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颖虹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
“空心村”问题及对策浅析
贾颖虹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空心村”这种新的结构形态也逐渐在农村呈现出来.如今,“空心村”现象不仅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影响村容村貌,更对我国农村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解决好这一问题,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都具有积极意义.
空心村;成因;措施
“说村不是村,有院没有人,说地不是地,草有半人深.”这句话形象的描绘出了“空心村”的面貌.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带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一方面使得农村的住宅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村庄外围地区大量新房涌现,村内则多是老旧甚至闲置的旧屋,导致村庄外围的迅速膨胀和村庄内部的荒芜;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就业,村内剩余的人口多为孤寡老人和留守的妇孺,造成村内人口在年龄结构上呈现出空心化的状态.
“空心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城乡规划的角度看,“空心村”是农村管理规划体制相对落后与农村建设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空心村”的产生受到了农村就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变的影响.在分析了相关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得出造成“空心村”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村庄规划意识薄弱,宅基地管理存在漏洞
我国的村庄大部分是自然形成的聚落形态村,其建设缺乏合理的布局规划,管理意识薄弱,村庄规划的制订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村民建房呈现出随意性和盲目性.再加上一些村集体的管理力度和规划意识不强,对乱搭乱建的现象没能给予及时制止,使得私自建房的现象愈演愈烈.部分村庄虽然进行了规划,但规划缺乏长远性和科学性,不能同各村的实际情况相契合,实施起来难度大,难以发挥出价值.
1.2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差距拉大
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相对滞后,农业的生产率和利润率相对较低,城市中较完善的基础设施,较好的居住环境和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就吸引了大批的农村年轻人涌入城市来寻求更好的发展.可见,农民收入的高低,不仅影响他们生产的积极性,更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受我国现行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年轻劳动力大批转向城市的同时,造成了农村中留守老人和妇孺数量的攀升.由于考虑到就业的风险和其他不稳定的因素,为了留好“退路”,即使他们在城市中有了住所,仍然还要保留在农村的老房子,造成村内”有房无人住“的现象,这些房屋也就只能闲置甚至荒废.
1.3 农民保护土地的意识淡薄
对于土地资源,许多农民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宅基地就是自己的私有物,占着的也就理所当然是自己的.但依照我国的现行法律,农村宅基地归农村集体所有,农民对宅基地只拥有使用权,不能随意进行转让.对于在宅基地上建立的住宅能否转让,由于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导致流转起来十分困难,导致很多村民宁愿将房屋闲置,也不愿转卖给他人.与此同时,部分村民还存在“占便宜”的心理,在建了新房以后,仍保留旧居,导致村庄的布局建设不断向外延扩展,造成村内的“空心”景观.
1.4 村内基础设施条件有限,生活不便利
由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房屋结构、面积和地理位置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村子内部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供水排水系统落后,道路狭窄,离城镇较远,老房子的宅基地间隔大多比较小,空间不足,对老房子进行拆除重建,无论在平面纵向深度还是空间高度上都会受到制约.而村庄外围由于拥有靠近道路,临近城镇,土地开阔平整,生活条件更加便利等优势,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到这里盖新居,而村里的老房子就这样被闲置了下来.另一方面,很多外出务工的村民由于有了更多的积蓄,往往想要追求更大、更美观、居住更便利的住房,但旧的宅基地空间有限,在老房翻盖的过程中,因为宅基地纠纷而与邻居发生矛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所以很多村民索性弃旧建新,在外围重新建房,以图省事省心.
加强“空心村”的改造,不仅能更严格的保护和开发宝贵的土地资源,更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对“空心村”的改造,需要多管齐下,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2.1 转变农民传统观念,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
“空心村”现象的出现,原因之一就是农民对宅基地还存在错误的观念,把宅基地看成是祖业,对“空心村”的改造抱有抵触情绪.所以,在改造初期,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强对《土地管理法》、《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及相关国策的宣传力度,让法律观念深入到农民当中,切实树立节约和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转变宅基地私有的观念,形成建新拆旧、一户一宅、宅基地公有、按规划用地的理念.对于村中已闲置的宅基地,可以引导村民拆除老旧的房屋,种植经济作物,如此一来,既有效的利用了旧的宅基地资源,又能给村民带来好处,改造也就能进一步获得村民的支持,减少工作的阻力.
2.2 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加强宅基地的管理
形成“空心村”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村庄在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合理的规划,因此,各级政府在开展农村建设工作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合理规划的重要性,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充分考虑本村具体情况,制定前瞻性的发展规划,课制订未来10年、20年等不同阶段的规划策略,给村庄内部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合理布局,集约用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提升村庄的内聚力.
针对“空心村”的现状,配合出台相关治理的政策,为“空心村”的整治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思路,并制定相应的优惠制度,对于支持的村民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让农民真正感受到治理“空心村”带给他们的实惠.另外,还要形成一套完善的目标管理和跟踪反馈制度,使土地规划不再是一纸空文,保证规划的切实贯彻和执行.另外,在合理规划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宅基地的管理力度,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对宅基地的发放应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拆迁、统一建设”为主要方式,规范宅基地的使用,对旧的宅基地进行改造,统一规划.对建房用地制度要严格执行,所有申请建房的村民必须先拆老房,收回宅基地以后,才能再建新房.对于超过宅基地限额建房的,要按照限额标准对超出的部分收取土地的使用费.杜绝非法买卖宅基地的行为,对多占、强占、超占、未批先占、一户多宅的现象进行严厉查处.在规划中倡导统建、联建,控制独门独院的建房模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2.3 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
村庄内部落后的基础设施难以满足村民对生活和居住环境的需求是造成农村居民不断外迁的又一原因,因此,解决“空心村”的现状,要将农村的道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完善统筹到规划中,并合理分配教育、卫生行业和企业的用地,使村庄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实际建设相衔接,并结合本村优势优先对旧村进行改造,为村民打造更加舒适便利的居住和生产环境,从而回流村庄外围居民,“空心村”的治理工作也得以更好地开展.
2.4 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解决“空心村”问题,还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农村投入,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创建有效的沟通平台,招商引资,引厂入村,提供更多就业的机会和岗位,使他们不用外出务工也能拥有不错的收入,从而吸引村中年轻的劳动力资本回流.这样一来,原有村中闲置的住房得到了重新利用,留守的老人和儿童也能得到更好的照顾.再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增强村民的向心力和归属感,提高农村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也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
总之,“空心村”问题涉及因素广,工作难度大,解决起来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夯实基础、稳步前进,使农村土地资源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让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杨永芳,刘玉振,艾少伟.“空心村”问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26).
〔2〕李铮.“空心村”现象成因及整治措施科学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1).
〔3〕宋香.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9).
〔4〕赵庆双.新形势下“空心村”治理的意义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0(7).
〔5〕秦振霞,杨明金,送松.“空心村”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农村经济,2009(3).
F320.3
A
1673-260X(2014)01-0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