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江
《辞源》注音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以邑部字为例
刘华江
修订本重排版《辞源》在注音释义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若干问题。论文以邑部字为例,从五个方面梳理了其在注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以期有助于《辞源》的再次修订和更好地发挥《辞源》作为工具书的作用。
辞源;邑部;注音
《辞源》的编纂始于1908年,1915年开始出版,最新版为修订本重排版《辞源》,商务印书馆2010年6月出版。历经几代专家学者的修订,修订本重排版《辞源》在体例上得到了进一步地完善,在内容上也不断地得到了校订。然细读该书,并与同类的其它工具书,如《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相参校,我们发现修订本重排版《辞源》里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今以“邑”部字为例,梳理并分析其在注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下,敬请方家指正。
《吕氏春秋察传》中有读史记者误读“晋师己亥涉河”为“晋师三豕涉河”的记载,晋代的葛洪在《抱朴子遐览》中亦指出:“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经三写,鱼成鲁,虚成虎。’”[1]可见,书籍在传抄刻写过程中出现讹误,古即有之,亦属在所难免。修订本重排版《辞源》在邑部字注音里亦有这样一些常识性错误。如:
邟(3380)①:《辞源》注音为:kāng,若冈切,平,唐韵,溪。中古声纽标为“溪”,而所注反切的切上字“若”为日纽字。《广韵》唐韵康小韵下收有“邟”,苦冈切。“苦”“若”之形似,犹如古书所说之鱼鲁、豕亥之情形。显然,《辞源》标注的“若冈切”为“苦冈切”之讹。
邝(3411):《辞源》汉语拼音注音为kuàng,下并列两个反切:呼光切,平,唐韵,见;古晃切,上,荡韵,晓。第一个反切的切上字“呼”为晓母字,所标注的中古声纽却是“见”;第二个反切的切上字“古”为见母字,所标注的中古声纽却是“晓”。两者正好相倒,显误,当正。
修订本重排版《辞源》规定单字下首先考虑加注《广韵》的反切。但《广韵》中的反切自身亦有错误或不当之处,若不加辨别就加以引用,就可能误引《广韵》本身有误或不当的反切。如:
邥(3380):《辞源》注音为:shěn,式任切,上,寑韵,审。切下字“任”为沁韵字。《广韵》寑韵收有沈小韵,式任切,下收有邥。周祖谟校“式任”为“式荏”,并指出:“式任切,各本同。案任字不在本韵,见沁韵。段氏、陈氏改作荏,与《集韵》合,当据正。切三及敦煌王韵作式稔反,式荏、式稔音同。”[2]328按周说极是,当从。《辞源》引用时误从《广韵》,当正。
郖(3387):《辞源》注音为dòu,下并列田候切和当侯切。所引首切“田候切”有误。泽存堂本《广韵》去声候韵收有豆小韵,注有“又姓,后魏有将军豆代田候切”。周祖谟指出:“案豆代田见《后魏书》卷三十。此注田下有脱字,故宫本敦煌本王韵、《唐韵》豆音徒候反,此田下当补徒字。”[2]474-475按周说极是,当从。《辞源》引用时误从《广韵》,当正。
酆(3411):《辞源》注音为:fēng,敷空切,平,东韵,敷。《广韵》,东韵收有丰小韵,敷空切,下收有酆字。然丰、酆与空韵不同类。周祖谟校“敷空切”为“敷隆切”,并指出:“敷空切,切二及故宫本王韵并作敷隆反,五代刻本韵书作孚隆反。案本书作敷空切,空字当是误字,丰、空韵不同类,宜改作敷隆切。陈澧《切韵考》据二徐《说文》反语正为敷戎切亦合。”[2]19-20按周说是,当从。《辞源》引用时误从《广韵》,当正。
反切的选择问题涉及一音多切时保留反切的选择问题,同一韵书不同反切的选择问题等。
(一)一音多切时保留反切的选择问题
修订本重排版《辞源》在注音上存在着大量一音多切现象,即同一个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注音下,同时加注有多个反切。这些反切,有的折合成今音后语音相同,有的折合成今音后语音不同;有的与《辞源》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注的音相合,有的则不合;有的反切对应的意义有别,有的反切对应的意义则无别。一定的音表达一定的义,一定的义总是与一定的音相结合。因此,对于那些意义有别的反切,《辞源》应当另立新的音项,并匹配以新的义项。对于那些意义无别的反切,《辞源》可以择优选择其一,而不必全部罗列。至于保留反切的选择,标准可以考虑两点:首先,切合今音。即首先应当考虑选择保留的反切折合成今音后与今音相合。其次,音义匹配。即在选择保留的反切时还应当考虑保留的反切能否匹配和涵盖《辞源》中的义项。至于音义无别的反切,《辞源》可选择其一即可。限于篇幅,下文略举数例加以说明。
1.切合今音
邴(3382):《辞源》汉语拼音注音为bǐng,下并列兵永切和陂病切,义项为:(1)地名。春秋郑邑。(2)姓。同“丙”。(3)见“邴邴”。《广韵》梗韵收有丙小韵,兵永切,下收有邴,训为“邑名,在泰山。又姓,《左传》晋有大夫邴预。又音柄”,折合今音为bǐng;《广韵》映韵收有柄小韵,陂病切,下收有邴,训为“邑名。又姓,《左传》鲁大夫邴洩”,折合今音为bìng。两反切对应之义同。《现代汉语词典》收有“邴”,注音为bǐng,释义为“姓”。根据切合今音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首切兵永切,删陂病切。
