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运江
嘉鱼县秋冬甘蓝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
鲁运江
特约栏目主持:鲁运江
男,湖北嘉鱼县人,高级农艺师,原咸宁地区(市)管理专家和政府津贴获得者,前后曾任乡农技站长、县土肥站长、县特产局副局长、县蔬菜办副主任兼县蔬菜科研所长、县蔬菜产业协会顾问,县作家协会会员。在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研究工作40余年,在省级以上20多种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有10多篇重点论文获全国、省、地(市)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发表科技作品及文学作品百余篇。出版专著一部、参编专著两部,先后获农业部、省、市、县科技成果和丰收计划奖及省、市、县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20多项(次)。事迹录入《嘉鱼县农业局志》、县文明办的《南嘉奇葩》、《南嘉文苑·名人风采》、《嘉鱼名人》、湖北省科技出版社的《燎原集》,香港新时代国际文化出版社《中华科技精英大典》等。
导读:秋冬甘蓝在嘉鱼称为“冬包”,是嘉鱼县蔬菜生产中的特色亮点,该县年生产面积达到1.2万hm2,生产的冬包结球紧实、脆甜、品质好、抗病性强、耐寒、耐湿、耐裂球、耐抽薹、耐储运。潜力品种有荷兰皮球、比久、旺旺、铁头1号、铁头2号等早熟系列,特耐裂、耐运输、高抗品种绿源,球内叶金黄色、质地爽脆、味甘甜品种冬强、寒星等。
嘉鱼县甘蓝在秋冬蔬菜生产中占有半壁江山,年生产面积达1.2万hm2,667 m2产量达6 000~6 500 kg,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全省蔬菜生产大县”。由于嘉鱼秋冬甘蓝秋种冬春收获,特别是在秋末至初冬季节下结球成熟,不但有利于甘蓝的生长发育,而且病虫害也轻,农药用量少,半熟期后基本不用农药,无残留,后期冬季适当的霜冻,起到伤皮不伤骨的作用,对糖分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十分有利,这一特定的气温变化对秋冬甘蓝蔬菜的品质形成、糖分营养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嘉鱼秋冬甘蓝结球紧实、脆甜、品质好,深受消费者欢迎,2012年获湖北省首届名优产品金奖。下面对嘉鱼县秋冬甘蓝品种的应用现状、问题及潜力品种进行简述。
甘蓝按季节栽培可分春甘蓝、夏秋甘蓝、秋冬甘蓝和越冬甘蓝。秋冬甘蓝嘉鱼俗称“冬包”。在嘉鱼大面积商品化栽培始于1987年,至今已有27年了,生产面积有增无减,新的品种也在不断更新。秋冬甘蓝在我地按熟期可划分为早熟品种(60~80天)、中熟品种(80~100天)和晚熟品种(100天以上),生产中依叶的包形可分为尖包型、平包型和圆包型三种类型[1],现在又推出了“高扁平”的潜力新品系。秋冬甘蓝生产在我县适应性好,病虫害少,中后期进入冬季低温不利于病虫害的暴发,很少施药或不施药,生产中农药残留少,符合绿色蔬菜产品要求,而且栽培容易,营养积累高,有利于优质高产。冬包的特点是耐长途贮运、供应期长,田间采收期可延迟到翌年2~4月,有利于调节上市。