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德,王庆跃*
(1.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科技处,四川 汶川 623002;2.成都工业学院 学报编辑部,成都 610031)
地方高校学报价值取向创新的探讨
吴天德,王庆跃*
(1.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科技处,四川 汶川 623002;2.成都工业学院 学报编辑部,成都 610031)
在我国积极推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期刊社会化改革的大潮中,地方高校学报应直面挑战和机遇,全面地把握办刊方向,找到准确的学术定位,树立和坚持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创新意识、特色意识的价值取向,在不断创新中实现刊物鲜明的个性特征,更好地发挥其繁荣学术、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功能,走出一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市场经济体制;期刊社会化改革;地方高校学报;价值取向;创新
近年来,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与期刊社会化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学报的发展定位与价值取向问题,成为学术期刊界特别是地方高校学报编辑同仁们普遍关注和思考的重点。地方高校学报由于受办刊方向、市场定位,学术性、文化价值取向与市场供需关系等的限制,不具有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市场化办刊不应成为改革路径。通过对四川省近30家地方高校学报(注:本文研究对象是省属地方高校、高职高专学报,而非国家部属重点高校学报。下同)2006—2011年的办刊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一些高校对学报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没有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教备厅[1998]3 号[1]、教育部[2002]7 号[2]、新出报刊 2009]124 号[3]、新出报刊[2009]126号[4]、新出报刊[2009]184 号[5]文件对高校学报的规定,存在主办单位不重视学报、办刊历史短、编辑队伍薄弱、高水平的稿件匮乏、整体办刊水平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讲,都与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态势不相适应等问题,面临生存的挑战。因此,本文拟对地方高校学报如何在新形势下价值取向创新进行探讨。
有什么样的办刊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办刊定位。制定正确的办刊方向,找准学术定位是办好学报首先应该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合理的定位是地方高校学报谋求发展、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的前提。[7]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性体现在以报道和传播学术研究最新成果为宗旨,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特色学科与地域经济文化优势,以强化学报优势特色,提高办刊的质量与社会效益为前提,以服务高校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主旨[8]。因此,地方高校领导班子应认真研究学报的发展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找准学报发展的定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期刊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我国期刊出版业日益市场化的今天,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是坚守地方高校学报为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还是把学报推向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这一问题在学术期刊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特别是给地方高校学报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地方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决定了学报必须突出学校自身的特点,努力实现其服务教学科研,发现、培养学术新人,传播科学研究成果和先进文化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因为地方高校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科研实力和高水平学术性人才等都与研究性大学有相当差距,因此应根据学校特色找准定位,在促进科学研究、教学改革、青年教师成长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地方高校学报如果失去了应有的社会功能作用的发挥,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学术性是学术期刊生存的基点和前提。地方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选择学术性作为自己的角色定位。在高校学报学术竞争日趋剧烈的今天,地方高校学报要摆脱发展的不利局面,就要敢于立足学校学科建设定位,学校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让学报的学术质量稳步提高。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主体性这一种特殊属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不可能走向市场。不能否认,市场经济体制和期刊社会化改革的竞争机制最终会促进学术期刊的繁荣,然而,在目前市场经济不完善的状态下,不可避免地会给学术和学术期刊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真正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因为不符合人们的习惯性阅读兴趣而无法获得传播和社会公众的重视。如果让地方高校学报屈从于经济利益,则会使学报远离学术的价值,造成非学术化倾向,为了生存而走入惟利是图、弄虚作假的歧途。
优胜劣汰的竞争是客观的,同时也是极其残酷的。地方高校学报由于受学校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科研实力与高水平学术性人才相对不足和办刊历史、专业编辑人才缺乏、高水平的稿件匮乏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要想在市场经济体制和期刊社会化改革的激烈竞争中觅得生存的一席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强化质量意识和树立特色化办刊理念是主编和编辑应重点思考的问题。
