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野下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战略选择

2014-03-28 15:26汪卫芳曹深艳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办学评估院校

汪卫芳,曹深艳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掀起了国际化办学热潮,全国各高校都纷纷开始踏上中外合作办学之路。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也指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要办好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因此,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越来越成为当前我国各高职院校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办学内涵的重要战略选择。

1 中外合作办学是提升高职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

1.1 中外合作办学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也日益提高,拓宽办学渠道,加强中外合作交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仅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满足大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有效途径[2]。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外资不断涌入,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日益增多,外贸规模持续扩大,这都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认清形势,顺应国际社会的变化,大力培养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的现代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此外,目前很多省份在制定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规划时强调,开展中外合作,促进教育国际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必然要求。

1.2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层次的内在需求

经过30 多年的蓬勃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发展历史短,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特别是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紧缺的状况越来越突出。面对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内本科院校人才就业岗位下移和招聘单位对人才学历层次要求提高等严峻挑战,高职院校必须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成熟的职业教育经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和评价体系[3],这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更加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3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仅能够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对外开放程度,有效地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增强教师国际化理念和视野,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和国际化水平;而且能够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通过课程创新、教学改革,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接受西方教育,学习和体验国外先进的教学手段,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吸引留学生来校学习,更好地开展文化交流,扩大学校的国际知名度,从而提升学校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

2 高职院校国学合作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招生单列,生源质量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中外合作招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国际化办学的相关指标要求,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是为了扩招并从而获得更多的学费收入。在招生过程中,专业代码通常是另外规定的,也就是招生是单列的,不影响学校的整体指标,因此入学标准也大大降低。由于中外合作专业的收费通常是普通专业的两倍,更多地是吸引了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考生报考,总体录取分数比同等专业的普通班要低,有些学校为了招足生源,甚至会低很多。经调查,目前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录取分数普遍较正常录取分数低30~40分,有些学校甚至不设英语分数线,这样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无法适应高强度的英语训练和专业课的全英文授课,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尽如意,使得整体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2.2 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引进力度不够

就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合作办学的主要目标来看,一些学院是为了完成办学评估指标;一部分学院则是要借助中外合作的“洋名字”来提高吸引力,扩大招生规模。因此,他们在合作办学时不能正确地从自身条件和未来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盲目开设一些热门专业,这样往往会造成专业重复设置的现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课程资源引进时,由于合作双方均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引进的只是外方的部分课程,一般是10 门左右,这样也就无法将外方的优质教学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另一方面,考虑到大部分毕业生仍然留在国内或当地就业,外方所教内容不太符合国情,所以尽量压缩外方原版教材和专业课程的引进内容和数量,只要达到教学评估要求即可。这样不仅扭曲了中外合作的真实性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合作的真正作用,成为了一种变相的盈利途径。

2.3 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完备

虽然高等职业学院开展合作办学已有不少年头,但是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建设一直滞后。200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算得上是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权威法律,但该条例的生效时间已10年有余,很多内容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此外,该条例的内容比较宽泛和浅显,很多条款在实际中的可操作性不强,政策指导和支持也不够明确,使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无法有效监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

2.4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评估体系亟需健全

保障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是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目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历史短、规模小等方面的原因,国内高职院校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时都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如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办学定位模糊或雷同、管理不够规范等。究其原因,缺乏一整套完整的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估体系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尽管近几年来政府已经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监管,并逐步试点推进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评估和认证,但是由于社会制度、经验及高职院校自身等多种原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评估和认证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1)主要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不够,导致实施过程中行政化倾向明显;(2)评估和认证指标重投入和过程导向,轻结果(产出)的评估;(3)评估和认证标准过于统一,无法满足办学机构和项目的特色办学要求;(4)办学机构往往是被动迎评,缺乏自主提升和强化质量保障的动力;(5)评估和认证形式单一,缺少对专业和课程体系的评估和认证[4]。

2.5 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薄弱

高职院校在开展合作办学项目时,除了一部分引进的课程由外方教师授课外,其他课程基本上是由国内教师完成。一方面,外方教师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常见的做法是一学期一位外方教师或整个培养方案中可能3~4 名外方教师,这些外方教师的流动性较大,教学时间比较集中,上完课后就回国了,影响力较小。而中方教师虽然有一部分能够按照合作协议到国外接受培训,但比例也很少,大多数教师还是通过国内课程完成师资资质的培训,教师自身在教学理念、语言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不能完全胜任全英文或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有时候临时调动外语教师来代课,但他们却不一定能胜任专业课程的教学,因此就出现了缺乏稳定的教学队伍和管理人员,专业课程教师英语水平不够,英语教师又不精专业的尴尬局面,影响了合作项目的教学质量。综合目前开展合作项目的高职院校的情况,国内高职的教师队伍在年龄、职称、专兼职教师比例、学历层次及知识结构上存在失衡的现象,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此外,相当一部分国内教师缺乏国际化理念和专业知识,很难形成科学合理的学术梯队,不利于合作办学项目的快速发展,也很难保障高质量办学的目标。

