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消息写作的误区及突围

2014-03-29 06:08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导语消息会议

章 权



会议消息写作的误区及突围

章 权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

写会议消息看似简单,写好较难。目前在会议消息写作中仍存在选择角度不佳、深度不够、言之无物、标题平淡和导语缺乏新意等误区。写好会议消息应从精心选取角度,注重深度挖掘、认真制作标题、力求写好导语和创新表现形式等方面入手,把会议消息写得更新、更活,达到更好的传播效应。

会议消息;写作;误区;对策

“消息是新闻文体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传播媒体向社会输出新闻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公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来源。”[1]其基本特征是:新、活、短、快。从消息的概念和特征可知:会议消息,即是对会议的简短报道。

如何写好会议消息?多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过苦苦探索,也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但时至今日,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在以消息体裁报道会议时仍存在着一些误区。研究会议消息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质量,不仅能使新闻工作者面向基层,转变工作作风和改进写作文风,而且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会议消息写作中存在的误区

(一)选择角度不佳

会议消息虽然有它的基本结构,但并不是不可变化的,作为会议来说,或是传达上级指示精神或是通报有关情况或是安排布置工作,记者在采写时就应努力捕捉其中的重要内容和让受众感受兴趣的兴奋点,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寻找报道角度。尽管开展新闻工作“三贴近”和“走转改”活动已很长间了,但出于多种原因,有的记者在报道会议时,像架照相机一样,把内容原原本本照下来,眉毛胡子一把抓,无主次之分,当然达不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二)深度发掘不够

有的记者在报道会议时,拿着材料就开溜,不去弄清楚会议召开的背景和要解决的问题,会后按时间、地点、出席会议的领导按职位高低一一罗列出来外,把主要导讲话、分管领导讲话、部门领导讲话用1.2.3阿拉伯数字写出,这种程式化、摘抄式、像开“中药铺”式的“八股”文章,与其说是会议消息,倒不如说是一个会议纪录,这种缺乏深度的报道,除了告诉读者少得可怜的表面信息之外,更不能带给读者更多思考和起很好的舆论导向作用。

(三)标题制作平淡

在稿件中,新闻标题具有概括、评价新闻内容和引导读者阅读等主要功能。“标题作得好,犹如画龙点睛,可以使新闻大为增色。有的读者对新闻的具体内容早已记不准了,但是那些脍灸人口的标题仍留在记忆中,甚至成为生活里的座佑铭。”[2]

有的记者在写会议消息时,标题没有好好提炼,草草了事,不管什么会议,都千篇一律地写成“××市举行××会议”或“××会议在××成功举行”,会议的名称越长,标题的字数就越多。平淡无奇的会议消息标题,怎会吸引读者?

(四)导语抽象模糊

新闻导语即新闻稿件的开头部分,它是用最简短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和最富个性的内容。导语也是吸引受众的重要因素之一,新闻导语写得好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记者的业务水平。在一些会议报道中,导语写得抽像模糊,让人读了不知所云。如某报的一条会议消息,本是通报单位职工调资晋级情况,但记者在写作导语时,没有把读者最关心的调资晋级结果放在开头来写,而是把出席会议的七八个单位领导和部门领导的名字写上,这些内容正是读者不感兴趣的;除此之外,有的导语用一连串“为了”和一连串的“在……下”,也有的不厌其烦地交待背景材料,更有甚者,还在导语中用一大堆学术用语和专业名称。这些写法膨胀沉重、刻板老套,模糊抽象,不仅说不清事实,而会让人如坠五里云雾,当然也很难吸引读者。

(五)语言冗长枯燥

会议消息语言冗长枯燥,没有新意,也是不受读者欢迎的。

新闻面对的是普通受众,简明扼要、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会让受众耳目一新。在新闻报道中,专业术语和学术用语会增加受众的阅读成本,呆板、生硬、抽象的语言,将会使读者敬而远之。例如,一个小单位开会也是“隆重召开”,部门领导对某件事的关注非要“高度重视”,一个几十人参加的会议少不了“掌声如潮”……如此写下去,一个本可以用300字写清楚的消息,偏偏用了1 000多字,似乎这样才足以显示自己的才华或对会议的重视。其实,用最简短的文字,把复杂的问题说清楚,才能体现记者的真正水平,越是官腔十足、假大空长的语言,越是让受众难以接受,这样的稿件没有亲和力,也没有生机与活力。