特色是内涵发展有效升华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要求地方高校学报的主编、编辑在立足办刊宗旨的前提下,树立特色化办刊的基本理念,打破地方高校学报发展同质化的趋势,把特色化发展作为学报改革发展的重点。[8]只有坚持在创新中去体现刊物的特色与个性,才能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与期刊社会化改革挑战,探寻地方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地方高校学报的质量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因此,强化质量意识应是地方高校学报编辑重点把握的第一要务。
地方高校学报的质量主要包括政治质量、学术质量、编校质量和出版质量。政治质量是衡量学报质量的根本前提,离开了政治质量就不可能有学报质量,特别是对于社科学报来讲更是如此;编辑质量是衡量学报质量的重要尺度,学报质量是通过编辑质量体现出来的;出版质量是衡量学报外观质量的最重要指标,是学报的外在质量;而学术质量则是衡量学报质量的核心和关键,是学报的生命线,离开了学术质量不可能有什么学报质量可言。[9]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价值、理论活力、指导功能以及社会影响力,都取决于所刊载的学术论文的质量。在市场经济体制和期刊社会化改革的新时期,地方高校学报质量的提高,既要治本,也要治标。
地方高校学报不仅是传播本校教学和科研成果的窗口,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因此,地方高校学报要开放办刊,不搞自娱自乐,办刊理念、组稿、发行应面向社会开放,这样学报才会有生命力。如《成都工业学院学报》近年来坚持开放办刊,加强组稿约稿,刊发稿件学术质量显著提升。主编、编辑主动与作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走出办公室去宣传学校和学报,提升了学报在作者和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影响。尽可能多地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学术动态、积极扩大优秀稿源,采用稿60%以上是特约组织的优秀稿件,使学报真正成为了在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展示最新科研成果的窗口。[14]
严把政治质量关,防止出现任何政治问题、民族宗教问题和保密问题等。
在稿件的组织和选编上必须摒弃内向性,重视对外开放,广泛组织特约校外作者的优质稿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报的整体学术质量。如《成都工业学院学报》与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研究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稿件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2013年,特约组织的外稿比例为65%;刊发外稿比例达到72%;2013年编辑出版论文125篇,比2012年的112篇增加11.6%。2013年,正高作者和政府基金项目73篇,达到60.8%,是2012年的1.6倍,比2009年增加17.25倍。[14]
通过特色与重点栏目的设置,组织特色性较强的稿件来凸显刊物的个性特色。地方高校学报的特色既体现在学术性上,更体现在学科专业性和地域优势上。学术性是其共性,“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特中求精、特中求新”则是学报独特个性所在。[13]
学报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是衡量学报质量的依据,只有在编排格式、量和单位、图表、数字的表达、专业名词术语以及参考文献等方面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才能促进学报质量的不断提高。如《成都工业学院学报》为迅速进入本科院校学报办刊轨道,适应各级各类评刊评优的要求,从2013年第2期开始分为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分别采用科技期刊和社科期刊国家标准编辑出版,为学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刊物出版发行后得到了高校学报界专家、社会各界作者和读者的好评。[15]
加强编辑校对的责任感,做到认真、仔细、负责,减小差错率,提高学报的合格率。
封面设计要有鲜明的个性,对版式、形式和内容进行调整,增加信息量,增强可读性等。这些都是保证学报质量的前提条件。[13]
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学报的评价指标应主要是其社会效益(即学术质量与学术价值、取得读者、作者认可度及其社会影响力),不能以其取得的经济效益为评价指标。因此,地方高校应在提高学报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逐步扩大经营规模,从季刊、双月刊再到办月刊,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地方高校学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在特色和品牌上下功夫,必须强化精品意识。
地方高校学报作为传播科技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既要受一定时期的经济与政治的制约,又必须为经济与政治服务。把学报办出特色,有利于学报功能的发挥,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为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以什么样的刊物形象面对社会、面对读者,是地方高校学报出版工作者都应主动思考的问题。地方高校学报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必须强化精品意识,只能走弘扬学术之路,强化质量、特色和精品意识,以学术性为生存之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时代呼唤现代编辑主体的精品意识,地方高校学报主编、编辑应敏锐地洞察其态势,将压力和危机感提升为一种强烈的竞争意识,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打造特色、争创品牌和精品。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这是办好学报的首要原则。学报要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重任,就必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这是学报的生命所在。学报所刊发的论文,必须学术特色显著,研究领域突出。或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但其成果明显超越前人,属于“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或是填补学术领域的空白,使这一学科更加系统化、完善化;或是新学科的创立,崭新领域的开拓;或是应用已有的理论成果,成功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等等。
优秀的论文必须具有特色和学术品位,这是构成精品学报的主要因素。学报的特色和学术品位鲜明地体现出学报的思想性和学术性,也反映主编、编辑的学术水平、学识修养、审美情趣和理想。所编发的文稿必须学术性强、结构严谨、论析精当、蕴涵哲理、文笔流畅,具有可读性,充满吸引力。
这是表现刊物个性特色的重要手段。装帧设计要突出鲜明个性的特征;用简明的图案、清晰的色彩,既满足美学的要求,又能恰当地体现刊物的风格、类别和性质,给读者以赏心悦目、耳目一新的感觉。版面装帧设计的风格正是学报内在风格的外在表现,个性特色越突出,越为读者欢迎,也才更具吸引力。[10]