邝(3411):《辞源》汉语拼音注音为kuàng,下并列呼光切和古晃切,义项为“姓,出卢江”。《广韵》唐韵收有荒小韵,呼光切,下收有邝,训为:“人姓,何氏《姓苑》云:‘今卢江人’”。折合今音为huāng;《广韵》荡韵收有广小韵,古晃切,下收有邝,训为“姓,出卢江”,折合今音为guǎng。两反切对应之义同。《现代汉语词典》收有“邝”,注音为kuàng,释义为“姓”。根据切合今音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古晃切,删首切呼光切,处理修改为:kuàng(旧读guǎng),古晃切,上,荡韵,见。
2.音义匹配
邗(3378):《辞源》汉语拼音注音为hán,下并列胡安切和古寒切,训为“地名。在今江苏扬州市境”。《广韵》,寒韵收有寒小韵,胡安切,下收有邗,训为“邗沟,水名,在广陵”,折合今音为hán;寒韵收有干小韵,古寒切,下收有邗,训为“越别名。又音寒,江名也”,折合今音为gān。可见,与水名、地名、州名等义项相对应的反切音为胡安切。根据音义匹配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首切胡安切,删古寒切。《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并注hán,胡安切,可参证。
鄹(3410):《辞源》汉语拼音注音为zōu,下并列侧鸠切和辞纂切,义项为“地名。春秋鲁邑。孔子故乡”。《广韵》尤韵收有邹小韵,侧鸠切,下收有鄹,训为“同邹”,即“县名属兖州。又姓,汉有邹阳”,折合今音为zōu;《广韵》缓韵收有鄹小韵,辞纂切,训为“《字林》云亭名,在新丰”,折合今音为zuàn。根据音义匹配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首切侧鸠切,删辞纂切。《现代汉语词典》收有鄹,音zōu,第一个义项为“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东南”,与此合,可参证。
郃(3386):《辞源》汉语拼音注音为hé,下并列侯阁切和古沓切,义项为:(1)地名。见“郃阳”。(2)姓。《广韵》合韵收有合小韵,侯阁切,下收有郃,训为“郃阳县,在同州。又虜复姓,……”,折合今音为hé;《广韵》合韵收有閤小韵,古沓切,下收有郃,训为“水名。又县名”,折合今音为gé。可见,《广韵》侯阁切之郃的义项更能涵盖《辞源》所列义项。根据音义匹配的原则,《辞源》可选择保留首切侯阁切,删古沓切。
3.音义无别
鄞(3404):《辞源》汉语拼音注音为yín,下并列语巾切和语斤切,义项为“春秋越邑”。《广韵》真韵收有银小韵,语巾切,下收有鄞,训为“县名,在会稽”,折合今音为yín;《广韵》欣韵收有小韵,语斤切,下收有鄞,训为“县名,在会稽郡”,折合今音亦为yín。两反切折合今音后无别,对应义项亦同。则《辞源》可选择保留其一,如保留首切语巾切,删语斤切。
(二)同一韵书中不同反切的选择问题
在同一种韵书,如《广韵》中,修订本重排版《辞源》亦有该标注A反切却标注了B反切的情况。如:
逛(3348):《辞源》注音为:guàng,居往切,上,养韵,见。《广韵》,养韵收有犷小韵,居往切,此小韵仅收有小韵首字“犷”一字,折合今音为guǎng;《广韵》养韵另收有臩小韵,俱往切,下收有逛字,训为“走皃”,折合今音亦为guǎng。两反切折合之音皆与今音不合。陈澧认为俱往切与居往切音同,当并。基于《广韵》俱往切与居往切分列,义为“走皃”的“逛”字又列于俱往切之下,《辞源》此处注音可改为:guàng(旧读guǎng),俱往切,上,养韵,见。
《辞源》修订本在其出版说明中规定了如下注音原则:“单字下注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并加注《广韵》的反切,标出声纽。《广韵》不收的字,采用《集韵》或其他韵书、字书的反切。”[3]《辞源》修订本重排版在《辞源》修订本的基础上作了一些调整与改动,但从其出版说明上看,其上述注音原则并没有改变。从中可知,《辞源》在注音过程中如有注音理据,则需标明注音理据。只有没有注音理据的字,才只标注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因此,有注音理据而修订本重排版《辞源》没有加以标注的即当为注音理据缺失。如:
鄋(3399):《辞源》汉语拼音注音为sōu。无反切。义项为:同“”,春秋时狄(翟)族的一支。见下。[鄋瞒]。《王力古汉语字典》此音注引《集韵》疎鸠切,《汉语大字典》此音注引《广韵》所鸠切。各书对应义项相同。《广韵》尤韵收有小韵,所鸠切,下收有,训为“北方国名”,无“鄋”字形。考《集韵》尤韵收有“”小韵,踈鸠切,下收有“鄋”,训为“《说文》北方长狄国也……”。“”“鄋”在《集韵》中虽为异体,但《广韵》中有“”无“鄋”。故“鄋”字注音当以《王力古汉语字典》等标注《集韵》反切为善。则《辞源》当为sōu音增补注音理据:《集韵》踈鸠切,平,尤韵,审二。
由于主客观的原因,音项缺失和音义匹配不当也是修订本重排版《辞源》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音项的缺失往往与音义匹配不当相联系,而音义匹配不当也可能导致音项的缺失。如:
邑(3378):《辞源》注音为yì,於汲切,入,缉韵,影。《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俱收有è音项,《集韵》遏合切,入声,合韵,影母,训为“阿邑”,即奉承、曲从、迎合等义。《集韵》入聲合韵收有“姶”小韵,遏合切,下收有“唈邑”,训为“呜唈,短气,或省”。与《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所列è音项及训释合。则《辞源》此处存在音项缺失问题,当据《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等增补如下音项:è,《集韵》遏合切,入,合韵,影。对应义项为:见“阿(ē)邑2”。同时,改词头阿(3588)处复音词“阿邑”为“阿邑2”。
