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
摘要:戏曲表演中,鼓师具有重要的作用。鼓师根据剧情配合演员的表演,指挥整个乐队的演奏,严格的作风要求,使得鼓师在整个演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简析鼓师在武场中的作用。
关键词:鼓师 武场 作用
戏曲的每一出戏,无论演员的唱、念、做、打多么过硬,舞台灯光、道、效多么宏伟精湛,都离不开乐队的伴奏。从某一方面讲,樂队的文、武场起到了支撑艺术整体完美的重要作用。文场叫做托腔保调,武场掌握整个一台戏走向的节奏、情绪、起伏。尤其武场的打击乐、鼓板、大锣、铙钹、小锣、齐钹、堂鼓等。当然“板鼓”是乐队所有声部的总指挥。早些年间,人们称乐队为“场面”,也就是说过去习称戏曲乐师为“场面上的”。鼓师称为“鼓老”, “打鼓老”。而现在,均称为鼓师。鼓师的别称为“司鼓”。鼓师是戏曲乐队的主要成员之一。鼓师必须有几年的专业刻苦学练,又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艺术派别的阅历,又通晓演员的特长,总之,一个好的鼓师经常被剧团称之为高级“说戏的”,“活剧本”,“资料库”,“戏篓子”等。
鼓师是根据剧情配合演员的表演,指挥整个乐队的演奏,左手执敲檀板,右手以鼓签单击皮鼓,有时双手均执鼓签,交替击鼓。打击乐和弦乐的起住、快慢、轻重均以鼓板的动作姿势为准则。鼓师的任务不仅指挥乐队演奏,对全剧的进行,掌握节奏,制造气氛,衬托演员的表演,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鼓师应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在“打击”的技术方面,绝对过硬,双手必有力度,板面朝下不前不后,才能使檀板发出最佳的响声,在演员演唱时,板声随演员演唱而轻重,随激昂而发响大小,决不可任意违规。另外,鼓师也必须有一个机灵善变的头脑,有时文戏演员在演唱,念白,突发忘词,行腔不够板,这就需要鼓师有丰富的经验“补救”以解脱演员在舞台上出现的漏洞。
基功是司鼓的首要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的功夫需要练到家,只有强而有力的的基本功,才能在我们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者用。我们要求我们的演奏者熟悉一切通常运用的唱腔、曲牌、锣鼓经,这就是需要我们很好的明确一些传统的曲目,对于我们把握现在的舞台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我们通过学习锻炼才能领悟其中精髓,才能实现我们的舞台要求,最终实现曲目作者所要实现的的传达的意见,在我们的舞台予以表现,传递给观众以美感,实现良好的交流。这就是我们所需要达到的舞台效果,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鼓师要演奏的特定鼓点,这是我们演奏队伍的灵魂与关键,是我们整体演奏的关键与核心,这种鼓点叫做底鼓。底鼓又有两种表现手法,在司鼓艺术中称之为“明介”和“暗介”。如评剧中的冷锤、走马锣、一锣等,这些锣鼓点称之为“明介”,其节奏形式各有不同,并不能混淆。底鼓的轻重缓急,把锣鼓点的表现要求交代的很清楚,这样各位演奏员就能根据鼓师的提示通力合作,是乐队的演奏与演员紧密结合。正如一句戏曲行话所说:“前场好锣鼓,后场好身段”。这就要求我们的演奏者具备很好的音乐素养,需要我们一直对于音乐的理解、表达模式,这对我们所共同体现的音乐已经有着很好的表现。“暗介”是鼓师通过各种手势做指示,有时只用手一抬即完成指挥的预令,如评剧的慢长锤.五击头.长尖等,这些锣鼓点是鼓师用不同的手势以示演奏不同的点子,让演奏员能准确无误地演奏。
司鼓必须了解乐队中的所有成员的个性和演奏技能。现在专业剧团的乐队阵容十分大,人员较多,而他们都要听从司鼓的指挥。所以只有司鼓指挥得当,全体成员的技艺才能正确,充分地发挥,达到最佳效果。在一般情况下,基层剧团的乐队人员艺术修养高低不齐,就更需要司鼓指挥时扬长避短,促成整个乐队发挥出最佳效果。要全面了解全体成员的情况,司鼓必须深入乐队,与演奏人员多接触,多配合,多交流,同时还要让乐队人员熟悉司鼓者的指挥习惯。
首先是要加强和坚持文化学习,文化课程的学习对于我们的底蕴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对所需要表现的作品的深度把握。这对我们知识底蕴要求非常高。
其次要不断加强手感培养和提高对音乐节奏、力度、速度、音色、曲体等的辨别能力。为我们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的学习世界名曲,从中感悟词曲作者、表演者所传递的音乐魅力,使我们在其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精髓,实现我们在具体演奏中对作品的把握。。
“艺无止境”“艺海无涯”,我们在实践中需要有对艺术的追求,感悟,需要我们很好的底蕴、技艺,这就很好的关注我们的技术拓展,很好的感悟艺术的境界。