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东 蒋英杰
(1.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1; 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分段衔接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周向东1蒋英杰2
(1.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1; 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衔接培养是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高层次化发展需求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完成从中专到本科的过渡,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的素质,为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完善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中职; 应用型本科; 分段衔接; 必要性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以及经济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根据国务院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2011年出台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江苏省教育厅于2012年开始了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的探索。“3+4”就是其中一种培养模式,“3”是指3年制中职的培养,“4”是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本科培养。“3+4”分段衔接培养将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又拥有较高的学历,以满足社会对更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以上情况对“3+4”分段衔接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分析。
江苏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首位。但随着创新型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主导和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国贸专业为例,由于江苏外贸进出口的持续增长,对外贸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无论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还是中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是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三年制的中职教育是指中职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3年一贯制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而目前中高职国贸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艰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上需求的大量减少,而是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相对变高。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 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由于受教育的年限有限以及社会经验的缺乏,中高职国贸专业毕业生刚参加工作后明显表现是实际动手能力较弱,不能很快进入角色,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工作;② 不能熟练运用外语。从事外贸工作的首要条件是能够和国外的客户沟通,所以对外贸业务员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但是中高职国贸专业学生英语4级通过率极低,导致和国外客户沟通困难,不利于自身职业的顺利发展;③ 不具备专业任职资格。由于工作的特点,很多外贸岗位需要工作人员具有特定的工作能力,比如报关员、报检员等都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才能上岗,而中高职院校的国贸专业学生由于教育年限和教育深度的限制,很少有人能拥有这类证书,极大限制了毕业生的就业范围[1]。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入,传统就业观念也在不断地改变,一生只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情况越来越少,大多数人都面临着不止一次的变换工作。与之相对应,一个人已获得的职业技能已不能满足这种变化,也就意味着不可能通过一次性的教育就获得职业工作中所需的全部知识和工作技能,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培训,掌握新技术、新技能来满足不同阶段工作的要求,即需要终身学习(教育)。终身学习(教育)也成为高技能人才提升职业能力的理性诉求。
我国中高院校主要培养中专、专科层次高技能型人才,而应用性本科主要培养本科层次技术型、工程型人才。两种教育模式的目的都是为区域经济和各行各业培养实用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的人才,具有较为明显的职业定向性的特征。两种模式的最大差别是本科和中专、专科的区别。
由于中职学生是直接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造成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对初中生的入学吸引力较低,甚至有人将中职教育称之为“差生教育”、“贫困生教育”。在学生进入中职后,学生只能限制于职业的教育,并确定自己终生中职学生的身份,失去了进一步提升的机会,所以,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过早限定了学生发展空间,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不仅如此,我国中职教育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一是将学生尽量培养成专科式,甚至是本科式的人才,主要表现为沿袭普通高等教育与学科体系,将学习内容压缩传授,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二是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传授。而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既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又忽略了理论课的必要支持,对学生的持续发展不利。
我国面临的产业转型升级必然对高技能人才的岗位技能、职业能力、社会适应性均提出了极大挑战,终身教育就成为高技能人才提高其职业能力的理性诉求。而为了缓解社会劳动力就业结构矛盾,必然要为高技能人才的升学和终身职业发展提供相应的配套措施,所以教育制度的革新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技能人才架构成长的“立交桥”。而中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3+4分段培养”模式正是这种革新的体现,其目标是为高技能人才提供升学通道,最终达到开发和提升劳动者的职业能力的目标[2]。
中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种形态。理论上讲,高职教育应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种形式,而这三种形式之间应该存在一个比较合理的相互衔接和贯通的体系,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其自身实力,满足社会各界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而且还能为教育需求者提供更宽泛、更有个性的教育选择机会,使得中高职教育达到一个完整的形态[3]。
而目前,我国的中高职教育主要还是停留在中专、专科教育层次上,虽然已经有一些衔接模式的存在,如专转本、专接本的教育模式,但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中职和应用型本科衔接体制,同时,中高职教育主要还是沿袭本科学科型的教育模式,只是本科教育的一种特殊的补充形式,但又不具备本科教育的水平,因此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可以看出,中高职教育是与经济活动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它必须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具备自己完善的结构体系,这也是中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中职教育仅停留在中专层次上,既不能满足经济社会需求,也不符合中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中高职教育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在现有基础上适当发展从中专、专科向应用型本科的过渡,最终完成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人们对高职教育的偏见,同时可以提高中高职学生的自我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便利,从而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我国中高职教育发展中一些不合理因素的存在,导致中高职教育的发展远远跟不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中专教育向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过渡,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个衔接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推进中职向应用型本科衔接的制度改革,为衔接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中职院校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解放思想,加强相互间的密切合作,实现教育观念的改变,推动我国中高职教育的发展。
[1] 程培堽.高职国贸专业建设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基于麦可思调查数据的分析[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3): 63-66.
[2] 鲁武霞. 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观念桎梏及其突破[J]. 高等教育研究, 2012(8): 59-64.
[3] 钟云华. 对高职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探讨[J].职教论坛, 2011(15): 12-14.
Necessity Analysis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3+4" Period Link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ZHOU Xiang-dong1JIANG Ying-jie2
(1.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China;
2.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The training model of "3+4" period link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is a new educational mode for the social need of high-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transition from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ies to undergraduate studies may improve students' quality, and also promote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period link; necessity
2014-05-10
周向东(1968-),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国际贸易
G 710
A
1672-2434(2014)06-0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