二、突围会议消息的写作误区

消除会议消息写作误区,认真写好会议消息,对及时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服务群众、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进一步拓展新闻媒体影响力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突围这些误区,本人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精心选取角度

“新闻角度,是指作者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的侧面,从同一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比较,去报道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个性特点和思想意义。”[3]对任何问题的分析解决,从观察入手,才能找到解方法。有的会议内容较多,有的记者在写作时,总希望把会上的内容,特别是领导讲话全部报道出来;也有的在导语中把领导职务首先交待清楚了,可第二段、第三段和凡有领导出现的地方,仍要重复交待领导职务,这样,不仅违背新闻规律,而且浪费受众的时间,冲淡报道主题。作为记者,应从会议内容中选取最重要、读者最关心和最富新意的内容进行报道。譬如,大学校园每届学生毕业要举行毕业典礼暨欢送会,每次会议的程序和内容都差不多:通报本届毕业生总体情况、颁发毕业证书、毕业生代表讲话、在校生代表讲话、教师代表讲话、校长讲话等,这些讲话的内容也“年年岁岁花相似”,要写出新意,确实有难度,但仔细思考,如果把本届毕业生有多少人获得省(市)级优秀大学毕业生、有多少人毕业论文获奖、有多少人考上了硕士(博士)研究生、有多少人找到了满意的工作等作为重点来报道,显然信息量大得多,也有较强的可读性;又如,2009年12月,重庆万州区周家坝办事处召开就业工作总结会,会议材料中提到,该办事处社保所建了一个就业QQ群,把下岗职工的技能、特长和求职意向公布出来,根据具体情况推荐就业岗位,通过这种方式,一年来就已成功地为辖区三千职工找到工作。记者从这句话中找到了新闻点,以“QQ群为媒:为三千职工找到饭碗”为题写出消息刊发在《三峡都市报》上,短短的500余字的稿子,成了一个社会亮点,引起了很好的反响,此稿件后来获得了“中国地市报好新闻二等奖”和“重庆市好新闻一等奖”。

很多经验表明,写会议消息,得到材料后不要按老套路去写,要将材料仔细分析,去粗取精,从中寻找亮点。很多会议中的亮点就是社会亮点,找到了社会亮点,就找到了新闻亮点。“善于进行社会亮点报道的记者,往往能够盯住‘亮处’,围绕‘亮处’做文章,亮点大多是人们关心的地方,所以,报道也就容易出彩了。”[4]抓住社会亮点报道,也就选好了角度。

(二)注重深度挖掘

新闻记者一个重要的能力是发现能力,生活中,一些事、一些人和一些现象,在一般人眼里看来就显得平淡,可经有的记者报道之后,往往就成了奇人奇事和奇特的现象,这就是记者的发现能力。近年来,改变会议新闻报道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仍未收到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除了一些比较特殊的原因之外,更多的则是记者或通讯员没有很好地从会议中去捕捉那些有特色、有新意的东西。正确的做法是,记者应以一双发现的眼去深入挖掘会议材料,弄清会议的背景或将要达到的目的,带着疑问去思考、带着思考去写作,这就是很多学者所说的“跳出会议写新闻”,能做到这一点,写出的会议消息就会有新的思想,给人新的启示,令读者耳目一新。如某地新建一座大桥,举行通车典礼大会,一般记者就会这样写:某月某日大桥通车,某某领导出席典礼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如果记者摒弃这种模式,深入挖掘这条铁路修建过程中动用了多少人力、财力和物力,大桥建成后将对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带来哪些重大变化等,这种写稿,就比前一种写法高明得多,稿件的高度和深度也不一样。

(三)认真制作标题

新闻标题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今媒体众多,特别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每天接受的信息是海量的,加上各种激烈的竞争,人们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没有更多的时间仔细阅读报纸,更不可能去关注每篇稿件,很多人关注新闻稿件,往往是由标题引导的,一个好的新闻标题,总会让受众眼球一亮,让人们从众多的信息中选择出来读下去。因此,写会议消息时,应在标题上多下功夫,围绕“亮点”、“新意”、“特色”制作标题。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通过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第二天,全国很多报纸都以《引导一批本科高校转为应用技术型》为主标题,刊发会议消息,“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成了人们的关注重点,在标题上体现,很好地引导了受众。

