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校生命教育的本质

2014-03-28 12:39罗艳珠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生命课程教育

罗艳珠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台湾高校生命教育的本质

罗艳珠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基于在台湾三个月对台湾十所公立与私立高校的生命教育的调查、访谈、体验、学习、研究,台湾高校生命教育的本质体现在理论多元化、保障一体化、目标明确化、内容准确化、途径多样化、模式优势化,非常值得我们高校在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时直接运行、借鉴、创新。

台湾高校;生命教育;本质

2014年2 月至5月,在台湾访学三个月里,作者重点参访了台湾10所高校(包括台湾国立嘉义大学、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立台湾科技大学、东海大学、南华大学、云林科技大学、大仁科技大学、仁德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健行科技大学、大同技术学院)、10个机构(嘉义县身心障碍者联合会的庇护工场、嘉义市东洋护理之家、台南市白河日间照顾中心、澎湖身心障碍福利服务中心、嘉义市青少年福利服务中心、天主教圣马尔定医院等)、16个社区(无米乐社区、松田岗社区、三结村等),与学校相关负责人、老师、学生及机构、社区负责人及服务对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访谈,从不同角度调查了解、体验、探讨与研究台湾高校生命教育的开展及大众对高校生命教育的预期与态度,最后发现台湾高校的生命教育从本质上看,具有独特的魅力与显著的效果。

一、生命教育的理论多元化

台湾是个“多神之岛”,教堂寺庙遍布,信徒众多,教堂寺庙有2万多个,信徒有1千多万人,神学院有80多所,供奉的主神有200多种,主要有观音、妈祖、土地爷、释迦牟尼、关公、保生大帝等。台湾的宗教信仰可分为三大类:一是高山族的原始信仰,二是民间通俗信仰,三是各种正式宗教。台湾高山族至今仍保留原始的宗教信仰,其祭祀活动颇具原始宗教特色,比较著名的有阿美族摔角节、曹族团结祭、布农族打耳祭、阿美族赶鬼仪式、卑南族丰年祭、阿美族祭司节、赛夏族矮灵祭、排湾族竹竿祭等。民间通俗信仰在台湾非常盛行,一般可分为三类:天地、神佛、祖先,但不同群体有不同的信仰与崇拜,其中妈祖崇拜是台湾民间信仰人数最多的一种信仰。台湾中西并存的宗教有14种,即佛教、道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大同教、天理教、理教、轩辕教、天帝教、天德教、一贯道、大同教、真光教团等。台湾许多高校都有宗教背景,最早开展生命教育标志性意义的学校就是具有天主教背景的晓明中学,而且台湾的生命教育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宗教与伦理教育时期(1963—1996年)、朝向独立设科时期(1997—2001年)、融入式课程与独立设科并存时期(2002—现在),因而台湾高校生命教育的研究与理论也出现多元化方向。

台湾高校生命教育的理论多元化,表现在有七种取向的生命教育,包括身心健康取向的生命教育(重视了解人体结构、增进健康、疾病预防、环境保护)、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正确对待生老病死、注重生与死的尊严)、伦理取向的生命教育(强调尊重他人、注重道德教育、重建社会价值)、宗教取向的生命教育(探讨生命现象与价值、相信神的存在)、生活取向的生命教育(强调尊重生命、重视与人相处)、生涯取向的生命教育(重视生涯辅导、生活技巧)、整合取向的生命教育(统整生命之“知”与性灵之“觉”)。

