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模式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索

2014-03-29 14:35谭淑娟
当代经济 2014年8期
关键词:培训大学生企业

○喜 超 谭淑娟 白 莹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 昆明 650201)

从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看,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存在一些令人不尽满意的地方。特别是扩招后,高校学风出现了明显下滑,大学生心理素质不强和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引发的事件频频见诸报端。这并不完全意味着学生总体素质有所下降,更多反映了教学培养模式没有跟上时代步伐,对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充分,通过传统的管理和考试关卡已经很难将学生约束于学习和成才上,甚至暴露出一些与社会人才需求相脱节的趋向。因此,如何引入恰当的、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培养方式,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企业培训模式引入高校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评述

国内外企业培训模式的相关研究与创新层出不穷,无论是研究需要还是利益驱使,企业培训创新与实践的书籍和文献比都较丰富。从学者的研究方面,主要侧重于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培训模式的创新。如刘宝发、杨庆芳(2004)认为,目前企业模式主要存在系统模式、计划模式、过度模式、“国家培训奖”模式、咨询模式、持续发展模式和阿什里德模式等;李颖(2009)针对中小企业培训中的问题提出了战略过程模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组织的评估,主要指组织目标,组织优势和劣势的内部和外部分析;二是职能定位,指在一个更大的组织范围内考虑培训和开发的地位和作用;三是项目实施,重点在于项目实施决策,确保培训和开发计划能够成为常规管理方法的一部分。孙宁(2005)总结归纳了企业培训的8种方法,分别是讲授法、工作轮换法、工作指导法、研讨法、视听技术法、案例研究法、角色扮演法和企业内部培训法。这些研究从企业员工职业素养和技能提升角度进行了有益探索。这些企业培训模式的研究从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开展,迎合了企业管理的需求,没有上升到社会人才需求的高度,更不会涉及到提供社会“公共产品”的高校。

笔者通过在维普网设置关键词“企业培训”和“大学生”、“高校”、“教学”、“课程”、“人才培养”等搭配搜索,仅仅只搜索出聊聊几篇并非意义完全一致的研究文章。何军(2010)提出:企业培训模式常以小组为单位,将口头讲授、观赏视频、游戏娱乐、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及互动活动穿插在一起,“以培训效果为教学目标”,体现出良好的激励成效和教学效果。刘茂财(2011)、欧亚湘、欧文吉斯(2013)等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企业文化,是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需要不断优化决定的。经过在所属行业的多年沉淀,企业文化对于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职业纪律维护等方面有着高职院校无法比拟的优势。艾雨姗(2010)结合企业团队培训理论中的体验式模式,对学生职业素质训导模块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将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内容融入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国内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主要是从高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角度,研究高校如何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把企业培训模式引入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还只是零散的,研究的论文也只有寥寥数篇。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参与到企业模式的培训中,也取得理想的效果,引起了高校的广泛关注。如一些高校的辅导员带领学生参与团队训练、到企业参观实习,有些高校在学校设立拓展训练基地等措施,都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企业培训作为社会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异同

1、培训目标方面

企业培训是指企业为了提高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而实施的有步骤、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行为。其目的是帮助员工建立起符合企业发展的价值观,改善员工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方法,深度挖掘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的绩效和组织的业绩,推动个人和组织的不断进步,实现企业组织和员工的双重发展。高校人才培养主要是高校面向社会人才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意义上的教育目标。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到每一所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有不同侧重。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有了更为清晰的内涵,孙进(2011)在研究中指出除了创新能力、独立思考与工作的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关键能力之外,新时代人才还应该具备良好领导力,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所提出的特定要求和期待。这与企业培训注重教育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实现价值认同,培养员工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良好的心智模式、较好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2、培训对象方面

企业培训的对象无疑是企业员工,基本素质与高校大学生相比差距较大,其所能接受的教育内容对大学生来讲更容易接受。从面上讲,企业员工之间的层次和基础差异较大,对培训的灵活性要求更高,需要培训内容更有吸引力和形象化,这对习惯了标准化课程教学的大学生来讲,无疑更为有吸引力。

3、培训内容方面

高校的人才培养一般都有具体的培养方案,对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规定了具体的必修课、选修课的内容,在课程编排上普遍使用的三段式压缩课程模式,采用“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模式。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取舍以学科为中心,重视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但在大学生的领导力培养、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与此不同,企业培训以各类技能为重点,行动能力是企业更加重视的,特别是软性技能的培养,因为这些通用技能对于提高个体在社会中的适应性至关重要(杨天舒,2012)。因而企业员工培训内容有高校值得借鉴的方面。