根据笔者普查,“七五”期间应用的主要秋冬甘蓝品种多以早中熟为主,如牛心包争春、平包新丰、春丰、夏新[2];“八五”期间早熟有中甘系列,平包以中迟熟雅致、紫微1号、紫微2号等为主;“九五”期间主要品种有寒春、帕特、哥伦比亚、世农系列、寒冬等;“十五”期间主要品种有强力冬宝、高山、正大、冬冠、夏秋王等;“十一五”期间应用的主要品种有超级争春、M-3、绿美、寒将军、强力50、越冬勇士、寒玉等[3];“十二五”期间我县大面积生产的主栽品种早熟有铁头、皮球、比久等,中迟熟品种有寒春4号、春秀、旺旺、普优、迎风、优胜者、冬升、早佳、寒春7号、寒雪4号、嘉丽、冬强等,特别是中迟熟品种表现为生长势旺、抗逆性强、叶球高扁球形、春季耐湿害性强、叶色浓绿、结球紧实、球形青绿色而光滑、蜡粉轻、耐寒抗冻力强、冬季低温春化处理后早春温暖条件下不易炸包抽薹、抗裂性好,采收期长。
秋冬甘蓝是嘉鱼县“两瓜两菜”(冬瓜、南瓜、甘蓝、大白菜)生产中的重头戏,特色中的亮点,生产面积大,产量高。在前后茬口上菜农都是以服从秋冬甘蓝为主来安排相应的配套模式,具体有如下几种生产模式。
2.1 菜—瓜—菜生产模式
就是秋冬甘蓝配早春冬瓜、南瓜、黄瓜或西甜瓜,瓜后再循回配种秋冬甘蓝。这种模式就是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秋冬甘蓝荫棚育苗,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移栽,早熟12月陆续上市,中迟熟翌年1~4月陆续上市。1月下旬至2月开始采用暖棚育冬瓜和南瓜苗,2月下旬至3月中旬用温棚育黄瓜、西甜瓜苗,分别于3月中旬采用小拱棚(黄瓜和西甜瓜加大棚)移栽,冬瓜和南瓜苗4月初采用地膜覆盖露地移栽。冬瓜和南瓜一般到8~9月收获完毕,因为秋瓜品质和产量低,为了配好秋冬甘蓝,菜农都采用收前弃后的生产方式,然后在8月下旬至9月再生产秋冬甘蓝。
2.2 菜—茄果—菜栽培模式
这一栽培模式就是用早、中熟秋冬甘蓝配大棚茄子、辣椒、番茄等,茄果一般9~10月中旬育苗,11月后采用大棚加小拱棚保暖增温,翌年2月中下旬大棚加小拱棚和地膜移栽,茄果一直收到入秋完毕,再配栽秋冬甘蓝。
2.3 菜—粮—菜配套模式
该生产模式适宜秋冬甘蓝迟熟、田间逗留期较长的品种。3~4月上旬甘蓝收获后,在清明(4月5日左右)前后播种玉米或早熟中稻,8~9月上旬成熟收获,翻地炕土再栽秋冬甘蓝。
2.4 菜—油—菜搭配模式
此模式搭配的秋冬甘蓝适宜极迟收获的品种,如4月上中旬出售的品种,然后在5月播种一季夏芝麻或黄豆,8月收获后再配套栽早秋甘蓝。
3.1 市场上品种多、乱、杂现象普遍
嘉鱼县秋冬甘蓝面积大,用种量也大,全县需种量为7 200~9 000 kg,仅秋冬甘蓝种子投入就需576万~720万元,这一块“肥肉蛋糕”,各级种子经销商都想吃上一口,所以,有弱者强食的感觉,种子经销商各自为阵四处购种,各树自己的品牌,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甘蓝品种达300多个以上,多、乱、杂现象相当普遍。由于种子商互相争斗杀价,老品种卖穿了价,无利可图,就搞新的品名卖,有的换汤不换药,几个牌子其实是一种种子,王婆婆卖瓜,不好都说自己的好。所以,每年都有以假乱真的现象发生,导致减产减收,农民时有上访,导致种子经营者和菜农双伤,有的经销商赔款达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建议各级种子经销商要按“试验、示范、推广”三步曲的原则行事,推广的新品种要到县级种子管理部门备案,必须有3年的试验示范结果。
3.2 菜农种菜喜欢跟风
