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怡然,沙川华*,刘金丽,李文虎
(成都体育学院 a.武术系;b.运动医学系,成都 610041)
“积极老龄化”理念下我国开展绵缓运动的价值研究
田怡然a,沙川华b*,刘金丽a,李文虎a
(成都体育学院 a.武术系;b.运动医学系,成都 610041)
全球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促使“积极老龄化”理念的提出,而这一理念要得到实施,首先需要从根本上改善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绵缓运动蕴含了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综合了导引、太极和武舞3种运动形式,具有动作舒缓、运动强度可控、场地要求不高等诸多优点,较为适合老年人群习练。深入探讨绵缓运动在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增加老年人群社会融合度、促进老龄化社会和谐发展等多方面的价值,有助于该项运动的推广,为“积极老龄化”社会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积极老龄化;绵缓运动;老年人;价值
为促进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稳步发展,实现“积极老龄化”,对绵缓运动的优势、可行性以及价值等进行探讨,提出将绵缓运动运用到提高老年人群身心健康、改善其生活质量的进程中。
纵观全球,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研究表明,2050年全球老龄人口将急剧增加,美国75~85岁的人口将增加到3 000万;日本老年人将占到总人口比例的近10%;欧洲国家约30%的人年龄在65岁以上,这个比例将是现在的3倍以上[1]。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占13.26%,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将达到4.38亿。因此,无论是从老年人的数量还是增长速度来说,我国都将成为一个严重老龄化国家[2],老龄化将带来养老服务、老年护理、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人到老年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退行性变化。我国人口健康风险比值增长速度非常迅速,据研究,2025年这一比值将达到60.3%,其重要原因就是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医学敏感人群数量的上升[3]。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国家势必需要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建立相关的服务体系,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转。
1.2.1 未富先老
“未富先老”是我国的国情。要处理好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将面对两大挑战:1)社会福利难以满足老年群体的生活需求;2)精神文化服务落后于老年群体心理期望。
1.2.2 法律不健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现行法律已经难以满足我国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需要[4],尤其是涉及到精神赡养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冷暴力”现象。笔者认为,其原因是:老年人自身法律意识不强;国家的宣传力度不够;法律不健全。国家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法规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以确保老年人群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1.2.3 尊老不易
老龄化给其所在家庭带来负担的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压力,所以需要通过家庭、社区、政府、市场等的共同努力来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养老体系,而在我国这样的体系还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1)家庭负担加重,导致中年人的压力加大;2)公益社团缺乏,表现出国人对老年人的慈善意识不够强,实施存在诸多困难;3)老年市场失衡。
面对全球范围内的社会老龄化现象,各国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制定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如日本政府的应对措施有:设立年金、鼓励生育、健全完善老人保健制度等社会福利对策[5]。加拿大政府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全免费医疗,以及住房补贴加老年金不低于1 000~1 200加元的基本生活保障。一些欧洲国家政府针对人口老龄化进行了养老金政策调整。
我国政府应对老龄化问题首先需要解决“城乡差异大,农村明显弱势”的问题。我国农村老龄人口数已经超过全国老龄人口总数的1/2。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留守在农村的老龄人口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将会呈现出养老观念淡化、养老行为虚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现象。此外,在我国开展的“三农”建设中,国家需要应对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诸多问题,这也将会导致养老资源配置更加不均衡,影响农村养老体系的建设。
各国都希望将老龄化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不是“阻碍力”。世界卫生组织(WHO)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提出了一条可以更好地发展老龄化社会的理念——“积极老龄化”。1987年,美国学者首次提出了“成功老龄化”口号;1990年提出了“健康老龄化”;2002年,“积极老龄化”作为更加完善的理论被正式提出,并引发大范围讨论。随着3种老龄化理念的依次提出,体现了人们对人口老龄化在认识层面上的转变[6]。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积极老龄化”是指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达到最佳的过程[7]。