4、培训方式方面

目前,一些学校对教学方法已经进行了很多积极的尝试,例如增加网络学习和建立项目学习小组等。但绝大部分高校教学仍然采取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有一步改进的空间。企业培训在这方面则要灵活得多,例如员工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来完成某些培训项目的学习和考核。另外,企业培训的课堂教学在班级规模上更小,教学互动方面要比高等学校做得更加成熟和充分,学员在互动中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要比从简单机械的传授中所学到的知识深刻得多。生动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有研究显示,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们对专业的兴趣度。如企业员工培训中模块化教学、素质拓展训练等等方式,能够让受训人充分参与其中,通过体验感悟知识,领会技能,从而内化于心,取得很好的培训效果。

三、高校人才培养应借鉴企业培训的优势方面

从科学角度来讲,高校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系统化必然要优于企业员工培训,但从与社会接轨,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角度来讲,企业培训模式也带给我们一些值得借鉴的新思路。

1、应吸收企业培训的先进理念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从培养专能人才向培养通用型复合型人才转变,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把人才培养方案放到社会发展需求的框框中来衡量,这样才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培养的人才必然绝大部分是进入社会,到企业工作。因而,将企业人才培养的理念,比如要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领导力、创新精神、责任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培养进行系统化安排,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2、应调整课程体系,注重能力培养

目前高校的课程设计已经有了一套非常系统的体系,但从课程的计划话来看,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动手能力培养不够,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甚至一些学生存在“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进入社会只有5%”的认识,基于这种认识,多数学生都是一种被动学习,并没有潜下心来做研究的动机。同时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懂得多少理论知识,而更注重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高校人才培养要着眼于社会需求,不断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调整课程体系,根据社会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课程体系,与社会接轨。

3、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形式

出于利益驱动,企业总是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和理念,企业培训所采用的最新培训方式往往可以为高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带来新的动力。如网络学习不仅节约成本,切符合员工学习的需要;“行动学习”思想不仅不会影响工作,且更容易提升员工的技能;素质拓展训练不仅能够吸引员工的参与度,增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且能够提升员工的领导力和创新精神、团队意识。

高校当前的教学形式依然主要是课堂教学,甚至大班教学,教学的方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同时,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凭借网络和移动通讯手段,知识获取的便利程度大大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为便捷和广发,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产生了较大的挑战。而从现实来看,有的教师教学内容多年不变,教学满堂灌,难以实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式方法必须将信息技术、角色扮演、团队合作、案例分析、集体分享等形式恰当的引入教学过程,通过开展体验式教学,从而实现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四、企业培训模式引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实践

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教学过程的控制改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实施效果的监测时间较长,因而课题组主要是在大学生课外素质拓展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项目组于2013年6月选择资助了没有开展过素质拓展训练的一个班级,利用一天时间开展了拓展训练。该班级共有66名学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虽然学生个体能力都不错,但集体凝聚力不强,团队合作意识不足,同学之间的沟通也不多,整体表现一般。结合班级实际,项目组与拓展训练公司商定了专门的训练方案,选定了五个训练模块:“破冰”、“断桥”、“孤岛求生”、“生死电网”和“团队墙”。经过一天的训练,学生有了真实的体验,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团队的力量。在持续观察该班级的情况,我们发现,班级的凝聚力强了,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高了,以前同学间的磕磕碰碰的事情发生的少了,班级的整体形象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另外,项目组成员全部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新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全过程,从训练的效果来看,整体效果很好,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团结协作的意识得到了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也有了很好的提升。

[1]喜超、谭淑娟、王云飞、倪峰:企业员工培训目标解析与培训模式选择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3(22).

[2]董雪:新时期大学生情商培养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3]刘明贵: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0(2).

[4]乔万敏、邢亮:开放式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视角[J].教育研究,2010(10).

[5]郭美兰:企业视角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4).

[6]郦波:借鉴企业人才培训模式 强化大学生就业培训[J].江苏高教,2008(1).

[7]游春元、晏峰、柴政:将企业培训模式引入大学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36).

[8]江汶聪:企业培训方法在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教育,2010(2).

[9]孙宁:企业培训常用的八种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

[10]林祝君:校企合作视域下企业培训课程的设计路径与方法[J].继续教育,2013(3).

[11]强苑莹、于海龙:美国企业大学教育培训模式发展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8).

[12]王志英:高校人才培养对接社会需求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5).

[13]江龙华:论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7(5).

猜你喜欢
培训大学生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