由于地方高校学报受其办刊环境、稿源质量、编辑队伍薄弱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与专业性学术期刊和研究型大学学报相比,要把学报办成精品的难度相当大。但是,地方高校学报的主编和编辑应在开放的办刊理念指导下,通过强化精品意识,努力打造学报的特色,争创品牌甚至精品,把人类文化的精华奉献给社会,得到社会和读者的认同,这是地方高校学报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创新是学报的出发点和归属点。[13]地方高校学报作为传播人类文化和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具有缔构、传播人类知识与文化,推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勇于创新的学报,求新于真理,才有存在的价值。创新是为了提高学报的质量,打造学报的特色与品牌。创新既包括办刊理念与管理体制上的创新,也包括在内容和形式在统一基础上的创新。尤其是办刊理念与办刊体制上的创新尤为重要。地方高校学报主编和编辑作为最新理论、观点、技术、信息的组织者、发现者、传播者,就更应该站在时代与科学的前沿,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勇于开拓创新,把握最新、最现代的科学技术,将人类文化信息资源最快捷、最大范围地转化和利用,从而真正体现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使学报始终走在学术研究的前沿。
期刊的特色、办刊宗旨、办刊理念、办刊定位、主编的视野和能力是决定期刊生存、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尤其“特色”更是刊物安身立命的根本。[11]特色是期刊的生存之本与核心竞争力,独具个性特色的学报,才会引起读者、作者的兴趣,也才能提高社会的关注度与影响力。邹韬奋先生早就说过:“没有个性或没有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就更没有希望了。”[10]地方高校学报要提高竞争力,彰显期刊的特色,必须在坚持学术性的前提下,加强刊物的个性策划,实现办刊理念的创新和栏目的创新。做好栏目策划,重视特色与重点栏目设置是提高地方高校学报质量、彰显刊物特色的重要手段。只有更加重视自身特色建设,打造鲜明的个性特色与品牌,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谋求发展。
尽管地方高校的综合实力与重点高校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但学报可以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地域历史文化与区域经济资源优势,在办刊理念、学术定位与编辑策划创新上做文章,通过加强特色栏目建设来体现学报的个性特色。
许多地方高校学报通过充分挖掘其得天独厚的地域历史文化与区域经济研究资源,在打造学报特色,扩大学术与社会影响力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专业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其学报特色当从学科专业特色建设做起,必须紧紧抓住本校学科专业优势,努力反映和表现本校的最新科研成果,展示自己的学科专业优势。[10]或以本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和有影响力的人物为重点,或以地方的历史文化为重点,或以少数民族为重点,促进当地学术理论的发展,提升学报自身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7]。
近年来,《成都工业学院学报》重视和加强特色栏目的建设,充分利用研究性大学和学术团体的优势,整合资源,努力提升向全国的辐射力,为特色栏目创造了良好的学术发展前景。开国元勋陈毅元帅是该校的杰出校友,他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以其丰富的革命人生经历留下了许多值得研究的历史资料和研究对象。为了弘扬陈毅精神,学报特别策划开设“陈毅研究”栏目,并与四川省陈毅研究会、四川省新四军研究会协办,填补了国内研究空白。2013年编辑部组织召开了“陈毅研究”研讨会,中共四川省委原书记谢世杰、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吴得民、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等领导专家参加了会议,对“陈毅研究”栏目作了高度评价,希望将“陈毅研究”栏目打造成为四川乃至全国陈毅研究重要的学术园地。原外交部长李肇星在出席学院建校100周年庆典期间,校党委书记刘黎教授将学报发表的“陈毅研究”论文集送李部长审阅,受到充分肯定和赞许。学报执行主编王庆跃编审特约李部长为“陈毅研究”栏目撰稿,得到欣然应承为该栏目撰写了论文《人品诗品双高洁》。同时,学报特别策划开设“心理与健康”栏目,与四川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协办;与国内多所知名高校、研究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合作,开设了“技术创新研究”栏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与四川省自然辨证法研究会协办,开设了“生态文明研究”栏目。通过打造特色栏目培养了一大批青年作者,刊载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国家级省部级基金项目论文,提高了学报的社会效益和学术影响力。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从2005年起特别策划的“羌学研究”和在5.12汶川地震后着眼于灾后科学重建推出的“灾后重建研究”栏目,就是在准确把握办刊方向与特色定位的基础上,凭借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充分挖掘其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提升了学报的学术价值,在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为构建学报特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学术研究资源,得到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研究会原会长龙协涛的肯定和好评。《湖北省工程学院学报》的“中华孝文化研究”、《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的“三苏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的“鲁迅研究”、《殷都学刊》的“殷商文化”、《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推出的“德阳重装基地建设”和“高职教改前沿”栏目等,都是地方高校学报立足于当地,服务于当地,以历史文化为重点,充分利用和发挥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选准学报独家特色,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例子,体现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特色化办刊理念,取得了良好的办刊绩效,得到全国高校学报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阿坝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在2010年第四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学报评比获得“优秀学报奖”和“特色栏目奖”;2006年和2008年分别获得“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和“名栏奖”;2010年荣获四川省高校社科学报“二等奖”和“优秀栏目”及“首届四川省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3年获得“四川省特色社科期刊奖”。