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市民化,哪些问题迫在眉睫?

2014-03-28 10:00徐博
中国工人 2014年12期
关键词:市民化住房农民工

新华社记者 徐博

哪些问题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为农民工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工市民化至少包括两个要义:其一是要有立足之本,做城镇的工作而非务农,这就需要农民工提高劳动技能和城镇产业的升级;其二是扎根发芽,这就需要提供包括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保障。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13年底,农民工总量达到2.7亿,其中外出农民工1.7亿人。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哪些问题迫在眉睫呢?

就业:市民化之本

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意见》提出的第一项措施就是着力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创业:“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努力实现未升入普通高中、普通高等院校的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家庭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开发适合农民工的就业岗位;将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

就业是民生之本,这对于没有扎根或是立足未稳的农民工尤为重要——在没有社保和住房的前提下,就业是根本;即便有了各项社会保障,没有就业也不行,市民化绝不是“养闲人”。

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2.7亿农民工有两个70%的特点,即70%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70%没有接受过正规职业培训,缺乏技能成为影响中国农民工融入城市、成为新型产业工人的重要障碍。

“以前在建筑工地上一天能挣两三百元,但干了今天没明天。现在学会烹饪了,不愁找不到工作。”李卫超老家在河南省长垣县,当地历来以出厨师见长,参加政府组织的烹饪培训班后,他成功应聘郑州市一家饭店的厨师,每月收入4000元左右。

安徽歙县的罗群虎也是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受益者。他曾经在歙县经济开发区某企业做普工,月工资2000元,今年参加电子设备装接技能培训后成为技工,月工资升至4000元。

像李卫超、罗群虎通过培训改变境况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在我国,技术工人常年、普遍供不应求,中级工、高级工求人倍率基本是1.8以上,也就是说两个岗位大概只有一个人求职。

为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意见》也明确,“到2020年……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000万人次”。其实,针对农民工的培训并不少,但存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培训资源分散,实际培训效果不佳。

其次,一般培训机构大多只开设了计算机、电子、电焊、美容美发、缝纫编织、家政服务等,培训科目较少,与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因此无法满足农民工的实际需求。

意见提出“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努力实现未升入普通高中、普通高等院校的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的确是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治本之策,但如何落实好却要大费脑筋。

在搞好培训的同时,城镇的产业升级也必须同步发展。既然是市民化,农民工必然常住此地。而农民工有了技能,城镇提供不了合适的岗位也是枉然。

可以预见的是,农民工市民化步伐加快将加剧城镇就业压力。以河南为例,每年因城镇化被征地需要职业转换的农民在50万人左右,此外还有6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就业。虽然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就业容量将持续增加,但河南省内就业岗位短期内仍无法满足。

因此,只有随着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才能在城市获得合理的就业岗位。

住房:市民化之根

《意见》提出,“到2020年……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未落户的也能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农民工有序市民化,安居是“必须的”。

老家位于抚顺市清原县的胡旭进城打工已半年多,每月3000元的收入大多消费于吃和穿。“想做城里人,先得有个稳定地方住。”胡旭说,自己不可能永远住在职工宿舍,换工作后可能还要重新找地方,居无定所让他感觉“没根”。

同样感觉“没根”的是从事高空建筑拆除工作的蒋俊松,36岁的他来长春已近3年,为了省钱他选择在四通路租住每月200元的平房,房租低是因为这里距离殡仪馆仅3公里。

山东省公安厅调查数据显示,山东省农民工居住在租赁住房和单位集体宿舍的分别占62.2%和35.8%,在城市拥有自有住房的仅占2.3%,住房问题成为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最大障碍。

国家卫生计生委今年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也显示,1994年农村外出劳动力中,夫妻同行的不到9%;而2010年的监测数据表明,偕配偶、子女、父母等一同流动的已占到66.4%。

然而,流动人口家庭的居住条件明显劣于当地户籍居民家庭。绝大多数流动人口家庭租住在城市的边缘区域,近五成流动人口住在城乡接合部,近三成的流动人口住在城郊农村。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长期以来,城镇化只要劳动力不要人,不给公共服务与住房,这对农民工很不公平。从国家层面改变这一状况势在必行。”

《意见》提出,“统筹规划城镇常住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面积,将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纳入住房发展规划”。实际上,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以山东省为例,今年该省将积极推动农民工“住有所居”。

其主要措施包括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将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范围,允许农民工依照当地标准租住公共租赁住房或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并优先考虑签有劳动合同、有长期稳定收入的农民工等。

今后,山东省将推动住房公积金政策向农民工覆盖,建立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按时、足额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

四川省住建厅厅长何健指出,过去几年,房价的持续高涨超出了广大群众的承受能力,尤其对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和打算在城市落户的进城务工人员产生了较大冲击,阻碍了他们实现“城市梦”,无法共享现代城市文明,这样的状况亟须改变。

