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朝霞
(福州大学 工会,福建 福州 350116)
高校工会助力培养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析
倪朝霞
(福州大学 工会,福建 福州 350116)
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健康向上,但也存在部分教师价值观分化和信仰危机的状况面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从工会的视野,师德助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感情关怀助力,培养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业务指导助力,有效激发敬业精神;政策支持助力,积聚事业发展正能量.
高校工会;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路径选择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代表着高等教育的希望和未来.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水平的高低,对高等教育的教书育人、改革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正确引导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方向、不断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水平,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也是高校工会应该思考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发展目标、价值导向、道德准则上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凝聚中国人民的力量,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思想舆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也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尝试从高校工会的角度,助力培养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路径选择.
当前,我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主体健康向上.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代的变更,有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出现了价值观的分化与信仰危机.网络技术的全球性、开放性及管理不足也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产生了深浅不一的影响[1].在青年教师刚刚步入社会,对复杂社会局势认识不够,人生观和价值观仍在摇摆不定的时候,极容易出现少数青年教师背离社会主义价值观,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而产生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判断与选择存在矛盾,价值取向功利主义色彩明显;职业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等等状况.
少数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的分化与信仰危机直接影响高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因此,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显得尤其紧迫.然而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青年教师群体重视仍然不够,工作方法相对单调,针对性、实效性和统筹性不强.各职能部门因业务范畴的局限性,表面上貌似齐抓共管,实际上缺乏必要的配合机制和明确的职权划分,不能有效统筹青年教师包括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家庭在内的全面协调,形不成管理合力,使得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处于尴尬的境地,而如何走出这种困境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工会作为兼具政治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等功能的综合性组织,已经逐渐从传统的教职工俱乐部向立体全方位参与学校决策过程的转变,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内涵也从主要关心教职工的福利待遇转向关心学校改革发展大局上来.从政治角度讲,工会是连接党和广大教职工的桥梁纽带,可以为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奠定群众基础;从经济角度讲,工会具有调节生产关系、满足教职工生存和安全需要的职能,可以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从社会和文化角度讲,工会具有归属需要和自尊需要职能,可以满足教职工基本生活、社会交往、自我实现等不同层次需要,有助于提升家庭幸福、个人幸福的指数.基于上述功能,工会作为助推器的角色,可以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包括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等,建立联动机制,从各个方面关心支持青年教师,解决其后顾之忧,引导青年教师逐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 马克思主义是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广大青年教师只有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准确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形势,才能在广大青年教师中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永远紧跟党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
只有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才能够把广大青年教师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2],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青年教师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质,强化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职业观.
2.3 中国精神是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髓
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在高校青年教师中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可以增强青年教师的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3],教育他们把个人目标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追求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3.1 师德建设助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
当前,部分高校教师考核机制偏重科研成果等刚性指标,在这种导向下,教师往往惟学术是举,忽视师德的养成和提高.另一方面,纵观我国师德规范的规定,基本上是笼统、操作性不强的理想化的口号式概念,这使得教师对于应承担的职责义务概念不清、边界不明,反而成了“无章可循”,弱化了师德的作用,客观上干扰了青年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
3.1.1 加强师德宣传教育.高校工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通过对教职工举行师德学习宣传培训等多种教育形式,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化青年教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通过开展有关文化活动,在高校青年教师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3.1.2 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在国家师德法规基础上,高校工会可以根据学校特色,进一步细化量化和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具体的、指导性、鼓励性和约束性的师德制度.换句话说,应该对高校教师提出一个道德底线的参考标准而非一个不可及的终极目标.比如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具体到“要言而有信,不得当众发火,记住学生姓名”等,指导教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内在培养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信仰和服务精神.另一方面,还要跟进科学的师德评价制度,建立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和管理干部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同时重在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提高师德自律性.要在广大青年教师中推进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讲坛活动,定期召开青年教师爱岗敬业沙龙研讨会,增加认同感归属感.组织开展研讨,交流心得体会,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青年教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创造伟大、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要深入开展青年教师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发扬学术诚信,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建立师德导师制,邀请德艺双馨的老教授开展师德师风典型报告会.组织各种“忠诚履职,爱生乐教”主题师德征文、演讲比赛和座谈会,使学习宣传教师道德模范常态化,在青年教师中树立师德师风楷模[4].当然,正面的宣传引导固然重要,合理的监督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师德投诉平台,收集学生和社会的投诉,通过教师伦理委员会进行评议协调,促进师德自律化.
3.2 感情关怀助力,培养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助于培育青年教师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树立为社会主义奋斗的共同理想.
3.2.1 生活上要关心爱护.高校工会要协调职能部门通过设立校领导接待日、开展“大走访”活动、校长与教师面对面、机关部处与学院结对子活动等,充分发挥高校工会、关工委等组织的优势,主动与青年教师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工作、生活、思想状况,力所能及地解决高校青年教师在婚恋、夫妻分居、住房安排、子女入托上学、健康体检等生活上的问题[5].对于青年教师最关心的住房问题,要采取灵活的政策,如就近租房、给予房租补贴、组织申购限价房、团购商品房、发放一次性购房补贴等多种形式破解青年教师住房问题,满足青年教师住房需求.还有子女上学问题,也是青年教师十分关切的问题,高校工会要积极多方联系,尽量满足他们的入学需求,想方设法多做解后顾之忧的工作,提升青年教师对学校的事业归属感,使青年教师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认同感.