二、生命教育的保障一体化

台湾高校的生命教育能够普及推行与高效实施,完全得力于它的四大保障,即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高等院校的着力推动、民间团体的积极促进、社会大众的默契配合,这四大保障相辅相成,形成生命教育联盟或一体化。第一,台湾教育行政部门对生命教育的高度重视与扶持。台湾“教育部”2000年宣布设立“学校生命教育专案小组”;将2001年定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公布推动生命教育中程计划等一系列计划和方案,包括2001年《教育部生命教育中程计划》、2014年《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动方案》(通过行政机制、课程教学、师资人力、宣导推广、研究发展等5大层面去推动生命教育)、2014年《教育部补助学校办理生命教育特色校园文化实施计划》(每年函请全国私立各级学校送案件申请,经教育部审核通过予以补助20校,每校最高补助10万元);建立了全球生命教育资讯网站和相关人才资料库;2005年成立生命教育学科中心,2012年成立学生辅导及生命教育咨询小组。第二,台湾各类高校对生命教育的着力推动与实施。无论国立大学私立大学,无论采用独立设科还是融入式课程,学校领导都会十分重视并予支持,然后结合通识教育中心与学生辅导中心两大模块,充分发挥本校的资源优势,甚至跨校合作,积极推行生命教育、品德培养、价值重建,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色鲜明的生命教育校园文化,深远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第三,民间团体对生命教育的积极参与与促进。各类民间团体从不同的角度推广生命教育的理念,呼吁社会大众正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与急迫性,并十分重视在自己所创办的各级学校、所建立的各类机构、所关注的各个社区,积极参与并促进生命教育的专栏宣讲、专题讲座、电影欣赏、服务项目、活动体验、志工培训、艺术比赛、作品展示等,尤其重视高龄教育、身心障碍教育、性别平等教育,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服务项目、服务对象与服务行动上。第四,社会大众对生命教育的默契配合与支持。无论是作为社区居民对垃圾不落地运动、环境美化、生态保护,还是作为大学生家长对高校生命教育活动、职涯辅导的了解与配合,或是作为大众一员对自我、他人、社会的尊重与职责履行,都予以自觉配合与努力实践。在社区、小门店、超市、路口、电梯里、公厕内,都可能有各类让人震撼心灵的温馨小语,如“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欣赏别人就是庄严自己”、“争气但不要生气,好强但不要逞强”等。详尽指路、周到服务、彬彬有礼、自觉排队、诚信守诺等蔚然成风。

三、生命教育的目标明确化

台湾的生命教育虽然源于多起学生自杀或杀害别人的事件,但是生命教育的推广却未因此而偏重于“自杀防治”的主题,而是以匡正社会风气、提升全民生活品质与社会价值重建为目标,偏重于伦理道德教育。基于此,台湾高校都把生命教育看作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大多成立了生命教育研发中心,期望借生命教育的实施来弥补学生心灵的困惑或缺口,促进学生思考生命的本质,培养其对生命的正向积极态度,并有能力及时解决生命历程中所遭遇的各种问题。因而各类高校推进生命教育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实现人与我、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宇宙的和谐,将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为“择善”与“行善”的能力,在生命实践上达到知行合一。首先,帮助学生培养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享受生命,实现自我的价值观。认识到“生命不只代表着生命气息的存活,更是在个体生命历程的进展中,追求并开创生命的价值。人类不只要活着,也要活得美好,活得有意义”。其次,教育学生尊重、珍爱他人的生命。牢固树立“人须面对他人的生命”的观念,理解他人的生命包括可改变的及不可改变的关系,即指社会关系及家庭关系,通过服务社区、身心障碍者机构、乐龄教育等,引导学生记得感恩、尊重并学会与异性、身心障碍者、老人的相处。再次,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保持环境永续发展。强调每个人也需要面对天地流行的生命,包括自然环境、宇宙的生命及宇宙主宰的关系,通过探访湿地、海边清洁、参访寺庙等活动,深化保护生态、敬重神明的观念。

四、生命教育的内容准确化

台湾高校的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是从“个人”推展而来,有我、人、环境与宇宙的四重关系。四重关系中的任何一重失落或不完整,都是生命中的缺憾;唯有认真学习并发展生命中的不同方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才能呈现。由此,生命教育的内容就可包括四个方面、三个议题。四个方面:一是人与自我的教育:认识及肯定自己、欣赏并尊重自己、珍惜生命的价值,发挥潜能,以面对生命中各种不同的境遇,使身、心灵各方面平衡发展,以达到自我实现;二是人与他人的教育:关怀周围的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及社会公德,关怀弱势群体,增进社会和谐;三是人与环境的教育:重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珍惜生存的环境,建立人与环境的生命共同体,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及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永续发展;四是人与宇宙的教育: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思考人类死亡的意义,关心人类面临的危机,厘清自己的人生方向,建立地球村的概念,促使万物和谐发展,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活出全方位的生命。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生命教育的各个领域,涉及到生命本质与意义的三个层次或三个主题,即“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伦理思考与反思”、“终极关怀与实践”。“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关心生命境界的提升,属于人与自己的向度,探讨人该如何活出该活的生命的论题;“伦理思考与反思”关心道德判断规范及其应用,属于人与他人、环境的向度,探讨人应该活出怎样的生命的论题;“终极关怀与实践”关心生的价值与死的反思,属于人与宇宙的向度,探讨人为何活着的论题。

