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兰珍,洪秋妹
(1.江苏理工学院院长办公室,江苏 常州 213001;2.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政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落实科学发展新任务,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从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推动社会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化解社会经济发展新环境下的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而要化解社会矛盾,其关键在于协调好社会公众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社会管理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承担着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保障民众健康安全的职能[1],社会管理创新则是对政府社会职能的进一步强化;而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社会管理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能,更需要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反映在社会管理的创新上,一方面政府的职能应从偏重于管理和监督转向协调和服务,另一方面,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能够更好地服务与协调民众的社会需求和社会利益。社会管理虽有需要控制和监管的一面,但其核心是要为民众提供更多的服务,把社会管理寓于社会服务中,有效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则成为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
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组织,甚至是公众自身,在进行社会管理的过程中,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有着自身利益诉求的社会主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社会主体的利益日益呈现多元化、差异化的趋势。利益关系的冲突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向春玲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从而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2]。在其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应充分发挥其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的作用,与社会管理工作相结合,在统一利益导向、构建利益约束机制、畅通利益表达渠道等方面积极作为,推动社会管理的创新。
中国社会利益格局正处在结构化的过程中,这必然带来社会利益的多元化格局。市场机制的作用要求通过竞争性和冲突性过程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利益的诉求必然是一种博弈过程。在社会管理过程中,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构成了我国社会矛盾的主体,他们相互间因利益而产生摩擦,相互间不断发生冲突博弈,成为社会矛盾的聚焦点,而大规模的、无序的利益矛盾和冲突的逻辑后果,必然难以促成基本的社会共识和一致性的公共意愿[3]。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其首要内容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帕森斯主张,如果社会价值观没有某种最低限度的共识,社会就不可能存在[4]。因此,基于思想领先的原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公众思想的统一、社会广泛共识的形成,可以在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缓解社会矛盾、化解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作用[5]。另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直接面对广泛的社会公众,其工作方法往往柔和而不生硬,容易为社会公众所接受;具有弹性与伸缩性,更具有可持续性;可以不着痕迹、潜移默化地加以引导,有助于各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协调,从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稳步推进。从利益博弈的角度来看,个体化的利益诉求导致博弈双方的力量不对称,从而会引发利益博弈结果的不公平[6]。思想文化宣传中的各类媒体能够为社会公众的利益博弈提供一个有效的公共平台,从而形成符合社会理性的利益博弈秩序,促使自发的群体性利益诉求行动以非正式方式组织起来,最终实现利益的均衡。具体而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表现为:
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7]社会秩序的核心是利益关系,而社会管理的创新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建立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利益关系秩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其价值导向、观念协调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形成社会公众利益观念的广泛共识。
首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可以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思想文化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只有形成统一的价值标准和价值体系,才能使人们在思想和行动上最大限度地保持一致[8]。而协调利益冲突,创新社会管理,首先必须创新管理理念,只有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才能为完善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当前的社会管理实践中,必须改变以往重管理防范、轻服务的思想,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凝聚人的智慧,促进人的发展,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行人性化管理,推动社会管理科学化,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要把公平正义的理念作为平衡和调整利益冲突的指导思想,依法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社会公众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7]。
其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可以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利益观念的广泛认同。观念和谐是利益和谐的前提条件。目前党员干部的“政绩观”和社会群众的“利益观”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这也是引发社会矛盾的主要因素之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两者之间的偏差,在协调利益观念、强化“认同”的过程中,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也只有在利益观念普遍认同的前提下,社会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才能有效地得以实施。马克思曾说,“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9]。这就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乃至一切社会关系本质上都是一种利益关系[10]。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并不能够为社会公众带来直接的利益,但能够在利益观念的协调方面赢得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这将有助于利益关系的调整,减少利益冲突,从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积极有效开展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形成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道德约束。这将有利于规范和约束社会公众的利益动机和利益行为,引导社会公众合理选择利益目标,自觉调整利益需求,科学选择利益行为,正确处理利益关系。
