于充分考虑了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因而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综合实践课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本质上是基于实践的学习,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探究的方法和要领,感受其中的乐趣。近年来姜屯中学高度重视课程建设,根据综合实践课课时固定,内容自主的特点,在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上作了科学的探索,研究设计了符合“双善”课程体系要求的综合实践课程课题,然后吸纳各学科骨干教师,参与到综合实践课的设计、开发和上课的队伍中来,形成了一科教师主导开发,相关学科协助开发的综合开发格局。教师队伍的综合性,为课程的开发、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过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适合学生特点,层次分明的课程,包括科技、艺术、种植、养殖、人文、历史等多个板块,十余个专题,二十多个活动项目。

学校特色课程包括善文化教育课、合唱课、竖笛课、跳绳课、生态课、园艺课、无土栽培课等二十余项,这些课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内容、充足的课时以及全面的评价体系,上课采用统一开课走班选学的方式进行,为学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课程。

学生在校三年,入学时有《与善同行》入学课程、毕业时有《因善腾飞》毕业课程,三年间还有常态化的升旗课程、节会课程、活动课程等。

以毕业课程为例。我们将该课程命名为“因善腾飞”。目的在于帮助毕业生解决面临毕业的心理问题,科学指导他们进行学习和复习、规划设计人生、科学锻炼身体等,让他们舒缓压力,保持阳光心态参加学业考试,通过指导毕业生自查、纠改达善标活动的完成情况,强化、完善达善标活动的成果,以及盛大的毕业典礼活动,在真情和感动中,让学生经历情感的震撼,接受感恩教育、亲情教育,让他们怀着感恩的心、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满怀信心的走出校园。“因善腾飞”分为三个部分:我的毕业路、“我和兄弟姐妹的情谊”主题班会、“因善腾飞”毕业典礼。每年的毕业典礼,都让学生感受到一次源自心灵深处的感动,感受到一次真情流露的感恩教育,重温三年置身善文化教育中的收获,他们学会感恩,懂得善待,为他们注入人生道路上不断进步的动力。

四、入思见行:推行“百善行为文化”

学校全面推行“达善标”评价机制,努力引导学生养成事事向善的良好习惯,进而内化为优秀的品德,以达到“善形一生”的育人目标。学校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善文化教育的育人目标,将学生三年要达到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养成目标细化为一百条行为标准,贯穿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常规活动、日常行为之中,作为学生三年学习和生活中的最低行为门槛,通过达标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项工作中,全体教师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监督者,人人都是评价者,实现了对学生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条标准,不是人生的全部,却是人生的基础;一百条标准,不是全部的人生,却是人生的必须。也许,我们的学生做不到最好,但是,只要他在努力,一切,都会融进他的生命……

学生在为善日记中写道:

善是一个人的良好品质,是人的特有属性,那么什么是真善呢?在我心中善心是纯洁的,是高尚的。它发自内心而不求回报,是人思想的最高境界。善心是来自心灵深处最清澈的泉,善心是来自无边最轻柔的风,善心是来自大地最独特的道。善心是阳光,可消融一切的仇恨、怨恨和嫉妒,使人如沭春风,一切冰雪消融。

当我认真翻阅每一篇“为善日记”时都会被同学的一颗充满善念的心感动。也许捡拾废纸不是大事,也许帮同学们捡枝笔是微不足道。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些事情只有傻子才会去做。在很多人的内心世界里早己就没有了“善”字。其实同学们只要有一个善行,甚至仅仅有一个善念,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都有可能成为支撑一个良好公民的精神基石。

通过开展“达善标”活动等措施,学生充分认识到“日行一善,善微亦可贵;善形一生,善恒品自高”的道理,他们自觉接受善文化教育的熏陶,接受善的教育,他们的行为悄然发生变化,好习惯得以养成,善的美德开始在心中滋长。姜屯中学的毕业生走出校门时,都能成长为素质优良,心有善念,品行端正的知善、向善、行善之人。

五、凝心聚力:建设“和善管理文化”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真正影响学生、决定学校发展的就是教师。一个学生乃至一个社会人,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有何作为,成也罢、败也罢,在他的记忆深处一定有一个或几个令他终身受益的老师;一所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支撑它的也一定是一支师德高尚、教学精湛的教师队伍。可见,教师的素质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来说,是关键中的关键。学高为师,身正示范,姜屯中学按照教师善念、善行教育先行原则,在广大教师中积极推进善文化教育。学校把培养教师的知善、行善、扬善等意识和行为作为开展善文化教育的基本着力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包括评选教师为善之星、成立善文化研究会,并设立了善文化研究课题,召开善文化研讨会,举办善文化教育经验交流会等,通过这些活动,使教师们把挖掘、传承、弘扬善文化视为己任,自觉做学生的表率,全面提升了教师的师德水平,促进了善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

有人说,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组织架构和操作流程的设计优化上,而管理的艺术性则主要体现在对组织中的人的影响和激励上。对于学校管理而言,必须兼顾二者,否则,要么会因管理的科学性不足导致工作没有规范、效率低下,要么因管理的艺术性不足带来对工作热情的降低、甚至干群关系紧张。针对当时学校管理涣散、人浮于事的现状,学校选择从建章立制、确立规则入手,科学设计学校各项制度,优化教职工岗位设置,大胆引入教职工全员岗位竞聘机制,激发了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以后又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本着重心下移、阵地前移、减少层级、提高效能的原则,对中层管理岗位进行重新设置,例如撤销教导处,设立课程管理处和七、八、九年级三个教学处,均直接有分管校长领导,提高了中层的执行力。每个副校长除分管工作外,再分包一个年级,建立了校级领导有分工、有合作的网格化管理格局,堵塞了管理漏洞,改变了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弊端。这种由教职工到中层再到校级层层递进式的管理体制以及流程的设计优化,切实提高了管理效能,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人们常说学校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在笔者看来,建立科学的制度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最重要的前提。什么是以人为本、尊重教师?还给教师岗位自主选择权、公平公正知情权、履职尽职工作权、专业成长发展权等项权利,就是对广大教师最大的尊重,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激励。

回望善文化教育的每一步,笔者都心潮澎湃,感到由衷的欣慰。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这仅仅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传统文化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站在教育的视角,对照《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来审视善文化教育,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但因为有了第一步的成功经验,相信以后的探索之路定会披荆斩棘,再结硕果。

[1]王玉玺.滕国春秋·序.济南:齐鲁书社,2009.12.

[2]《孟子·滕文公上》.

[3]孔凡海.弘扬善学,以善育人.当代教育科学,2011,(8):40.

[4]王思婷.为善兴学:彰显文化教育生命力.中国教育报,2012.6. 20:7.

(责任编辑:张斌)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善文化教育的深化与实施研究》(编号:2013JZ079)研究成果。

孔凡海/枣庄市特级教师,高级教师,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课题主持人

朱绍经/枣庄市教学能手,一级教师,滕州名师,滕州市学科带头人,课题主要研究者

猜你喜欢
学校课程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谁远谁近?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