五、生命教育的途径多样化

台湾各类高校秉承“生命教育就是全人教育”、“视域交融”的理念,多途径多方法地深入推广与实施生命教育。其主要的途径有:培育生命教育师资、独立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独立设科与融入式生命教育、学生辅导中心各类生命教育活动、服务学习、跨校合作生命教育、跨界合作生命教育等。

第一,培育优秀的生命教育师资队伍。教师个人只有达到“态度开放而立场公正”及“言行合一”、“慈悲与智慧”兼具的人师典范,才能让学生在接触生命教育老师时真正感受到生命感染生命的力量与典范。一是台湾“教育部”数所高校为其他学校培育生命教育教师。生命教育师资培育专门课程27学分,其中包括系统性的生命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共21学分)、加强学员灵性发展的灵性培育课程(共2学分)、介绍生命教育学理及强调团体共融与体验活动的工作坊课程(共4学分)。运用两年时间,打造成高水平的生命教育师资典范队伍。二是高校内部开展生命教育读书会、生命教育研讨会、生命教育教师工作坊、专家专题讲座、跨校交流等方式,提升生命教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水平。

第二,独立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或独立设科与融入式生命教育。大多数高校独立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也有不少高校采用独立设科与融入式并行开展生命教育。在通识教育中心的课程里开设生命教育课程,适用大学一年级,2学分,36课时;然后在大学二年级第四期或大学三年级第五期再开设深化类生命教育课,由专职生命教育老师或兼职教师担任课程教学与评价。再是鼓励各科老师在自己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如乐活人生、乐龄教育、咨商理论与技巧、服务学习、健康与生活等。

第三,学生辅导中心各类生命教育活动。在台湾每个高校的学生辅导中心都有生命教育月与生命教育周,只是时间不同而已,有的定在四月,有的则是五月或十月。生命教育月里各类大型生命教育活动吸引着学生积极参与与融入,影响非凡。平时也十分紧凑地按计划开展着一个个主题式生命教育活动,有新生抑郁测量、个案辅导、团体辅导、生涯教育与辅导、专题讲座(抑郁症讲座、性别平等讲座、身心障碍讲座、乐龄讲座等)、电影欣赏(如不老的骑士等几百部影片)、劳作教育、服务学习、各类工作坊、活动体验(死亡体验、高龄体验、残障体验等)、园艺治疗、设计竞赛、作品义卖、爱心传递、辅导小语、生命教育探索场、志工培育等,与通识教育中心的生命教育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深远地影响着学生的生命发展与绽放。

第四,跨校际合作生命教育。高校之间学生辅导中心(包括资源教室)常常会就某个主题联合一起举行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风格、不同特色、不同优势的生命影响力,师生平等更易交流,人际相处技巧更加娴熟,视野心怀更为开阔,慈悲关怀更能牢固,生命影响更为强大。

第五,跨界合作生命教育。所谓跨界合作是指高校与非营利机构及企业、社区合作开展促进更深入的生命关怀。高校需要有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服务,非营利机构及企业、社区需要有生命教育的帮助,双方合作,各取所需,共同促进生命教育的效果不断发展、深入与持久。