《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0年获得四川省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奖”;2010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1年获得四川省教育厅颁发的“首届四川省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11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最佳网站设计奖”;2011年获得“中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奖”;2012年获得学院“2009—2011年度校级科技重大贡献奖”。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学报要想在市场经济体制和期刊社会化改革的激烈竞争中觅得生存发展的一席之地,地方高校领导班子、学报主编、编辑必须办刊理念创新,准确把握办刊方向、找准发展定位,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创新与特色意识的价值取向。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学术期刊都具有的共性要求,而如何办出期刊特色才是地方高校学报努力去创新实践的重点,只有在不断创新中去实现学报的个性特色,才能逐步提高社会影响力,走出一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1]教育部教备厅.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1998]3号[Z/OL].(1998-02-09)[2014-03-19].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71/200407/1049.html.
[2]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社科学报工作的意见.[2002]7号[Z/OL].(2002-09-13)[2014-03-19].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8/200209/495.html.
[3]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报刊出版管理工作的通知.新出报刊[2009]124号[Z/OL].(2010-02-06)[2014-03-19].http://www.docin.com/p-72960613.html.
[4]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审读暂行办法.新出报刊[2009]126号[Z/OL].(2009-02-09)[2014-03-19].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276960.
[5]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规范报纸期刊主要负责人任职资格的通知.新出报刊[2009]184号[Z/OL].(2009-10-28)[2014-03-19].http://d.wanfangdata.com.cn/Claw_G000085504.aspx.
[6]高伟云.地方高校学报定位及其自身发展[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5):55-58.
[7]杨世武.地方高校学报发展的路径选择[J].学报编辑论丛,2012(10):24-26.
[8]徐文梅.谈谈学报的出路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9):84-86.
[9]杨霞.高校文科学报的性质、功能和定位[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3):86-88.
[10]杜红琴,孙俊青.高校学术期刊改革之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30-134.
[11]吴天德.略论加强高校学报的个性策划[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9):129-131.
[12]张建军,张俊敏.对中国高校学报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1):50-53.
[13]王庆跃.创新:高职高专学报可持续发展的永动机[G].中国高校学术出版Ⅱ,2009:60-64.
[14]李艳,王庆跃.地方高校学报稿源社会化创新途径的探讨[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3(3):59-63.
[15]王庆跃.地方高校学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35-141.
[16]王庆跃,徐娟.地方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建设创新路径的探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5-112.
Discussion of value orientation and Innovation for Local University Journals
WU Tiande,WANG Qingyue*
(1.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searches Administration,ABA Teachers College,Wenchuan 623002,China;2.Department of Editorial,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Chengdu 610031,China)
In our country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Journal of social reform,the local university journal will fac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grasp the direction,find the academic positioning accuracy,establish and adhere to quality consciousness,innovation consciousness,awarenes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ation distinctive in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play its prosperity of academic,cultural heritage,social service function,and walk out of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of science.
market economic system;social reform;local university journal;value orientation;innovation
G230
A
2095-5383(2014)03-0068-04
10.13542/j.cnki.51-1747/tn.2014.03.021
2014-01-18
四川省教育厅基金项目重点课题“四川省高职高专学报现状及其创新”(11SA217)
吴天德(1959-),男(羌族),四川理县人,编审,研究方向:期刊编辑学、羌族文化。
王庆跃(1959-),男(汉族),四川宜宾人,编审,硕士,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学,通信作者邮箱:40570363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