邕(3379):《辞源》注音为yōng,於容切,平,钟韵,影。对应义项有四:(1)城郭四方有水,环抱而成池。见《说文》。(2)见“邕宁”。(3)和睦。通“雍”。……(4)堵塞。通“壅”。……《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并收有yǒng音项,《集韵》委勇切,训释为“通‘壅’”,堵塞义。《广韵》平声钟韵收有邕小韵,於容切,训为“《说文》曰四方有水自邕成池者是也”。《集韵》上声肿韵收有“擁”小韵,委勇切,下收有“壅邕”字,训为“堨塞也。或作邕,通作雍”,与《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所收yǒng音项及训释合。则《辞源》此处存在音项缺失问题,当据《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增补如下音项:yǒng,《集韵》委勇切,上,肿韵,影。与《辞源》原义项“(4)堵塞。通‘壅’”形成正确的音义匹配。
邯(3382):《辞源》注音为:hán,胡安切,平,寒韵,匣。义项为:[邯山]、[邯川]、[邯郸]等。《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俱收有hàn音项,《集韵》户感切,义项为:[邯淡]。《集韵》感韵收有颔小韵,户感切,下收有邯,训为“邯淡,丰盛意,颜师古说”,与《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所列hàn音项及训释合。则《辞源》此处存在音项缺失问题,可据《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等增补如下音项:hàn,《集韵》户感切,上,感韵,匣。书证可据《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等增补。
酈(3411):《辞源》汉语拼音注音为lì,下并列吕支切和郎击切。义项为:(1)春秋鲁地名。《春秋》僖公元年:“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获莒挐。”《公羊》作“犂”,《谷梁》作“丽”。今地无考。(2)古县名。楚郦邑。秦置。北魏分置南郦北郦二县,此为南郦,亦称下郦。北周复合为一县,隋改为菊潭县,五代周省。在今河南内乡县东北。见《读史方舆纪要》五一。(3)姓。黄帝裔孙封于郦,因氏。见《元和姓纂》十《锡》。《广韵》支韵收有离小韵,吕支切,下收有“郦”,折合今音为lí,训为“鲁地名。又音历”。对应《辞源》义项(1)。《广韵》锡韵收有雳小韵,郎击切,下收有“郦”,折合今音为lì,训为“县名,在南阳。亦姓”,又力知切。对应《辞源》义项(2)、(3)。《王力古汉语字典》正列有两个音项:lí,吕支切,对应《辞源》义项(1);lì,郎击切,对应《辞源》义项(2)、(3)。《汉语大字典》亦分列“lí,吕支切”为独立音项,对应或包含《辞源》义项(1)。则《辞源》此处注音存在音义不匹配的问题,可参考《王力古汉语字典》等改作:1.lí,吕支切,平,支韵,来。支部。对应《辞源》原义项(1);2.lì,郎击切,入,锡韵,来。对应《辞源》原义项(2)、(3),形成正确的音义匹配。
[注释]
①括号里的数字表示该字头在修订本重排版《辞源》中的页码。下同。
[1](晋)葛洪.抱朴子[M].上海:上海书店,1986:97.
[2]周祖谟.广韵校本(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0.
[3]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修订本重排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
A Study on the Phonetic Notation in Ti Yuan——a case study of the Yi radical(邑部)
Liu Huajiang
The latest version of Ti Yuan has made great improvement in terms of phonetic notation,but 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 in it.The article takes the Yi radical(邑部)for example,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phonetic notation from five aspects,in order to help it revised again and better play its role as a reference book.
Ti Yuan;the Yi radical(邑部);phonetic notation
李应青
H113
A
1673-1794(2014)03-0008-04
刘华江,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汉语音韵学(安徽六安2370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集韵》音切来源及其语音层次研究(11YJC740064)
201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