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晓利
(黄河科技学院商贸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6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原经济地区建设的重大问题。三化协调发展就是要探索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路子,必须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所谓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落后的传统农业因而逐渐转化为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现代化的农业(李海玉,2012)。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问题就是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而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首先是农业的规模化,农业规模化即意味着土地规模经营,要求农地的集中化,而土地流转后的大规模经营需要购置的大型机器设备、雇佣员工以及生产基本投资等,必然产生大额信贷需求,没有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单纯依靠农民的现有储蓄基础很难实现。其次是农业的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实现所需要的龙头农业企业的培育、农业科技的投入等,离不开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相比过去规模扩大、空间扩张、速度推进型的城镇化发展步伐,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内涵应该是全面性的,包括人本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的全面、协调、和谐发展,其主旨在于城乡的统筹性、工农的互促性、资源的可持续性(朱远思,2012)。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联系、良性互动,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因此,与传统城镇化仅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其他行业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城市集聚效应,注重城市生态与发展的持续性,必将产生新的金融需求。其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农民的市民化,仅仅解决现有已转移至城市的农民工相应产生的硬件设施建设资金,就是一笔巨额的资金需求。再考虑2020年中原经济区城镇化率实现50%的目标,又会有大量新的人口涌入城市,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将不断加大。
从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出发,新型工业化的实质就是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按照“生产与生态平衡,发展与环境和谐”的原则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促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裴平,2003)。谷建全(2012)认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要加快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战略型新兴产业、加快用信息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因此,相比传统工业化模式,新型工业化需要更多金融服务给予支持。
虽然部分金融机构已经专门针对“三农”进行了相应改革,政府也出台了相应政策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但是,目前主要在规划起步阶段,很多措施还未实施,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着,具体表现在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给的缺口。从金融需求来看,农业规模化要求农地集中化,农业产业化要求培育农业产业企业,在这些过程中必然产生新的金融需求,包括购置大型生产设备、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雇佣专业员工、甚至技术研发等相关信贷需求,不仅仅是单纯的信贷需求,相应配套的金融服务都会逐渐产生。从金融供给来看,第一,进驻农村的金融机构太少,金融产品单一。农村现有的金融机构,基本上只有农村信用社,大部分金融机构都最多延伸至县域,未进驻到农村,目前80%的县尚未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也大多只是提供单一的信贷需求,即便是信贷需求,也只能基本满足农户零星、小额信贷资金需求,对于土地流转后规模化经营产生的大额信贷需求却很难满足。更不用说诸如资产管理等其他金融服务了。第二,针对专门的农业金融服务的创新不够。由于农村财产所有权包括宅基地、耕地等都属集体所有,很难办理有效抵押,这样按现有银行贷款担保制度,办理有效抵押在农村就很难行得通。探讨专门针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创新型的金融服务新业务,需要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但是目前金融机构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只有农信社进行了一些措施改革,其他银行未见有具体措施。
根据河南省“十二五”规划的初步考虑,河南省2015年的城镇化率目标为48%,根据这一目标,胡海峰(2011)利用回归模型测算出2015年之前各年的城镇化率及基础设施投资估算值,并根据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各渠道资金来源及基础设施所占比重的历史数据,得出2015年之前各年的基础设施资金供给额及缺口,测算结果显示,河南未来几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所需投资需求和实际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资金供给存在着不小的资金缺口,五年来这个缺口合计达3693.8亿元。如何多渠道、创新性地开拓新办法满足这个资金缺口是今后政府以及金融机构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第一,新型工业化建设资金需求大,但现有融资渠道狭窄。传统工业企业多数是资源消耗性企业,产量高但资源消耗也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且不注重研发与人才的培养。新型工业化要改善这些问题,相应地就会产生治理污染费用、研发费用、人才培养费用等资金需求,依靠传统的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方式很难弥补这个资金缺口。因为工业企业往往更多是一种“短期资金需求”,银行放贷审批更多是一种“谨慎经营原则”,从而导致工业企业的资金缺口得不到满足,由此有限的资金只能用于保障基本的生产需要,显得相对“次要”的污染治理、人才培养等问题就被搁置了。
第二,新型工业化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欠缺,地方政府有待进一步发挥统筹规划协调作用。目前一些符合新型工业化模式的工业企业都会有相应的金融服务需求,可是金融机构并不能很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即便是了解,根据金融机构自己的标准,可能也很难给予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作为三化协调的主导,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地方政府现阶段尚未将培育新兴工业化企业和金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共赢。
第三,现有金融支持多数仅限于资金支持,缺乏金融深化。现阶段无论是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还是银行层面的政策支持,都主要体现在资金的支持,而其他金融服务并未体现,这对于工业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都不利。
第四,现有金融支持多数仅限于银行业的支持,缺乏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支持。目前和地方政府签署合作协议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类金融机构,而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并未实施大幅度的金融支持措施。仅靠银行业很难满足新型工业化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需求。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多个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空白点。比如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农村社区、土地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生产,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中小城镇等,这些衍生的金融需求是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满足的。因此,需要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机构:建立服务于农村的农村社区银行,服务于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农村信用担保公司、农业投资基金等;建立服务于新型城镇化的城镇银行,服务于新型工业化的科技型企业、环保型企业的专项基金等。这样既可以更好地服务三化协调发展,又可以解决大量就业问题。
目前河南金融业与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在对外开放度方面差距尤为明显。因此,河南应在营造良好对外开放环境,加大对外开放度方面下大功夫。完善引进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面向国内外金融机构开展推介工作,吸引其来豫设立区域性管理总部、区域性功能中心、后台服务机构和分支机构。鼓励省外投资者参与河南省地方金融机构的整合、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支持地方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与境内外银行合资合作。需要注意的是,加大对外开放不仅仅意味着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更应该注重对外开放软环境的营造,包括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金融产业链条的延伸、政府政策的支持、金融人才的培养等。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省份,应注重加强对外合作,注重借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发挥在中部崛起中的龙头作用。
目前河南省的主导型金融机构仍然以银行为主,而反映股票市场发展和保险市场发展程度的资本化率指标和保险深度指标都较低,说明河南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优化河南的金融市场结构,一方面,鼓励发展资本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公司上市,促进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再融资,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质量。另一方面,还应该推进保险市场的发展。河南人口众多,但百姓普遍缺乏保险意识,或者有保险意识但不知道应该怎么去为自己购置保险,可以说保险市场还是具有极大的挖掘潜力的。应该加大保险的宣传力度,增强人民的保险意识,丰富保险品种,畅通购置保险的渠道,简化办理保险的手续。
[1]刘晓萍: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支持[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11(3).
[2]翟书斌、郭艳锋:金融成长与中原经济区发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3).
[3]耿明斋:对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几点认识[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12).
[4]郭小燕:世界“新型”城镇化趋势及其对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的启示[J].小城镇建设,2011(2).
[5]胡海峰、贾先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J].中州学刊,2011(5).
[6]石亭峰:对金融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11).
[7]李海玉: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5).
[8]朱远思:新型城镇化发展及其金融支持优化策略探析[J].企业导报,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