写会议消息时,也可先写好内容,最后拟出几个标题,仔细斟酌,择优而取,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四)着力写好导语

新闻导语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晋代陆机说“立片言以居要”,著名记者范长江也说过:“新闻写作对导语的要求很高,要写得有魅力,令老百姓看了非读不可。”英国新闻学家赫伯特•里德认为:“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这些论述,足见导语的重要性。

把会议消息的导语写得有趣、生动、形象,就能让受众对导语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接受稿件中的更多信息。写会议消息导语,首先抓住会议中最有价值的东西,综合调动各种写作手段;其次从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在语言表述上精心设计,或设置悬念,或巧用修辞,更好地吸引读者。2011年2月东南大学与重庆三峡学院举行对口支援年会,在此之前,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其程序都差不多,但在2011年年会上,双方达成协议:从2012届土木工程和会计专业中各挑30名学生联合培养本科生……根据这条信息,记者写出消息:《东南大学对口支援重庆三峡学院出新招》,导语是:“如果你是重庆三峡学院的学生,如果你学的是土木工程或会计专业,你希望到东南大学去学习吗?相信你的这个梦想不久就会变成现实。2月20日,重庆三峡学院与东南大学正式签定本科生培养合作协议。”这个导语把最重要、最新鲜和师生最关心的内容用简洁的几句话首先告诉读者,当然就能吸引读者追取下文。总之,写会议消息导语,要力求新意,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语中的,不要在导语中写上很多的人名、地名、单位名称、专业术语和一些可有可无的数字,抓住会议的重要内容和读者最感兴趣的内容作笔,写出的稿件就与众不同。

(五)创新表现形式

这里的表现形式,是指会议消息中的语言文字表现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老百姓最喜欢,也最容易接受。在这方面,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毛泽东的文章通俗易懂,诙谐幽默,他讽刺“党八股”文风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并提出写文章应“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等等,真是信手拈来,妙语连珠。很多人评价毛泽东的文章:“工人农民不觉得深奥,专家学者不认为浅显”。纵观历次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无不在语言文字的运作上有过人之处,写会议消息,最忌讳的是假大空,言之无物。

作为记者,在采访时要留意和注重记录老百姓的语言。写作时,把涉及到的专业术语翻译成“新闻术语”,把“领导讲话”变成“群众语言”,把“工作报告”写成“服务信息”,让作品更好地接地气,凝人气;装腔作势、借势吓人,上不着天,下不挨地的官腔套话,只会丧失媒体的亲和力和公信力。

此外,有时也可借鉴和运用一些文学表现手法,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新闻不是公文,应有色彩、味道和快乐。”[5]在会议消息中,恰当地应用文学表现手法,特别是一些入情入理细节描写,也会为作品增光添彩。

[1]张浩.新闻写作技巧与范例评析[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

[2]郑兴东,陈仁凤,蔡雯.报纸编辑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刘保全.新闻精品是这样写成的[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4]庹震.怎样当记者[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5]杨芳秀.新闻当有色彩[J].新闻战线,2012(11).

(责任编辑:张新玲)

Misconcep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nference News Writing

ZHANG Quan

Conference message is apparently simple but actually difficult. There is still some room to be improved concerning conference message in terms of poor angle, little exploration, emptiness, dull title, uninteresting lead-ins and so on. A successful conference message shall be carried out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a good choice of angle, a sound determination of title, writing a successful lead-in and innovating the expression form, etc. so that conference message can be conveyed in a newer and livelier form and with a better effect.

Conference News; writing; misunderstandings; countermeasures

H15

A

1009-8135(2014)05-0128-04

2014-07-09

章 权(1966-),男,重庆忠县人,重庆三峡学院校报编辑部新闻编辑,主要研究新闻采写和报刊编辑。

猜你喜欢
导语消息会议
《八七会议》
导语
会议通知
阳光
一张图看5G消息
本期专栏导语
会议通知
导语
ISO/TC8/SC8 期间会议在沪召开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