在品种搭配上,菜农喜欢跟风,一说哪个品种好,大家都争着买,早、中、晚熟品种搭配比例失调,造成某一品种过于集中成熟,如果遇到市场流通不畅,就会造成积压过剩,价格剧降,给菜农造成经济损失。年份好时667 m2秋冬甘蓝产值可达4 000~7 000元,不好时只有500~1 500元,还有的直接烂在地里作肥料。因此,菜农应合理调节早、中、晚熟品种的搭配,错开时期卖,以获更好的经济效益。
3.3 自我消化能力低
嘉鱼秋冬甘蓝除销往全国各地、港澳地区及海外,全靠鲜货销售,自我消化能力低,若遇销售不畅,抗风险能力差。由于甘蓝是叶菜类水分含量高的蔬菜,深加工企业停滞,利用本地蔬菜资源办企业喊得多,实际抓得少。潘家湾镇老官嘴村绿丰蔬菜合作杜,吸股利用本村秋冬甘蓝资源进行深加工,2013年腊月在甘蓝不畅销的情况下,合作社按每667 m23 000元左右收购进行深加工,保证了菜农的收益。一般667 m2产甘蓝5~6 t,经深加工后可获成品实物1.2 t,售价1.5万元,除去电、水、料、人工、机械损耗等成本,成品可获纯利6 000~8 000元/t。希望这样的合作社多涌现一批,加强本地蔬菜资源的消化能力,为嘉鱼县蔬菜的发展作好后盾。
4.1 荷兰皮球1号
荷兰皮球1号属早熟品种,这类早熟系列品种还有比久、旺旺、铁头1号、铁头2号。植株中等,生长势快,熟期55~80天,结球紧实,圆球形,单球质量1.5 kg,采收期较长,叶色深绿,品质优良,冬性较强,在正确的栽培下,不易抽薹,商品在市场上较抢手。田间生长旺盛,定植之后熟期70~80天。叶球质地脆嫩,根系发达,叶片厚,光泽好,颜色绿,抗病性强,商品性极佳,采收期较长,每667 m2产量可达4 000~4 500 kg。
4.2 绿源(缘)
进口的一个小圆球形品种,定植后70天收获,单球质量1.2 kg左右,外叶开展度小,叶球正圆球形像皮球,绿叶层厚,品质极佳,属嘉鱼市场商品甘蓝的顶级品种。特耐裂球,冬季成熟后2个月不裂球,耐寒性极强,特耐运输,高抗病,长江流域秋种667 m2栽苗4 500株。但本品种对土壤水肥管理要求较高,黏土地、贫瘠地和水肥跟不上的地块不宜种植,嘉鱼沿长江一线平原壤土种植表现很好。
4.3 冬强
该品种是长江流域露地越冬甘蓝主栽品种的首选,在嘉鱼县大面积蔬菜生产基地应用多年,表现特别优秀。株型紧凑,株高40 cm,开展度52 cm× 52 cm,外叶15片,色绿,叶球较紧,扁圆球形,球内叶金黄色,质地爽脆,味甘甜,叶面蜡粉中等,叶片厚,脉络分明。外叶直立,外叶距叶球表面高18 cm以上,环抱叶球,有效护球避寒;该品种抗病能力较强,抗病毒病,生长期间一般很少发病。该品种表现极晚熟,从播种到收获120天,可延长到150天,一直能延迟到2~4月采收,可根据市场行情灵活采摘上市,以提高经济效益,早收迟收不影响其商品性。其品质好,耐寒,耐湿,耐裂球,耐抽薹,耐储运。667 m2栽2 800株左右,单球质量2 kg左右,每667 m2产量可达6 000~6 500 kg。与冬强相似的潜力品种还有寒星、冬升、冬绿秀、铁头3号、早佳、迎风等。
[1]鲁运江.鄂南秋冬甘蓝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蔬菜,2006(8):17-18.
[2]鲁运江.发展蔬菜产业,实现富民富县[J].政策与实践,1998(9):23-24.
[3]鲁运江.嘉鱼县蔬菜产业化历程与持续发展措施[J].种子科技,2011(1):25-27.
致谢:张联喜、王功道、易佳、黄学萍等为本文相关品种提供了信息,特此致谢!
鲁运江,湖北嘉鱼县农业局,437200,电话:13135947309,E-mail:1587212231@qq.com
201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