“积极老龄化”由3个基本点组成:健康、参与、保障。“健康”作为从事一切事务的前提保障,指没有疾病,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良好状态;所谓“参与”,就是在健康的基础上,老年人群能够获得继续参与建设社会和主动融入主流社会的机会,成为国家稳定发展的积极因素;而“保障”是对已退出劳动领域或不具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群制定相应的社会补助和救助措施。
从不同角度、不同社会时期和不同国家的国情出发,理解积极老龄化的核心理念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应该具有灵活性。穆光宗指出:积极老龄化将消除年龄歧视的不利影响,使老年人生活更加舒适、更有尊严、更有价值[8]。笔者认为,积极老龄化关系到社会如何对待老年群体和老年群体如何自我定位两方面的观念性变革,这也是积极老龄化理念的核心内容。从老年群体自身来说,应该自主自愿地参加健身活动,在身体状况允许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建设。从社会来说,应该更加尊重老年人群,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娱乐、学习、工作等机会。
田麦久等人对“绵缓运动”做了如下定义:以绵长柔缓为基本运动特征的较长时间的低强度运动,是适度负荷运动之一族[9]。查阅《辞海》可知:“绵”具有柔软、薄弱、延续不断、性情温和等含义;“缓”具有放松、松弛、慢、苏醒、恢复等含义;“运动”则是一种涉及体力和技巧的由一套规则或习惯所约束的活动。将“绵”、“缓”的特点有机融合到动作中形成的运动项目,非常适合体能下降、时间充裕、居住环境多样的老年人群。
绵缓运动包含导引、太极和舞武3种形式,每种形式又具有不同的习练套路。导引运动,属于中华传统养生术,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和推广健身气功的9套健身功法。太极运动,是中华武术中的精华之一,通过长期发展流传至今形成了诸多流派。舞武运动包括了木兰拳、剑舞、矛舞、“破阵乐”舞等运动项目,其构成中既有武术的元素,也有民族舞的元素。这些运动形式均以我国中医学、养身学、阴阳学等作为理论基础。
绵缓运动由多种运动项目组合而成,其文化背景、运动内容、技术要求、推广方式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复合化、交融化的特点。
3.2.1 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绵缓运动随着中国历史长河流淌积淀了上千年,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构成该运动的3项内容分别起源于不同时期:“舞武”源于商周时期,“导引”起源于上古,“太极”则源于明末清初。绵缓运动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通过代代相传留存至今。我们认为绵缓运动是由中国人自己创造、传承、受到大众认可与喜爱、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运动形式。人们随着年龄增长,“溯本求源”的意识逐渐增强,传统的运动方式对于老年人群更具有亲近性。
3.2.2 内外兼修的技术特点
“绵缓运动”技术上具有动作舒缓、意气相随、松静安舒等特征。“导引”特别注重调身、调息、调心,可达到疏通经络、活动筋骨、按摩内脏器官等健身功效;“太极”除精神上含有至高、至极、无穷大之含义外,同时还具备攻防技击性和健身养生等实用价值,在按照“虚灵顶劲竖项”、“沉肩坠肘坐腕”、“心静体松意注”等要求习练后,能达到健身健心的效果;“舞武”在创建初期就融入了民族舞和武术2种元素,练习时需要同时具有武术的力度和舞蹈的美感,强调表达一定的剧情、意境或性格,因而更注重与自然的结合,符合人体运动本身的规律。
3.2.3 易于推广的传播特点
从练习需要的条件来看,习练绵缓运动可以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只要习练场地平顺即可。从项目内容来看,其动作简单易学,安全可靠,练习强度可控性强,练习时间自主性强,对练习者自身的体能方面没有过高要求,符合老年人群的身心特点。从推广的现状来看,绵缓运动已经深入我国大部分城市和农村,特别是太极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从师资力量来看,各地的老年大学都开设了相关课程;老年体育协会也经常举办相关的教学和比赛;高校开设了培养相关后备人才的课程和专业;民间的传承人和爱好者更是不计胜数。从社会关注度来看,国家在此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媒体经常报道相关的新闻。
3.3.1 有效促进身体素质的改善
研究表明,绵缓运动的运动强度可以始终维持在大于无氧阈强度的水平,其摄氧量为最大摄氧量的60% ~70%,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 ~70%[10]。通过这样的运动,能够调节和改善人体的精神状态、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这对器官老化、体能下降的老年人群尤为适合。此外,绵缓运动与中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刘耀武指出:“中医健身运动的主要作用,在于调节神经,平衡阴阳,扶正祛邪,舒经活络,以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之目的。”[11]因而容易被老年人群所接受和习练。
3.3.2 显著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李别非的研究表明,采用SCL-90量表在160例患慢性病的离退休老年人中进行调查显示,受试人群中有86例心理障碍,占57.3%,主要的心理问题是抑郁。[12]重视内在精神,强调意识锻炼是绵缓运动特有的心理学特征。在练习绵缓运动时要求练习者应做到心无杂念,平静安舒,达到一定水平后还会使其意识或者说意念有所提升。老年人群心理状态较为复杂,常常表现为担心、顾虑、孤独、失落的情绪交替出现,严重者甚至出现紧张性高血压、神经性结肠炎等疾病。若经常参与绵缓运动,主动放松情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心理消极因素的影响,摆脱内心的一些不良杂念,达到杜绝心理性情绪致病的效果。
3.2.3 有效拓展人际交流
