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承和创新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03-29 07:25李敬晶
大庆社会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优良传统大庆作风

李敬晶

(大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黑龙江 大庆 1630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庆的创新,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庆培育和践行的承载形式、表达方式、包含内容、培育途径、实践效果的创新。这是动力之源。继承主要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党的优良作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些优良传统文化、作风和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基础、根脉和源泉。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庆的培育和践行,必须把继承和创新统一起来。

一、培育和践行需要创新

(一)创新是一切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对原有事物和存在状态的打破,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了新颖,包括精神的、社会的、物质的有价值的成果的认知和行为活动。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企业、一个个人,都要不断进行创新,不创新意味着落后,不创新意味着后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梁启超在《论科举》中说:“大变则大效,小变则小效。”纵观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人类社会的一切发展、进步都同创新紧密相连。30多年来,我国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与我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是分不开的。我们只有勇于创新,才能更好、更快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加速科技进步,增强综合国力,有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项关涉全党全民全社会的重大活动,要想达到活动的目标,必须靠创新的推动。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改革之任,人人有责。”我们必须以创新为动力,深化改革,以最大的努力搞好创新,争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取得最佳的效果。

(二)内容的丰富和完善要求创新

党的十八大倡导的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的“24字”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1]价值观的内容,在党和国家以往的重要文献中,在众多的学术论著中,不是没有过表达,但在我们党、国家、民族的历史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作这样全面、系统、简明、经典的表达还是第一次。新的内容更多的是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表达新形式。由新内容所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的形式、表达的方式、培育的途径、践行的路径等,都会有新的变化,要求形式更新颖、方式更多样、途径更全面和路径更系统。例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微”字上下功夫,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传播社会正能量;利用文学艺术形式、公益广告等,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同时,在宣传上要突出重点和区分层次,注意贴近性和接地气,力求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实践无止境创新永远无终点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时指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践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创新也永无止境。[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永无止境的循环往复过程。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以往的基础上,又生发出了一系列新的内容,随之在承载形式、表达方式、培育途径等方面,也会有新的变化。这样循环往复,不可穷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样的不断创新中,内容不断得到升华,人们的道德情操得到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果不断积累,推动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

二、中华传统文化是根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符合民族心理、反映民族特性,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二)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可以继承创新的内容

习近平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厚德载物、包容会通”“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勤俭廉政、精忠爱国”“仁爱孝悌、谦和好礼”“克己奉公、修身慎独”“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等精神,通过继承创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正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吸收了其中有益于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部分,才形成了“24字”的内容。

(三)要大力的深入挖掘、继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

其一,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其二,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形成长效机制。要采取上传统文化课、道德大讲堂等多种形式,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重点在各级各类学校,分阶段有序地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所有受教育者,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三,搭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的物质载体和实践平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积极组织爱心公益活动、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感受传统美德并受到教育;在学校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三、党的优良作风是源泉

(一)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内涵

党的作风,既是党的性质、品格的体现,也是党的追求和行为准则的体现。党的作风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党的干部生活作风等。我们党的作风的提出和形成有个过程,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在我党历史上,1941年9月10日,毛泽东在《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中最早使用了“党风”的概念。1942年2月1日,在《整顿党的作风》中阐述了党风的含义。1945年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即党的“三大作风”。在1949年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发扬两个“务必”作风的要求。在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上又提出了关于作风建设的一系列要求。邓小平等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1982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作出了《关于加强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又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八个优良作风”。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出: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即“三严三实”的作风。党的作风体现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都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的精神。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优良作风一脉相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的优良作风二者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自己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的挖掘和利用,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升华和提炼。党90多年的奋斗岁月谱写了民族精神的生动画卷。党的光辉历史印证了什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培育和践行“爱国”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离不开发扬我们党的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的全部,因而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同样离不开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的契合于党的优良传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这些内容就是党的优良传统的写照,在党的优良传统中都能找到这些元素。党的优良传统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历史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优良传统的具体化和生活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是共产党人忠诚于祖国、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诚实守信优良传统的继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

(三)在培育和践行活动中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其一,党员干部要引领带动。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党员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作出表率、见诸行动,就是重要的导向和最有说服力的教育。实践证明,我们党抓作风建设,坚持领导带头、党员干部带头,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就能带动整个社会出现新的气象。因此,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必须抓好党员干部这个重点,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引领带动作用。其二,要抓好结合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和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一起布置、一起学习,尤其是党员和党员干部更要结合好。其三,要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办宣讲班、参观党史展览、请英雄模范人物作报告,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其四,要完善培育和践行机制。要建立学习导向机制、舆论引导机制、激励机制。要把方向引导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把舆论放在宣传鼓劲上,把机制定位在提供制度保障上。

四、大庆精神是特色优势

(一)大庆精神是大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内容,对全党全国全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但在更细化的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并不都完全相同,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呈现出多样性来,大庆也是如此。在内容上,带有石油的“味道”,留有石油大会战的历史标记,饱含着为祖国奉献石油的精神品格,充满着石油人夺取二次创业胜利、保持石油稳产高产、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石油城市的无限激情。在语言表达上,具有经典性和行业性,语言类型多样,语言特色鲜明,美学特征突出,语言功能独特。体现了阳刚美、形象美、简洁美,胸怀大志、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大庆精神的一系列语言,起到了概括主旨的凝练性、政治教育的生动性、社会接受的广泛性和感情表达的抒情性的功能。[3]在载体上更体现了石油人的特色。如: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见证意义的大庆油田第一口井——松基三井、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以及即将建成的大庆党史展览馆等工业遗迹(址)、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4]

(二)大庆精神是大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

大庆精神是大庆本土的内生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庆表达。大庆人对自己创造的精神,内容更熟悉、语言表达更顺畅、发挥起来更自如、培育和践行会更自觉。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大庆人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会以高度的自觉将其纳入其中。大庆精神有多年形成的铁人纪念馆、历史陈列馆等24个承载载体,可继续发挥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和创新。高水平的宣传、研究大庆精神队伍,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学习、宣传、研究的组织保证。大庆的英雄群体,是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这些都是大庆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不可多得的优势。

(三)大庆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的做法

大庆精神虽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庆表达和实践,但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大庆的实际,采取多种方法将党的十八大倡导的“24字”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落到实处,进一步丰富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庆的表达、培育和践行。其一,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学习、宣传、弘扬大庆精神的内涵统一起来,以“24字”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将其内容纳入大庆精神之中,不断丰富、创新、发展大庆精神。其二,将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途径与学习、宣传、弘扬大庆精神的载体和途径统一起来,发挥大庆精神载体的作用,赋予大庆精神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内容,扩大学习、宣传和弘扬大庆精神、畅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其三,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的强度与学习、宣传和弘扬大庆精神氛围的力度统一起来,使二者融为一体,持续开展“书香大庆”“礼仪大庆”“诚信大庆”“文明大庆”等创建活动,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氛围强势。其四,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与学习、宣传和弘扬大庆精神的典型统一起来,典型不仅要体现大庆精神,更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要求。其五,将检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与检验学习、宣传和弘扬大庆精神的标准统一起来,做到两个标准相一致、两个成果一起要,统一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效上。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经济日报,2014-02-26.

[3]李敬晶,张志军.大庆精神理性透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291-295.

[4]张文斌,陈立勇.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培训资源的界定及其价值评价[J].大庆社会科学,2012,(01):25-27.

猜你喜欢
优良传统大庆作风
李大庆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优良传统与执政经验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缅怀革命英烈 继承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