另一方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可以通过营造健康文明理性的舆论环境,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和利益表达机制,有效缓解社会利益矛盾。现实中,阶层的分化使社会公众的利益呈现出多元化和差异化的趋势,反映在社会管理层面,多元化利益的协调越来越困难,阶层利益的冲突越来越突出。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这些利益矛盾的冲突往往会被迅速扩散,从而引发严重的公众事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主动营造舆论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媒体活动、加强日常教育等多种形式,弘扬社会公德,引导广大群众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推动社会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从而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另外宣传思想文化可以把握主动权,通过提炼群众利益,设身处地地为群众利益发声,为政策推行争取舆论支持。再者,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也可以听取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各类宣传媒体能够充分发挥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的作用,搭建起政府与民众交流的平台,在思想和感情上拉近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从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矛盾的复杂化与公众在社会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权责利的不对称存在着很大关系。良好的社会管理应是多元社会主体之间的一种合作管理,社会管理绝不只是党和政府的事情,社会管理应该是政府和社会公众互动的过程。只有政府权力,没有民间力量;只有政府的独唱,没有公众的喊声,必然导致权力的资本化和资本的权力化。因此公众是社会管理的又一重要主体,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可以有效增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交流,便于公众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参与科学决策,促进公众对政府社会管理的认可与支持。因此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国家高度集中的单一管理模式,因而社会成员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较为薄弱。目前很大一部分公众在社会管理中只是被动的“被管理者”,没有主动成为社会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缺乏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在各种利益关系的博弈中,弱势群体往往是被牺牲的一方,他们既没有机会平等地参与利益分配,又缺乏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因此有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利益诉求很难得到满足,从而出现公共权力的滥用。而另一方面,权责的不对等使公众在社会管理过程中承担的责任较少。他们主要从个人利益出发,主张个人权利,并且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成为了其唯一诉求,从而出现越界主张利益的状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可以培育公众的参与意识,通过发挥媒体的导向作用,使公众意识到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是社会管理的根本出发点,从而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动得到支持,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得到发挥。另外,公共媒体在公众参与中也承担着重要责任。因为公民的个体力量毕竟是分散而偶然的,他们需要获得代言性的表达。通过思想文化宣传,公共媒体可以作为公众的代表。由此,公众的个体利益得以以群体表达或组织代表的方式来呈现,形成解决社会政策和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机制,有效地避免政府与公众利益博弈双方力量的不对称,从而畅通利益表达渠道,构建有效的利益博弈的公共平台,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从而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学和民主,减少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
社会管理工作涉及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创新社会管理决不能把公众当成单纯的被管理者。对社会管理创新而言,其根本的内涵就是进行利益的协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任务就是为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积极参与社会管理,逐步推行和提高基层社会自治的水平。基于思想领先的原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可以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为人们提供价值信念上的共识,从而减少人们合作行为的“摩擦费用”。另一方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助于形成道德规范,构建利益约束机制,从而保证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结合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和新期待,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在满足群众理论需求上下功夫。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贯彻好群众路线,帮助群众在思想上解惑、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在宣传动员群众的过程中要服务群众,切实解决社会公众社会活动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满足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心理需求。要切实围绕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理论学习,推动理论宣讲工作,使我们党的科学理论真正为群众所认同、所实践。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还必须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积极引导群众、教育群众。
社会管理的创新,首先必须在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基础上凝聚思想共识,形成广泛认同的思想基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紧紧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其舆论导向和宣传动员的作用,引导树立利益共赢、团结向上的共同思想基础,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从而进一步凝聚广大社会公众的合力。在社会转型期间,针对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多变性及差异性明显增强的新特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充分调动广大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创新活力;另一方面,则要运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意识,协调分化的利益格局,化解利益冲突,从而形成凝心聚力的社会基础。同时,还要通过对弱势群体的思想关怀及对不同阶层的思想变化的关注,进一步增强与群众的感情,从而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文化是提高个人能力素质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让人民群众在文化生活中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文明素养、形成价值共识,必须创造有利于社会管理的良好文化条件。一是要强化宣传文化部门的服务意识,加大投入力度,有效整合资源,深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11]。二是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各类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实现文化设施、文化活动的便民化、均等化。三是创新文化服务方式,进一步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针对社会公众文化需求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征,充分发挥社会公共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及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12]。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还应努力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指导各新闻媒体多开办一些民生栏目和节目,积极帮助广大群众解决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教育群众,真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同时还可以在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媒体上开设交流互动平台,搭建党与人民群众交流及化解社会矛盾的互动平台,从而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提供一条畅通、高效的服务渠道。
[1]唐铁汉.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思路与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6):16-20.
[2]向春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路径选择[J].人民论坛,2012 (5):100-101.
[3]郑杭生,杨敏,向德平.多元利益诉求统筹兼顾与社会管理创新:来自南海的“中国经验”[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4][英]布莱恩·特纳.社会理论指南[M].2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王京生.认真做好社会管理中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J].党建,2011(10):23-24.
[6]蔡禾.从利益诉求的视角看社会管理创新[J].社会学研究,2012(4):10-16.
[7]胡锦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N].人民日报,2005-06-27(1).
[8]王祥本.充分发挥文化对创新社会管理的作用[J].岭南文史,2011(1):1.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刘芳.协调利益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2(1):99-104.
[11]徐铮.努力在社会管理中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作用[J].福建理论学习,2011(5):12-13.
[12]康荣昆.浅谈宣传工作促进社会管理科学化的着力点[J].福建理论学习,2011(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