2.6 “高调”招生和“低成本“办学的矛盾

为了吸引考生填报中外合作项目,高职院校往往在招生宣传时夸大其词,片面强调外方文凭、小班教学、外教授课、双语教学、外国深造通道、先进外国资源等优势,而忽略了一些对考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风险信息,如合作文凭的含金量高低以及在国内的社会认可度如何;外方课程全英文授课和考试,学生能不能跟上教学节奏并顺利通过考试;合作专业的学生必须通过雅思或托福等外方英语水平测试才有出国继续深造以获取更高文凭的资格,而学生实际水平与语言考试要求存在较大距离,合作项目学生通过考试的比例也不是很大等情况。在校学习期间,中外合作项目的学生如未通过考试,外方学校可能不提供补考或重修的机会,即便同意,但要缴付补考或重修的费用[5]。根据实际办学的结果和统计数据来看,合作项目中真正能够顺利出国深造的学生比例相当低,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只有10%~20%,一部分学校还不足10%,连续几年出国学生的数量都停留在个位数,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支付了高昂学费却只是低层次地体验了短时间的外教授课而已。

3 促进中外合作办学,提升高职国际化水平的路径

3.1 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法律制度

虽然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国家层面的问题,高职院校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充分发挥自己的话语权,积极献计献策,促进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政府要强化制度管理,在积极开展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的同时,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加强与国外监督大学课程质量的协会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通过他们全面了解国外合作方的资质和水平、背景、课程资质和师资力量等情况。国家还应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详细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取得学历教育资格的标准、税收标准、外籍教师的待遇、发放币种、聘请方式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的收费标准等[6]。

3.2 创新高职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要积极创新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合作办学研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比较分析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建立中外合作办学及课程建设指导机构,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培养全过程进行系统设计,博采众长,引进真正具有比较优势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现有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机制,改变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比较单一、合作层次较低的局面。根据全国学校所在省份、地区及本校的特点和优势,借鉴国外同类高校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开发专业课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适应当地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并最终实现国外先进教育资源本土化的目标。

3.3 构建和完善科学有效的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日益突出。质量是学校发展永恒的主题,是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能否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水平中外合作,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而完善有效和科学合理的质量保障体系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并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全面有效地指导、监督和评估办学运行过程是确保中外合作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有关职能部门要成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专家指导委员会,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合理的办学评估指标体系,完善评估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奖惩措施,实行定期评估、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7]。高职院校也要提高质量认识,通过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进一步推进项目的规范化建设,激发中外合作办学的活力,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通过相应的评估体系,明确中外双方的责权利,在合作过程中自觉合法遵守。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对规范教学管理、合理评价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都能起到很好的敦促和推动作用,也有助于保障合作办学的健康持续发展。

3.4 中外合力打造国际化高素质师资队伍

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永恒的生命线,而教学质量的高低又取决于师资队伍的素质。加强中外合作项目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师资培养体系、教学水平和师资评估体系,帮助和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将是确保合作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以合作办学项目为平台,制定相关政策并采取多种途径培养教师,引进国外优质师资的同时,加大教师的国际交流和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外语能力和技能水平,培养“双语+双师”型师资,拓宽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整体水平[8]。此外,要充分发挥外籍教师在合作项目管理和教学中的作用,积极引进优秀的外籍教师,并发挥他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作用,形成合力,建立一支中外教师比例合理、具有良好国际视野、语言水平高、管理水平强的师资队伍,为不断推进和深化合作办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5 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校的最终产品,产品的质量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而高职学生与其他层次的学生相比更要突出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所以在办学的过程中,要大力引进国外同类学校的先进课程体系,优化现有的课程设置,注重建立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增强课程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坚持强化外语教学,鼓励有选择地使用原版教材,采用“双语”教学甚至是全英文教学模式[8];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和竞赛,强化突出合作办学学生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国际交流能力,凸显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确保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2] 上海财经大学.以中外合作办学为抓手,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N]. http://www.shmec.gov.cn,2004-5-20.

[3] 黄莉萍、叶文红、彭薇.高职院校国际合作的现实意义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9):14-15.

[4] 黄天中,刘丽霞,张清禄,张丽萍,黄亨奋.构建新形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和认证制度[N].中国教育报,www.jyb.cn,2014-2-24.

[5] 王洁芳.整合型教学模式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管理中的矛盾因素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79-80.

[6] 光昭.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26-28.

[7] 杨延,杨春芳.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职业教育示范区国际化发展[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3):36-39.

[8] 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五年发展规划(2009-2013年).

猜你喜欢
办学评估院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评估依据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