教育:市民化之先

教育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农民工市民化,子女教育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当前,流动儿童中存在大量学龄儿童入学较晚、未完成义务教育便辍学的情况。学前儿童入园难、大龄流动儿童异地高考困难等问题则更为普遍。

今年1月,安徽省望江县发生一起悲剧——因为母亲今年又不回家过年,一名9岁留守儿童在放寒假当天上吊自杀,留守儿童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子女在城市受教育的压力,让一些青年农民工无奈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由老人照顾。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农村0至17岁留守儿童已达6103万人,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人。

《意见》提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要普遍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开放,与城镇户籍学生混合编班,统一管理。积极创造条件着力满足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对在公益性民办学校、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接受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落实支持经费,指导和帮助学校、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输入地参加中考、高考的政策。”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似乎指日可待,而实际上,即便农民工子女留在城市上学,状况也未必理想——33岁的崔丹来自吉林公主岭市陶家屯镇,现在和开出租车的丈夫与两个孩子生活在长春,12岁的女儿和9岁的儿子都在上小学。

两个孩子的课外班费用给这个月收入4000多元的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进城才感觉,养孩子压力太大了。”崔丹说,为了让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一样,当大部分孩子上英语、书法等课外班时,她也只能给孩子报名,可现实的收入让她仅顾得了女儿顾不上儿子,于是遭儿子抱怨。

为了未来,很多处于城乡生活“过渡期”的青年农民工将希望寄托于子女,希望子女们能彻底城市化,加大教育投入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然而,课外班费、择校费让这些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共青团长春市委一项调研发现,青年农民工虽然总体流动较大,但又呈现出行业扎堆、老乡扎堆、子女就学扎堆等特点。共青团长春市委副书记吴威认为,使这一群体融入城市,需要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更广泛的社会协同服务体系,同时在其城市居住、子女教育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

社保:市民化之基

与工作、住房、教育不同,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险不是“火烧眉毛”的事情,但只有长期积累,关键时刻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农民工市民化,社保是重中之重。

《意见》提出,“到2020年……参加社会保险全覆盖”。这个目标任重道远:截至2013年底,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数只有7263万人,占总数27%左右,其它险种参保率则更低。

尽管农民工参保覆盖面在扩大,然而在一些小规模、作坊式小企业,农民工社保参保率仍然很低,而这些企业却又是农民工就业的主要吸纳单位。

全国人大财经副主任委员辜胜阻组织的调研显示,农民工市民化人均成本约在10万元。然而成本仅仅是社会保障难以推进的一个方面,制度衔接不畅则更为令人头疼。

今年50多岁的湖北籍农民工老王正为自己的养老发愁。由于在多地打工,养老保险已“断档”。“此前在浙江打工几年,保险一直在交,前不久回到湖北,保险转移却迟迟没有办下来。”

其实,像老王这样在保险方面遇到问题的农民工不在少数。由于工作流动性大,不少农民工在“转移”保险的过程中,面临输入地愿意转、输出地不愿意接的困境。约60%的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会滞留在最初的参保地,而返乡后的待遇却全部由输出地来负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指出,五险中对农民工最重要的是三险。解决农民工的工伤保险迫在眉睫,急需提高工伤保险的普及率和有效性。医疗保障需解决新农合与城镇医保之间体系和机制的不同,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养老保险方面,应淡化农民工身份,引导和支持农民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促使雇主履行依法缴费义务。

随着农民工在城镇定居和自身维权意识的提高以及雇主对用工风险的规避,工伤保险的推行正在有序进行,实现预期目标难度不大。

7月1日,《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正式实施,以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两大制度的衔接问题,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无须担心“吃亏”,只要暂行办法实施得当,养老保险全覆盖也不成问题。

目前,医疗保险的具体措施仍然有待尽快出台。《意见》则提出,“完善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将农民工纳入服务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当地医疗救助范围。”

需要指出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也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户籍改革的背后其实是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换句话讲,只要服务能够均等化,户籍改革也算大体完成了。

在重庆的改革试点中,经测算,农民工转户进城平均成本约为10万元。这个成本具有多主体和长周期分摊的两个特点,改革成本大体由政府、用工企业、转户居民三方面各承担1/3,大部分改革成本并不需要一次性即期支付,是一个10年~15年时间长周期平衡过程。

由此看来,解决进城农民工公共服务的财政成本并不算高,而对三四线城市来说,也并未出现蜂拥而入的农民进城潮。农民工市民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却是历史发展方向。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就必须尽快破解就业、住房、教育、社保等方面的问题。毕竟,赋予农民与市民同等生存发展权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市民化住房农民工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住房保障实践探索
山东省奖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出新招
陆铭:不能高估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