3.2.2 工作上排忧解难.高校在为引进的青年教师提供安家费、购房补贴以及科研启动费的同时,工会还要积极为新教师做好细微周到的服务.如汇总有关职能部门的相关政策和办事流程,制作中青年教师服务发展手册,发放“人才服务卡”,为他们提供学校关于项目申请、人才培养、聘任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奖、申请公租房等相关政策和资源.协调科技部门组织科研项目申请指导讲座,从项目构思到申请书撰写给予具体指导,以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申报青年国家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在信息交流、科研立项、经费资助、进修深造、提供实验室及设备等工作条件上尽可能协调相关部门提供便利条件,让青年教师更快地融入学校,安心工作,努力工作,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追求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3.3 业务指导助力,有效激发敬业精神
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处于事业起步阶段的现状和实际需求,高校工会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他们开展业务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从而增强凝聚力,激发敬业精神.
3.3.1 强化各种培养措施.工会联合人事教务科技等部门通过实施岗前培训、教师资格认定培训、外语培训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科研关和实践关;实施“博士工程”、“人才队伍国际化建设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等,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提高学历学位,培养丰富的现场实践经历和海外研修经历,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国际化水平,为他们提供知识、技术乃至道德提升的良好环境.
3.3.2 重视优秀教师传、帮、带.工会联合关工委教务科技处一道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6]、助教制和名师、教学能手公开课项目,开放名师课堂,开展校外名校名师来校讲学活动等,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和老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并通过团队吸纳、梯队建设、设立青年专项基金以鼓励自由探索等方式,强化对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3.4 人文教育助力,营造浓厚和谐文化氛围
3.4.1 加强文化素质拓展.高校工会通过举办教工趣味运动会、球类竞赛、书画摄影作品展览、演讲比赛、中华经典朗诵、文艺汇演、广播体操比赛、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素质拓展活动,通过实施校园文化重点建设项目,改善校园人文景观,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营造浓厚的文化环境.
3.4.2 创新工作载体.高校工会可结合岗位练兵活动,开展岗位技能比赛.如通过举办青年教师“最佳一节课”竞赛、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评比等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教学科研技能和自我风采的平台,增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趣味性、渗透性和感染性,让青年教师在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焕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凝聚、激励和调适青年教师的身心,提升青年教师的团队精神和自身素质,增强主人翁意识.还可通过设立“青年先锋岗”、“青年雷锋岗”、“青年文明号”等,让青年教师比有标杆、学有榜样、赶有对象、超有目标.
3.5 政策支持助力,积聚事业发展正能量
3.5.1 提供政策配套支持.高校工会通过教代会形式提议起草通过相关的政策措施,从科研经费、工作环境、晋升机会等配套政策措施上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鼓励他们潜心教学和科研.如对新聘用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实行头三年不考核的保护政策,保护其学术生涯初期的热情和创造性,提供并保障工作和生活条件,让他们心无旁骛投入到工作中.又如为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人选配备助手、协助组建团队等.
3.5.2 建立青年教师激励机制.高校工会要参与设立和评定各种青年教师专项奖励基金,鼓励他们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争取多拿奖项,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效果.这样的良性循环可以让青年教师无暇也不想兼职校外第二职业,也有益于师德的建设.如设立杰出青年教师励志奖、教学新秀奖、学术新人奖、教改和科研立项奖、论文奖、教学成果奖、竞赛奖、成果转化奖、讲课效果奖、文体活动奖等,充分发掘青年教师的潜力,表彰他们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取得的突出成绩,以利于培育学科后发优势.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于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定期行孕期检查的肥胖孕妇160例。纳入标准:①单纯肥胖孕妇;②孕前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③单胎妊娠孕妇;④骨盆外测量值正常。排出标准: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免疫性疾病者;②习惯性流产;③年龄<20岁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肥胖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1~36岁,对照组年龄22~34岁。两组肥胖孕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孕妇及家属知情同意,且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
3.6 实践平台助力,承担社会责任
3.6.1 倾听青年教师的呼声.高校工会在定期进行的教代会和工代会换届选举中,要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参政议政面,适当扩大青年教师代表的比例,让他们有更多的发言权,特别是要让他们参与到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规章制度的制定中,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这样不仅能检验政策的有效性,还能为出台符合民意的政策提供前置性的路径.同时,还要建立教代会闭会期间青年教师代表巡视制度,让他们以主人翁姿态置身于学校的改革发展中,增强其自豪感.
3.6.2 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高校工会要坚持与青年教师专业特长、职业发展、服务社会等相结合,充分利用工会行业分布面广的优势,牵线搭桥,创造条件,积极为青年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搭建平台[7].如组织青年教师组成“博士科技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创业实践,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学习考察,志愿服务社会,到农村、企业开展对口技术支持,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知识服务生产实践,使青年教师从中感悟并主动承担起青年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责任.
通过以上路径,在潜移默化中凝聚正能量,产生向心力,使青年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趋同感向认同感转变,从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逐步上升到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乃至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从而进一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于康蓉.加强在高校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208-209.
〔2〕刘志和,商奎.浅论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2(4):68-69.
〔3〕佟子龙.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教育与探索,2007(2):708-709.
〔5〕郭秀莲.高校工会如何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作用[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8):126-128.
〔6〕杨利萍.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57-158.
〔7〕张立涛.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4):57-59.
D412.6
A
1673-260X(2014)03-0160-03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JA13076S);福州大学科技发展基金(社科类)(12SKQ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