参与绵缓运动,老年人群以平等的体育参与者身份重新找到自己的角色,在参与体育锻炼中找寻到不同的社会交流群体,通过相互交流,实现情感的渲泄和相互间的沟通,丰富生活内容。同时,老年人在体育活动中相识并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在互帮互助中建立深厚的友谊,在更广泛的群体交往中扩大社交的范畴,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保障。因此,绵缓运动对于老年人群扩展社会交往的广度、提高交往技能、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增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意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是制约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老年群体的生活状况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WHO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理念,其目的就是为了改善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积极老龄化”具有健康、参与、保障3个显著特征,其核心是鼓励老年群体积极主动保持健康,参与社会建设,引导社会不歧视老年群体,并为其制定合理的保障制度。绵缓运动具有文化底蕴丰富,技术难度较低、运动量可控、场地要求不高、师资较为充裕等特点,非常适合老年人群习练。科学地参加绵缓运动可以改善老年人群身体机能状况、增加老年人群与社会融合的机会、减少老年人群给社会与家庭带来的负担,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1]FISHMAN T C.揭秘老龄化[M].吴礼敬,刘娜,肖梦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R].2011.
[3]张蕾,郑晓瑛.老年体育与人口健康[J].体育与科学,2006,27(2):59-62.
[4]辜胜阻,刘江日.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法律保障[N].法制日报,2012-07-21(1-3).
[5]张丽,邵俊秋.日本老龄化问题的探究及对中国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2(11):1-3.
[6]蒋子桓.积极老龄化理念及政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7]世界卫生组织.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M].中国老龄协会,译.北京:华龄出版社,2003.
[8]穆光宗.老年发展论:21世纪成功老龄化战略的基本框架[J].人口研究,2002,26(6):29-37.
[9]田麦久,徐伟军,胡晓飞,等.中华绵缓健身运动导论[J].体育科学,1998,18(6):47-63.
[10]朱红香,尹玲.绵缓运动之内涵探讨[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23(5):146-147.
[11]刘耀武.中医健身运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7(3):59-61.
[12]李别非,谢秀美,余国龙.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分析[A].第五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
Research on the Value of Continous Slow Movement in China Based on the Concept of“Active Aging”
TIAN Yirana,SHA Chuanhua*b ,LIU Jinglia,LI Wenhua
(a.Depatrment of Wushu;b.Department of Sports Medicine,Chengdu Sports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
The emergence of global ageing phenomenon impels people to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active aging”.The idea can be implemented unless the old people's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need to be improved fundamentally.Studies show that continuous slow movement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elderly because it contains a lo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a combination of direct,tai chi and martial dance and a lot of advantages which includ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lowing,exercise intensity controlling and lower space requirements.Deep discussion of the value of continuous slow movement in improving the elderly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increasing elderly social alignment and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aging society helps to popularize the sport and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active aging”society.
active aging;continuous slow movement;elder;value
G899
A
2095-5383(2014)02-0092-03
10.13542/j.cnki.51-1747/tn.2014.02.029
2014-02-11
田怡然(1990-),女(汉族),四川自贡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套路理论与方法。
沙川华(1958-),女(汉族),江苏沭阳人,教授,学士,研究方向:人体结构生物力学、人体肌肉训练方法、运动损伤机理及预防,通信作者邮箱:8093085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