六、生命教育的模式优势化

尽管台湾各类高校的生命教育的目标一致、议题一致、内容一致、途径多样,但都会整合本校的优势资源来形成自己优势特色的生命教育模式。在笔者所深入交流的十所学校及网站查阅与访谈的十几所学校里,将他们的生命教育实施与成果所展现出来的特色优势归纳如下:一是以死亡体验为优势特色的生命教育模式,如南华大学与仁德医护管理专科学校,通过死亡导论的行前教育让学生体验写遗嘱、更寿衣、拍遗照、进棺材、向自己告别、入殓、封棺、暗黑思考、出棺、分享等,思索生命的可贵与人生的方向;二是以身心障碍体验为优势特色的生命教育模式,如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大同技术学院,以资源教室及其团队为核心,通过对身心障碍学生的服务与辅导、身心障碍体验活动、身心障碍杰出人士讲座、身心障碍庇护工场探访、身心障碍机构服务、身心障碍志工培育、励志电影欣赏与辅导、身心障碍辅导师培训与交流等,让学生学会尊重身心障碍者及与之友好相处,让身心障碍者学会自立自强自信;三是以开发标准化课程与性别平等教育为优势的生命教育模式,如国立台湾大学、云林科技大学、昆山科技大学等,十分注重生命教育的“课纲”标准化,认真组织生命教育的专家与一线老师一起编写生命教育的“课纲”,尽可能用吸引学生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图片与事例来完善“课纲”魅力。同时也非常重视性别平等课程教育,制定“性别平等教育实施办法”、“性别歧视与性侵犯防范措施”一系列规章制度,详细规定性别平等教育课程开设办法及性别歧视与性骚扰性侵犯的处理程序,以多种方式将性别平等教育理念植得心怀;四是以培养生命教育师资为优势的生命教育模式,如台湾大学、彰化师大、云林科技大学,它们受台湾“教育部”委托,运用两年时间,透过创意开放之学习方式、关怀温暖之营队生活、回顾与展望方式开展生命学理工作坊,透过生命教育的三大议题(人生终极课题的探索、伦理思考与抉择的课题,人格与灵性之统整发展)及其发展的七大核心能力(哲学与人生、宗教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生命与科技伦理、性爱婚姻伦理、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提升生命教育专业水平,透过六项灵性修养指标(在每一个人身上看见神、看见佛、看见人;第一个去爱、第一个去给;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给人方便;缓于发怒、敏于宽恕、勇于道歉;择善固执、不便随缘;诚意正心、戒慎恐惧)完成灵性修养,最终打造成高水平的生命教育师资典范队伍。再是高校内部开展生命教育读书会、生命教育研讨会、生命教育教师工作坊、专家专题讲座、跨校交流等方式,提升生命教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水平。生命教育师资队伍最大的要数云林生产技术大学,生命教育专职教师有46人、兼职教师27人,每两个教师教授一个班级的生命教育课,其生命教育开展得特别精彩有特色且成效显著,成为台湾中区生命教育极富代表性的典范学校,且辐射效应与范围都很大;五是服务学习为优势特色的生命教育模式,如东海大学、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在服务学习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与实践,无论是学习还是服务中,都不断实践着“感恩”、“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洗礼与完善着自己的思想品德;六是以生命教育课程教育、融合式教育、体验教育为优势特色的生命教育模式,大多数高校都采用这种综合式生命教育模式,通过通识教育中心、服务学习小组、学生辅导中心的资源融合,共同打造其生命教育的主旋律与特色风格。

生命教育是让人觉醒生命美好的教育,这样的美好生命是建立于人的觉醒及成长,因此需要具有生命修养及灵性成长的老师带领学生探究生命中最核心议题、引领学生迈向知行合一。台湾高校将生命教育当作全人教育的重要地位去推广与实践,其优势模式、成功经验与研究成果在全球都是领先的,非常值得我们在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时直接运行、借鉴、创新。

[1]童驿宣.关怀生命的乐章——学校“生命教育”的实施[J].咨商与辅导,2008,(25).

[2]李瑞娥.服务学习融入生命教育课程之教学实践[J].美和学报,2013,32(1).

[3]刘桂光.活出精彩的生命—生命教育概论[M].台北市社团法人台湾生命教育学会,2008.

[4]陈致宏.生命教育融入文史通识课程规划之观念与方法——以“寓言文学与生命反思”课程为例[J].关渡通识学刊,2011,(7).

[5]张新仁,张淑美,魏慧美,丘爱铃.大专校院推动生命教育现况及特色之调查研究[J].高雄师大学报,2006,(21).

[6]何福田.生命教育[M].心理出版社,2006.

[7]生命教育课程研编小组.生命教育—享受丰盛的生命[J].财团法人台北市私立得荣基金会,2011,(2).

[8]吕雄,李岳牧,蔡德钦.生命教育概论[J].新文京开发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2).

G444

A

1671-5136(2014)03-0123-04

2014-06-12

罗艳珠,女,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生命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